【回歸】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散文) ——正月十五,我給媽媽送盞燈
我的家鄉(xiāng)在遼北,“有正月十五大似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燈”的說法。又是一年一度元宵節(jié),按照家鄉(xiāng)習(xí)俗,晚上,我來給媽媽送盞燈。
弟弟們本不想讓我來,但是他們拗不過我的倔脾氣,一年當(dāng)中,媽媽最重視這個節(jié)日了,我怎能不來陪陪她?
記憶中的每個正月十五,是母親最高興也最忙碌的日子,天還沒有亮,就起來給我們包餃子,這餃子不同除夕夜的水餃,一定是燙面的蒸餃,寓意蒸蒸日上。午飯蒸上一大鍋發(fā)面饅頭,寓意越過越發(fā)。下午,她就要做元宵了,媽媽做的元宵餡大皮薄,香甜軟糯,堪稱天下美味,人間一絕。忙碌一白天,晚上把全家人穿戴得整整齊齊,房前屋后掛上紅燈籠,然后領(lǐng)著我們喜氣洋洋走出家門,走街串巷,看秧歌、賞花燈、猜燈謎……盡興過后,回到家里吃湯圓,放禮花、欣賞元宵晚會……
小時候家鄉(xiāng)每一年元宵節(jié)都有燈展,大大小小,五花八門的燈流光溢彩,掛滿大街小巷。不光如此,山野村外,荒郊野嶺也都亮起了小星星一樣的燈火,一片通明,蔚為壯觀。兒時我對正月十五去墓地送燈很是不解,有一次我問母親,正月十五為什么要去墓地送燈?只有小學(xué)五年文化的她竟給我講起了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故事。我當(dāng)時小,聽得懵懵懂懂,長大后,才知道這種去祖上墳塋送燈的習(xí)俗,就是讓故去的人感受到親人的問候和溫暖。墳前亮一盞燈,證明這家后繼有人。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天空一輪皎潔的圓月掛著溫和的笑容,靜靜地注視著大地。走在通往墓地的路上,行人絡(luò)繹不絕,盡管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還是可以聞到濃濃的焰火味。山下各處不斷燃放焰火,不時地在空中綻放,五彩繽紛的禮花流星雨般在夜空劃過,給這月明夜披上炫彩的紗衣。
公墓,一排排墓碑整整齊齊,已經(jīng)有很多亮起了燈。母親的墓地坐北朝南,排在公墓上方倒數(shù)第二排,銀色的月光傾瀉在母親的墓碑遺像上,大老遠,我就感覺母親在向我招手了。
拜過母親,輕撫母親的遺像,母親蒙塵的雙眸變得神采奕奕。焚上一炷香,點亮這盞燈,我與母親輕聲絮語,母親泉下靜靜聆聽……
——媽,女兒來看您了,您可聽到女兒輕聲的呼喚?這盞燈漂亮嗎?你喜歡嗎?
——媽,我知道您喜歡燈,您常說燈就是丁,代表家丁興旺,日子紅紅火火。您與燈有不解之緣。
您一生為我們做的燈不計其數(shù),可是女兒手笨,不能親手為您做一盞像樣的燈。但是,這盞燈女兒是走遍整個街市,為您精挑細選的。媽媽,街市上的燈林林總總,造型迥異,我一遍遍瀏覽,竟不知選哪個好,選元寶形的,有銅臭的味道;選宮燈的,您不求功名;桃子的?有些俗氣;寶塔的?有些呆板……后來,我想到了小時候您買的年畫——頭上扎個小辮兒,懷里抱著大紅鯉魚,坐在一朵大蓮花的大胖娃娃,給了我啟發(fā),最后我選中了這款蓮花底座,上面一條紅鯉魚的燈。媽媽,您一定喜歡這款式吧?
媽媽,今天我不會像以往那樣在您墓前慟哭。今天是您走后七個月零兩天以來,女兒心境最平和的一天,我一定控制自己,我不想在這個您最喜歡的節(jié)日里涕泗,讓您過不好節(jié),攪擾您的興致。
“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媽媽,那天您站在樓上眺望,說想要去外面看看燈,十五十六走百病,自己身體不好,去去身上的晦氣。于是我開車帶著您沿著寇河兩岸的彩燈兜了一圈,您像個孩子一般,拉開車窗,生怕漏掉哪個。您還不顧爸爸的反對,讓我把車停下來,給您在最明亮的一簇翠竹燈前拍照。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同的是,今天您只能坐在這里看燈了。不過,剛才來之前,我徒步沿著寇河走一圈,把最精彩的地段燈景錄下來,給您發(fā)到微信里,視頻發(fā)出去的時候,我好像看到您微信頭像臉上漾起的笑容,您一定是看到了,是吧?
往事依稀渾似夢。媽媽,今宵我在這里多陪您一會,我們好好聊聊我們小時候的事,好嗎?
