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行走之樂(隨筆)
我走在斑馬線上,一輛輛汽車嘟嘟著從我身邊飛駛而過……
我生長在一個白墻青瓦炊煙裊裊但交通十分閉塞的山鄉(xiāng)旮旯。那些年,山里人出行離不開的交通公具是11路車(雙腿),無論你是耄耋長者還是稚嫩娃娃,不走就翻不過九十九道彎和九十九道坎。因此,走路能力是衡量一個山里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標(biāo)準(zhǔn),能走和走得越遠(yuǎn)的人見的世面就越廣,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我是個能走的人,打小就從這個山彎遛到那道山梁,從不畏懼和退縮。有時僅僅為看看某座山的背面是啥樣,我就會餓著肚子走一上午。當(dāng)然回家后免不了被大人狠狠地抽上一頓斑竹棍,那叫吃“跳腳米線”。
山里人家的男娃娃沒吃過“跳腳米線”的人是滄海一粟,所以大人娃娃都習(xí)以為常,從不會大驚小怪。某人吃“跳腳米線”時,周圍會立即圍上一圈人,心慈者總會勸大人饒他一次或讓下手輕點,牽強附會的婆姨把手指著自己家搗蛋娃娃使個眼色——怎么,你也皮子緊,想吃“跳腳米線”?熊孩子自然把頭偏向一側(cè),不置可否,心卻跳得咚咚響。
吃完“跳腳米線”的人大凡都會安分幾天,這倒不是他們心悅誠服,而是小腿肚子疼得實在走不了路,被迫屈服三兩朝,爾后濤聲依舊。誠然,現(xiàn)代教育不主張和不允許“黃金棍下出孝子”的傳統(tǒng),我以為有些絕對或片面,畢竟70后大都是吃著“跳腳米線”長大,部分人更是在“黃金棍”下長成棟梁并贏得個門庭若市。
當(dāng)然,誰又想吃那“跳腳米線”呢,我們也喜歡奶油蛋糕呀!
現(xiàn)如今,無論是車水馬龍的都市或是寂靜的山村,總有形形色色的汽車飛駛,交通出行方式多元且快捷是新時代的發(fā)展紅利,是幸福的具象化,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客觀反應(yīng),必須高歌禮贊。但是,塞翁失馬,一些人陡然患上汽車依賴癥,幾百米的路都不愿走,卻寧愿開車堵上半小時,更為泊車絞盡腦汁,似乎沒有汽車人就不可出行。上行下效,父母不愿走,孩子安愿挪步?久而久之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孩子,身子骨變得異常驕矜,稍有風(fēng)吹草動就得上醫(yī)院。醫(yī)院自然有名醫(yī)和好藥,吃上三兩劑或吊上兩瓶液體就能逢兇化吉,家長也有的是錢,更何況醫(yī)保還能報銷部分。不過,疾風(fēng)知勁草;我以為高度依賴汽車出行的人還是應(yīng)該換換腦子和思路,畢竟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管住嘴、邁開腿”,這是醫(yī)生叮囑高血壓和糖尿病人的話,我想這也適合所有人,因為生命在于運動,健康不是幌子,不用展現(xiàn)給他人看,但于自己卻十分受用!
末了,我感謝那裊裊炊煙和白墻青瓦,是艱苦的環(huán)境和歲月教會我敢走、會走和能走,所以我至今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我將一如既往地走下去,非必要不駕車,既響應(yīng)低碳環(huán)保政策,又有益于個人健康,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