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楓】我的樣報、樣刊、樣書(散文)
自上世紀(jì)末,一場浩浩蕩蕩的企業(yè)的改制浪潮席卷全國,我所在的公司未能幸免,也被列入了改制對象。從資產(chǎn)重組到責(zé)任承包;從改制方案到資產(chǎn)評估,牽腸掛肚的折騰了好幾年。之后,由于拍資流產(chǎn)等種種原因,我公司的改制工作擱淺,我則榮幸成了公司的留守人員,自嘲是守“廟”的人。為此,我有感而發(fā),寫了篇散文:<<守“廟”的日子>>竟然還被新余文聯(lián)《仙女湖》雜志刊登了,(參見2014年4月刊)。
守“廟”的日子由于清閑,就有足夠的空間去從事業(yè)余愛好。其中,打撲克牌二七王是我的業(yè)余愛好之一。除此,另一項(xiàng)業(yè)余愛好就信筆涂鴉,胡編瞎造去“折騰”文字。自從自己的陋文習(xí)作變?yōu)榱四沣U字,偶而還能被國內(nèi)大報小刊采用,內(nèi)心就能收獲一種無法取代的愉悅與激動,這份喜悅能讓我快樂好幾天。
早就聽說作者發(fā)表了作品,編輯部就會給作者寄上一份樣報、樣刊或樣書,還會附有一張微薄的匯款(稿費(fèi))單。記得我收到的第一份樣報是<<新余日報>>,1997年4月29日在該報第三版“鐵流文學(xué)副刊”上刊登了我的一篇散文<<普通人>>;我收到的第一份樣刊是新余市紀(jì)委的<<廉政月刊>>,1997年10月號在該內(nèi)刊雜志上刊登了我的一篇雜文<<莫做猴官>>;雖然我的拙文陋篇不具備出版專集專著,但也被有關(guān)部門收集成書,我收到的第一本樣書是《丹心如萍》,1999年10月新余市文聯(lián)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結(jié)集出版的。該書收錄了我的散文《流動之歌》。我把,樣報、樣刊、樣書上發(fā)表的形似“豆腐塊”、“蘿卜條”狀的文章剪下,在沒有搞到兩份報、刊、書的情況下,我就把自己的文章復(fù)印一份,精心工整的粘貼在自己制作的“作品剪報”集上,樣報、樣刊、樣書則留下收藏。
作為一位寫作愛好者,獲知自己撰寫的文章在報、刊、書上發(fā)表后,總是盼望報社、雜志社、編輯部能夠及時地給我們作者寄來樣報、樣刊或樣書。我們作者能在報刊上發(fā)表一篇文章,總是付出了一定的勞動代價。特別是對于一個初學(xué)寫稿的人來說,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能及時地給作者寄去樣報、樣刊或樣書,說明報社、雜志社、編輯部沒有忘記作者的辛勤勞動,也是對作者一種精神上的鞭策與鼓勵。而有些文章發(fā)表后,我們作者一時還不知道,編輯能及時給作者寄去樣報、樣刊或樣書,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起了一個用稿通知書的作用。還便于作者作剪貼留念。全國有那么多的報紙、雜志,我們作者不可能全部自費(fèi)訂閱,有了樣報、樣刊或樣書,就解決了作者這份需求,也是對作者勞動付出的肯定與尊重。對于作者來說,這不僅僅是一份樣報、樣刊或樣書,而是一陣欣悅與感動。
然而,有一次我收到的樣報與我公司訂閱的同一份報紙迥然不同,尤如雙胞兄弟長得“黑白”兩副面容,讓我感到意外與驚喜。這是一張<<江西日報>>1999年1月11日的彩印套色版樣報,與我公司訂閱的那份同一天的<<江西日報>>區(qū)別太大,這張樣報不是普通60克新聞紙張,而是采用雙膠凸版印刷紙UNISET60圖片套色彩印的。此外,這樣報的紙張厚實(shí),字跡、圖片都更清晰,閱讀效果更勝一籌。雖然我不是報紙收藏愛好者,但我覺得這張樣報頗有收藏價值,對我來說,更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至今,我收藏著這二十多年來在全國各地刊發(fā)的樣報、樣刊或樣書百余份,盡管沒有收藏保護(hù)(養(yǎng))的經(jīng)驗(yàn),樣報、樣刊、樣書的紙張大多都已經(jīng)泛黃,失去了往日的墨香與光彩了。我仍然按年份整齊碼放在閣樓上,空閑時拿出來翻閱,仍是一種享受,一份樂趣,偶爾回味一下,內(nèi)心感慨系之……似有一種激情在胸口涌動。
我收藏的這些樣報、樣刊或樣書雖然沒有精典之作,只是自己的一些“拙文陋作”,然敝帚自珍?;蛩埔稽c(diǎn)點(diǎn)成就感,至少對我而言。它更是我人生中的一份美好記憶。啊,我的樣報、樣刊、樣書,我將永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