小時候,每年這天,我和弟弟都是全村中最亮麗的一道景致,我們姐弟三人的燈籠無人能比。您心靈手巧是在全村出了名的。每年正月十三您就開始為我們用彩紙、秸稈做燈籠了。別人家的孩子大多提著的是用一個空罐頭瓶做成的簡易的燈籠,我們提的卻是星星燈、鯉魚燈、六角形燈……您還會用面食做燈呢,心形,壽桃形,兔子形……羨慕得那些鄰居大娘、大嬸們都來討教您。您總是不厭其煩地演示講解,但是他們做的燈就是缺少了靈性,形似而神不似。
每到十五晚上,您用自己做的燈點亮家里的每一個角落,甚至連雞窩您都照一照,嘴里還念念有詞:“雞大嫂雞大哥,多下蛋多抱窩”;“梁滿倉,谷滿垛,燈火一照,我家日子紅似火?!蔽艺f您這是迷信,您說這叫祈福。誠然,隨著我生活閱歷的增長,我越發(fā)明白,我眼里一些看似迷信的東西,實質(zhì)是您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對幸福的憧憬和向往。正因如此,多年來,您總是樂觀地對待生活,把一切事物想象得都是那樣美好。以至于,在最近幾年時間里,您盡管重病纏身,飽嘗病痛的折磨,從未說過一句悲觀厭世的話,直到生命最后時刻。媽媽,您樂觀的心態(tài)總是鼓舞著我、激勵著我。
還記得您做的那盞走馬燈嗎?那走馬燈工藝復(fù)雜,技術(shù)含量極高。最上面的圓盤像百葉窗一樣的燈傘,是您用一條條彩紙裱糊的,如果糊得不均勻,很難讓中間的輪子因為蠟燭的火焰形成空氣對流,那樣走馬燈就不會轉(zhuǎn)動,自然也就不能稱其為走馬燈了。那走馬燈圓心輪子上的圖案是二弟從雜志上剪下來的,有孫悟空、豬八戒、小白兔、大狗熊……還有一只啼鳴報曉的大公雞(那年是雞年)。這走馬燈轉(zhuǎn)速不快不慢,里面圖像栩栩如生。正月十四那天我們把它掛出來,吸引了全村男女老少。咱家臨街而住,十五晚上,秧歌隊路過咱家門前,人們連秧歌都不看了,都圍過來看咱家的燈。那一天弟弟對小伙伴說的最豪橫的一句話就是:“不和我玩,就不讓你看俺家的燈。”
媽媽,你還記得咱家丟的那盞彩燈吧?也就是您開小賣店的第一年,那年家里特別忙,您沒有時間做燈,您去縣城進貨,順便買回來一個漂亮的彩燈,掛在門口的牌匾上。這是全村第一個炫彩跑馬彩燈,過路的人無不駐足欣賞。十五晚上,玩過鬧過后,全家人正準備睡覺,忽然聽到外面有聲音,出去一看,發(fā)現(xiàn)彩燈不見了,一個黑影翻過院墻,蹣跚著向前奔跑,咱全家人都認出來那是二賴子,他因為小時候手腳不老實被人打壞一條腿,走路一瘸一拐的。憑弟弟的飛毛長腿,攆上他不費吹灰之力,可是您卻不讓弟弟追趕,您說二賴子從小沒爹,孤兒寡母怪可憐的,三十多歲才討上老婆,到現(xiàn)在沒孩子。正月十五偷菜偷燈不算賊,他想借偷燈讓家里人丁興旺,咱們應(yīng)該成全二賴子。但是,咱家不能沒有燈啊,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您連早飯都沒吃,又去縣城買了一個回來。媽媽,也許您的善舉感動了送子娘娘,那年二賴子媳婦生了一個大胖兒子,您去他家下奶,二賴子媽媽高興地拉著您的手說沾了咱家的光,托了咱家的福。媽媽,您善解人意、寬容大度,在那個年代里的女性中是少有的。
媽媽,我常想,人為什么要有生離死別,為什么要有陰陽兩界,故去的人怎么就再也回不來,見不到了?每晚入睡前,我都會默默祈禱,讓我去看看你,看看你在那里過的好不好?你的身體還痛不痛?可是,你到底在哪里呀?
媽媽您冥下有知,女兒無能,沒有那超能力能像電影《你好,李煥英》中賈玲那樣穿時越空去看你。所以你就經(jīng)常回來看我是嗎?媽媽,我感覺您一直都在,您的音容笑貌無時不在陪伴我。除夕之夜,我一直開著門,讓你回來的路上暢通無阻?;秀敝?,我仿佛看到您踏著一朵祥云飄然而至,我們一起包餃子,一起看春晚。岳云鵬唱的那首《最親的人》,你是不是很喜歡聽?那豬肉酸菜餡餃子,是不是很好吃?新年鐘聲敲響,我給您拜年、祝福,你也一定收到了吧?
媽媽,據(jù)說您生活的世界里叫天堂,我想有一天,通往它的那條路你一定會告訴我怎么走。
一首仙樂自遠方隱隱傳來,一幅絕美的畫面在眼前呈現(xiàn):一池碧水淙淙流淌,池中蓮花朵朵盛開,媽媽坐在蓮池后邊庭院里,門前掛著一盞盞蓮花鯉魚燈,燈火映照她含笑的臉龐,她在側(cè)耳傾聽……
——媽媽,若有來世,你在那里等我,我還做您的女兒!
……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
(原創(chuàng)首發(fā))
這篇文是我對母親生平有關(guān)正月十五故事的真情回放,她心靈手巧,淳樸善良,對生活充滿美好的向往,元宵節(jié)是她最喜歡的節(ji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