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追】春色里的野菜(散文)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在詩經的開篇《關睢》里,首先描寫的就是山野之物“荇”,它是一種浮在水面的植物,綻放黃色的小花,可以食用,是一種野菜。它的下一句就是“窈窕淑女”,這野菜香吧?連淑女都來了,野菜香,美人香,分不清了。
在鄉(xiāng)下人看來,春色里有了野菜,世界開始泛綠了,生活開始盈香了。
一
春天來了,野菜醒了。不要被視覺里的綠左右了啊,還有春風著色后的香,淡淡的,縈繞于鼻息而不覺,經過眼前而不知,需要有感知春野之香的能力,才可以真正走進春天。冰凍的河水融化了,溪流順著山谷緩緩流淌著,在艷陽的照耀下,泛著粼粼波光;地上的草兒青了,河邊的柳綠了,漫山遍野的植被一片青翠,大地萬物仿佛是剛從一場冬夢中醒來。喜歡踏青的人們,無論男女老幼,也開始著手準備到野外喜歡的去處。有的爬山,有的玩水,有的垂釣,有的自駕游。鄉(xiāng)下的牧人,喜歡揮舞著鞭子,哼唱著山歌,趕著自家的羊群,沿著山間小道,慢悠悠地走進開闊的青草地。
我喜歡春天的到來,因為春天里,有我最喜歡的家鄉(xiāng)野菜。每逢這醉美的季節(jié)到來,我總會抽出時間,提著竹籃,帶著小鐵鏟,沿著鄉(xiāng)間小路,走向廣闊的田間地頭,山坡樹林,去采挖風味彌漫芬芳四溢的野菜。
野菜,采集天地間之靈氣,吸取日月之精華,是大自然饋贈人類的一道野味美食。在小河邊,麥田地壟,山坡上,果園里,到處生長著,一叢叢,一片片,纖細油綠。有的開著花兒,紅的,白的,黃的,粉的,像小精靈似的,仿佛眨巴著眼睛,微風吹過,搖曳著,玲瓏多姿。
陽春三月,最早從地里冒出來的野菜,是薺菜?!按喝掌皆j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鴨”,這是古人對春日薺菜隨處可見的詩意描述。薺菜分板葉薺菜和散葉薺菜。板葉薺菜,葉肥大而厚,淺綠色,品質優(yōu)良,風味鮮美。散葉薺菜,葉片小而薄,綠色,香氣較濃。薺菜具有止血降脂降壓,消炎抗癌,利于排便等功效。薺菜具有多種吃法,薺菜水餃,薺菜餡餅,薺菜糊塌,薺菜豆腐湯和薺菜炒雞蛋,當然,我最愛吃的還是薺菜水餃。每逢這個季節(jié),只要周末回鄉(xiāng)下老家,就會迫不及待地攜著采挖工具,到大門外的西河邊,或者父親承包的栗子園的樹底下,盡情采挖,不一會兒的工夫,就能采到滿滿的一籃子。回到家里,摘掉不能食用的枯葉,扭掉根部,用清水洗凈,晾干,便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口味,包薺菜水餃,或烙薺菜糊塌。亦可作為下酒菜,卷著泰山煎餅吃,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正如詩人陸游《食薺十韻》里說的:“惟薺天所賜,青青被陵岡,珍美屏鹽酪,耿介凌雪霜。采擷無闕日,烹飪有秘方,侯火地爐暖,加糝沙缽香……炊粳及煮餅,得此生輝光。吾饞實易足,捫腹喜欲狂,一掃萬錢食,終老稽山旁。”
看出來,古人對薺菜的喜好,也是如此情有獨鐘啊!
有人說,薺菜可以代表春色,不僅僅是從蒼涼的土地上萌出綠色,而且,薺菜以其鮮美,讓口舌有了告別冬季單調的可能,整個春天的記憶,薺菜占據了一半。
二
除了薺菜,開春后不久,苦菜也相繼鉆出地面。苦菜,又稱為天香菜、荼苦莢、甘馬菜、老鸛菜、無香菜等。在我們老家,以苦菜葉的寬窄肥瘦而分為大苦菜和小苦菜,葉寬肥者為小苦菜,葉窄瘦者為大苦菜。苦菜味感甘中帶苦,可炒食或涼拌。涼拌時先將苦菜擇好洗凈,過水輕焯控干晾涼,姜蒜切末,加入鹽、雞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許,攪拌均勻后裝盤即可。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我最愛吃的是炒苦菜,除了洗凈晾干的苦菜,還要準備好雞蛋,辣椒,蔥白若干,根據自己的口感搭配。先將雞蛋在鍋里炒熟,再加入辣椒和蔥白混炒,少許的鹽,等炒片刻,再將苦菜放入鍋中,均勻翻炒,苦菜葉稍蔫,馬上出鍋。如果作為下酒菜,最好再搭配上油炸花生米。這道菜用煎餅卷食,香辣甘苦,食欲大增。小時候是聽著奶奶教唱的兒歌《苦苦菜》長大的,歌詞大意仍還記得:苦苦菜,要苦根,吃的苦菜,長大了身。也許是從小吃著苦菜成長的,直到現在對苦菜別有一番深情。
