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酒中八仙高談雄辯(隨筆) ——趣談酒文化之四
詩人杜甫以一首《飲中八仙歌》占據(jù)了他在我國酒文化史上的一席之地。這首詩生動地刻畫了一群以酒為務(wù)、以詩為魂的盛唐詩人的形象,描畫了他們對酒的共同興趣和飲酒后的不同形態(tài),突出了他們不拘禮俗、落拓不羈,華彩飛揚的品格?!讹嬛邪讼筛琛肥俏覈鴼v史上描寫文人飲酒
的輝煌篇章,為廣大的文學(xué)愛好者所熟悉。全詩如次: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灑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fēng)前。蘇晉長齋繍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詩中所描寫的酒中八仙依次是:賀知章、李琎(汝陽王)、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這八位詩人豪放不羈,又喜飲酒賦詩,時人稱為“飲中八仙”,又稱“酒八仙人”。
我國歷代有許多文人形成的團體,他們或是由于共同的政治觀點,或是由于相似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而經(jīng)常聚會,指摘詩文、議論時事。更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飲酒。
魏晉之際,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阮籍之侄阮咸、瑯玡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時人號為“竹林七賢”。他們不滿司馬氏的篡魏,崇尚老莊學(xué)說,反抗舊的禮教,舉止行為落拓不羈,佯狂傲世,以酒來掩蓋他們對司馬氏的不滿。阮籍本有濟世之志,但是迫于司馬氏黑暗統(tǒng)治,只能談玄縱酒,故作狂放,以反抗當(dāng)時的政治和虛偽的禮教。他曾羨慕步兵營人善釀酒,不惜自屈身段求為步兵尉,所以世稱其為“阮步兵”。他常常自己駕車外出,在車上也只自顧著飲酒,不管路寬路窄,隨意而行。當(dāng)前面遇到障礙,再也不能前進時,就痛哭著回來。人們說他“胸中壘塊(郁結(jié)不平),故須以酒澆之”。了解他的人都明白,阮籍因不滿司馬氏,只得借飲酒來掩護自己,以免遭到殺害,確實有許多次都因阮籍喝醉酒而使得統(tǒng)治者無法羅織罪名。
但是嵇康卻始終未能像阮籍那樣靠醉酒保身,他因反對司馬昭而被殺害。嵇康死后,他的好友向秀寫了一篇《思舊賦》來紀(jì)念他,但是在黑暗的高壓統(tǒng)治下,這篇賦寫得非常短,言未盡而筆已終。即使如此,《思舊賦》仍不愧為文學(xué)史上著名的散文篇章。
劉伶的縱酒放達(dá),已為人們所熟知。劉伶(約221—300年),西晉人,他也是竹林七賢中的人物,他和阮籍、嵇康一樣反對司馬氏的統(tǒng)治,特別反對統(tǒng)治者用以欺騙麻痹人民的名教禮法。他佯狂飲酒,以避免政治迫害。他寫了一篇《酒德頌》,在這篇文章里,表現(xiàn)了作者蔑視封建禮法、敵視士大夫階級的反抗精神。文中說:“有大人先生(劉伶自喻)……唯酒是務(wù),焉知其余?”“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覩(同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七賢敢于反抗禮教,他們故意地落拓不拘形跡,行為不加檢點,以示對舊禮教的輕蔑和抗議。所以,劉伶敢于赤身裸體地坐在屋里飲酒;阮籍在為其母守喪期間仍不停酒;阮咸與族人聚在大街上圍著大甕飲酒,旁邊一群豬拱了進來搶酒喝,他們也不在意。七賢之間互相來往也很灑脫,不拘禮節(jié)。一次,嵇康、阮籍、山濤、劉伶在竹林酣飲,王戎后到。阮籍說:“俗子又來敗人意興了。”王戎笑著說:“是應(yīng)該讓你們這幫人(俗人)敗敗興了。”王戎在七賢中年齡較小,他年輕時去見阮籍,當(dāng)時阮籍的朋友劉公榮也在坐。阮籍見到王戎便說:“我這兒正巧有二斗美酒,正當(dāng)與君共飲。那個劉公榮可沒他的份兒?!庇谑嵌嘶フ寤窈攘似饋?,劉公榮在旁坐著,連酒杯都沒有。但是三人興趣盎然、談天說地、沒有一點兒別扭。后來有人問阮籍,阮答道:“勝公榮者不得不與飲,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飲,唯公榮可不與飲酒?!?br />
唐會昌五年(845年)二月,白居易于洛陽與胡杲(gao)、吉皎、劉真、鄭據(jù)、盧真、張渾舉行尚齒會,飲酒賦詩紀(jì)事。同年夏,李元爽、如滿也告老回洛,又舉行九老尚齒會,并繪圖,書寫姓名、年齡,題為九老圖。他們在一起宴集賦詩,時人十分仰慕。這九個人的年齡都在70以上,因聚會是在洛陽地區(qū)的香山,故又稱他們?yōu)椤跋闵骄爬稀?。后來,北宋的李坊也效仿白居易,舉行新的“九老會”。
司馬光居洛陽時,組織的老人集會稱為“真率會”,他們共有七人,年齡加起來515歲。司馬光作詩說:
七人五百有余歲,同醉花前今古稀。
走馬斗雞非我事,紵衣絲發(fā)且相暉。
經(jīng)春無事連翩醉,彼此往來能幾家。
切莫辭斟十分酒,侭教人笑滿頭花。
真率會并有規(guī)約:1序齒不序官(按年齡大小而不按官職大小排座位);(2)為具務(wù)簡素;(3)朝夕食不過五味;(4)菜果脯醢之類,名不過三十器;(5)酒巡無算,深淺自斟。主人不勸,客亦不辭。逐巡無下酒時,作菜羹不禁;(6)召客共作一簡,客注可否於字下,不作別簡。(即召集人時只用一張簡,每人可在自己名字下注明來是不來);(7)會日早赴,不待促。并規(guī)定誰如果違犯規(guī)約,每犯一事罰一巨觥。
敬老不敬官,飲酒不酗酒,量力而行不勸酒,蔬果器皿皆從簡,突出了人們返歸自然的真率感情。
這種老年人聚飲之風(fēng),延續(xù)到明清兩代,仍有人效之。
此外,還有許多這樣那樣的團體和活動,都圍繞著酒會進行,如傳說中的“醉八仙”,這八仙是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lán)采和、何仙姑。既然稱為醉八仙,必然離不開酒。
蟠桃會可謂最大最豪華的群仙聚會,試想沒有酒、光有桃怎么得了?自然更是少不了酒。
拜讀您縱橫馳騁的酒文化文字。哈哈,您是喝著酒,寫字嗎?有趣!聽您嘮叨竹林七賢,也很有趣。我被廣西的文字,引得我想起那時候的在室內(nèi)摔跤,笑死我了,請您海涵。罪過,罪過!(;一_一)
感謝您支持山河社團。敬茶!遠(yuǎn)握!(;一_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