其實,苦菜全身是寶,苦菜根切莫廢棄,洗凈曬干的苦菜根泡水喝,最有益身體心??嗖烁鶆t具有一定的消炎鎮(zhèn)痛的功效,苦菜根泡水可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排膿,對于一些肝火旺盛的人來說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因為我平時沒事喜歡小酌兩杯,有時微醉醺醺,這時用苦菜根泡杯熱水,慢慢飲之,既醒酒又解渴,似有飄飄然,逍遙自在之快感。
偉人毛澤東說過,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后半句出自《菜根譚》。譚即是談,書名的來由源自古人云“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俗語亦云“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表現古代文人對于清貧的淡然態(tài)度,關于生活的理想境界是:布衣蔬食、閉戶讀書、優(yōu)哉游哉?!敖啦烁敝f,就是說“少時吃得苦中苦,長大方能成大器”,人生是否成器竟然與貧寒粗食有關,想想也是,不乏這方面的實例。
苦菜根之白味之苦,是經過一冬的孕育,這種苦味吸納著天地氣候的精華,吃進肚子里,消炎舒氣,琢磨起來也得哲理,苦是一筆財富,成語有“千辛萬苦”,確實如此。就像梅花香自苦寒來一樣,苦菜的苦味一點也不遜色于梅花的香。
三
鄉(xiāng)下老家,春夏秋三季,野菜遍地,有的叫不上名來,不知名的野菜,有的是能吃的,只是未曾吃過罷了。能吃的野菜能叫上名來的也不少。諸如常吃的有,馬齒莧(又稱疤瘌眼)、蒲公英(又稱波波?。?、面條棵、珊瑚菜、灰灰菜、薄荷,黃花菜,蓬蓬菜。除了地上長的,還有樹上結的,如:槐花、榆錢、香椿、柳葉芽,嫩楊葉,“無事忙”(楊樹上的花蕾)、核桃花等。野菜的吃法,根據其屬性功能和食用的習慣不同,可涼拌,可烙餅,可煎糊塌,做炒菜,小豆腐,和面蒸窩頭。可以說,凡是能采摘到的能吃的野味,幾乎每年都要品嘗個遍。采摘野味,既能分享綠水青山的美好,又能得到大自然給予的野味饋贈,何樂而不為呢!
算來,已是三年多沒有回到鄉(xiāng)下挖野菜了。因為老家舊村改造,已全部搬遷,父母也離開老屋,搬到外鄉(xiāng)去住了?,F在想來,家鄉(xiāng)那熟悉的田間、山坡、小河邊、樹林旁,應是野菜遍布了吧。我知道,薺菜,苦菜,黃花菜,父親原先承包的栗子園里最多,園子早已被征用,現在,還是原來的模樣么,如果是,野菜們可長得肥美?老屋大門外的小河溝,西河沿的石縫里的薄荷還是成片的長著么?西河畔的柳樹,楊樹,也早已吐綠了吧,曾經的魚塘壩沿上的兩棵榆樹,今年的榆錢也該綴滿枝頭了吧?老屋東南角的那棵老椿樹,如果沒被砍掉的話,一簇簇的嫩芽該是香味撲鼻了。可惜了,栗子園附近的那十幾棵初長成的核桃樹,恐怕已不存在了,不然的話,也快是花開滿園的時候了。
四
從小生于斯,長于斯,兩年來變得疏遠而陌生。村東的金盆底、東河溝。村南的鳳凰臺、八畝地、南嶺、磨石溝。村西的竄草嶺,瑤家?guī)X,八道河,多么熟悉又模糊的地方,那里是我?guī)资?,曾經挖野菜留下無數次足跡的地方。
說起春色,往往常常青睞于那些妖冶的花,其實,野菜遍布于荒涼的地面,鋪設著綠色,一點點形成綠茵,才是我們不能漠視的春色。如果說,春花是屬于精神方面的,那么野菜則是更傾向于物質的,滿足著我們的口舌之欲,一年的滋味從此開始,所以,野菜更需要我們記住。
別了,家鄉(xiāng)的河山,家鄉(xiāng)的田園,家鄉(xiāng)的草木。別了,家鄉(xiāng)的野菜們,再也見不到你們油綠玲瓏的模樣,再也聞不到你們花容的芬芳,再也享不到你們鮮美自然的食香。因為工作的關系,因為居住于城中,我漸漸與野菜疏遠了,別了,也是帶著無限的惋惜與留戀。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一首《念奴嬌·誰家野菜飯炊香》古詩詞來:誰家野菜飯炊香,正是江南寒食。試問春光今幾許,猶有三分之一。枝上花稀,柳間鶯老,是處春狼藉。新來燕子,尚傳晉苑消息。應記往日西湖,萬家羅綺,見滿城爭出。急管繁弦嘈雜處,寶馬香車如織。猛省狂游,恍如昨夢,何日重尋覓。杜鵑聲里,桂輪掛上空碧。
猛醒狂游,恍如昨夢,何日重尋覓。我想,有一天,我會舊地重游,采摘那鮮美的野味,分享那野菜炊香。
人生是最有滋味的,若無野菜的滋味,人生的飲食就寡淡了,我這樣認為。
原創(chuàng)2018年3月19日于北京,2021年4月26日首發(fā)江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