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生命的孤獨(散文)
世間的每一個人,在這里只能出現(xiàn)一次,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體,如同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至于有沒有輪回,一直是未知的,如此看來,我們的生命永遠是孤獨的。
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在于孤獨。孤獨,可以讓我們從煩雜的世事中解脫出來,也可以讓我們自我封閉,斷絕與外界的交往。我早已經(jīng)并且喜歡孤獨的日子,這是讓我可以感覺到一種心靈上的滿足,讓我的內(nèi)心有著足夠的精神上的充盈。
父母膝下有五個子女,從農(nóng)村到城市,相繼成家,聚在一起,也算是人丁興旺,那只是家庭的一種形式罷了,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想法,無從知曉。閉上雙眼不再睜開,生命就此終結(jié)。只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知道這一天什么時候會到來。
父親在世時,常常一個人坐在堂屋里看書,很認(rèn)真的樣子,那是因為書中的故事讓父親著迷,還是因為父親在閱讀中思考人生,或是父親根本沒看書,只是捧著,只是打開書本,讓他人知道父親在看書,讓旁人知道他并不無聊。
我對父親并不了解,甚至,他根本不想讓子女了解他,直至他過世。作為兒子,有一點我是知道的,父親的內(nèi)心是孤獨的。父親很有文化,也很有思想,村子里是小有名氣的。我參加工作接觸社會后,很多次問起父親年輕時候那些并不丟臉的事情,甚至是許多值得讓人稱頌的往事。父親閉口不言?!耙呀?jīng)過去了,沒什么可說的”,父親一直這樣深藏在心里,那些往事與父親的生命一樣被帶走了。
那一日陽光高照的午后,父親與往常一樣,喝了小酒,吃飽肚子,想著午睡一會兒。只是,父親來不及躺下,生命正在急速地回歸,一切就這樣到達終點。父親離開了這個世界,用自己八十多年的時光,歷經(jīng)了許多事。父親送去火化的那一天,巧遇自己在殯儀館工作的好友。好友也是好客,邀請我進火化室看看,父親是怎樣成為一具白骨的。事實上,我既沒有思想準(zhǔn)備,也不想去看這樣的場面。我走進火化室時,父親早已不是原先那樣子了,只剩下一點點的肉體還在燃燒,火焰是暗淡的。幾天前,我還能與父親對飲,說些家常,眼前卻是如此的殘酷。我只是看了一眼,無法接受生命的結(jié)果是這樣的。我猛然醒來,父親的離去將使我的生命變得無限的孤獨。
江南古宅多,就在這樣一個高山頂端,同樣能見到孤零零地立在這兒,任憑風(fēng)吹雨打,與歲月共度的老屋。每一次回去,都會來看看早已無人居住的老屋。這是我的出生地,一個上了年紀(jì)的大院子,據(jù)內(nèi)行人講這是明末清初的建筑。在我兒時,十幾戶人家,幾十口人居住,進進出出都是一家人。只是,歲月從來沒停止。現(xiàn)在走進這個大院子,只有一種哀嘆的感覺。曾經(jīng)許多親切的身影,與時光一樣老去,慢慢離開了我們。前些年,走進這里,還能見到兩三位老人居住在這里,眼花耳聾,有些甚至認(rèn)不出我了。盡管如此,老人們還是在的。長者獨自一人坐在陽光下,目光呆板地仰望著結(jié)滿蜘蛛網(wǎng)的老屋,仰望著太陽的東升西下,思索著明天會不會醒來,思索著這堂屋里點燃香燭的人會不會是自己。歲月催人,時過境遷,這里只有卑微的等待,等待耗盡余生。很快,這里就會見不到人,所有的人都會到他們該去的地方,似同我的父母一樣,無論多么虔誠地去祈求蒼天,也是無濟于事的。
從農(nóng)村到城市,住進了高樓,草木少了,人頭多了,這又能怎樣。我家的對面就是寧波市最為熱鬧的大型室內(nèi)外游樂園,從四面八方而來的客人,在這里放松自己的筋骨。讀書寫文之余,我習(xí)慣于一個人來到這里,看著那些近似于瘋狂的年輕人,坐上時速百公里的過山車,或是20多層樓高的自由落體,或是180°大轉(zhuǎn)盤,感受生命的驚心動魄。我遠遠地望著那里,似乎也在感受這樣的生命時刻,可我的內(nèi)心依然是那樣的孤獨,也是那樣的安靜,似乎,這一切與我無關(guān),只是,我從來沒有空蕩蕩的感覺,因為我總是跟自己在一起,因為我有堅強的信念去品味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蕩漾。
一直以為,孤獨是骨子里的自由,孤獨是讓我在人山人海里保持自我。沈從文說過,孤獨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有十個你自己。孤獨正是有這樣的力量,像是一把巨大的梳子,理清紛紛擾擾的人事,喚醒迷途中內(nèi)心的本真,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己,真實的世界。不知是歲月的磨礪,還是看得太多之浮世瑣碎,近些年來,越來越喜歡獨處了。我完全習(xí)慣了這種孤獨,內(nèi)心總是有一種強烈的呼喊,世界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世界。
生命是一個活著的生靈,時常會在安靜的夜晚,會有那么一個人肆無忌憚地闖入自己的心田而掀起萬丈狂瀾,讓沸騰的血和滿眸的淚使之涌動,卻常常把自己困在局里,也許,這就是生活的迷茫,只是,很快會醒來。繁雜的生活,熱鬧和喧囂過后,享受片刻的寧靜和孤獨,沒有俗事的打擾,喝茶、看書、寫文字,得到心靈的自由,精神的解放,那是何等的樂哉。
西安上大學(xué)期間,同室的都外出看世界去了,一個孤獨的人,只看見幾絲弱弱的陽光射進來。我望著窗外遠處的土丘,內(nèi)心充滿太多的思想。據(jù)西安當(dāng)?shù)乩先酥v,西安地底下隨處都是皇陵,或是叫“亡靈”,不要隨便爬到那上面去,不要打擾在那里安息的故人。讀書期間,大概是出于好奇,大家三五成群的,經(jīng)常爬到那些地方去看風(fēng)景,后來,同學(xué)們知道后,只是相對而笑。我們是讀政治專業(yè)的,會用思辨和歷史的眼光去認(rèn)識那些遠去的事和故去的人?!叭f里長城依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經(jīng)歲月濃縮,就這樣成為歷史。
《奧義書》有則寓言說,樹梢上落了兩只鳥,一只鳥在埋頭吃東西,另一只鳥在觀察四周。這個畫面恰好象征著有限的自我與無限存在之間的關(guān)系。吃食的鳥兒滿足了口腹之欲,而觀望的鳥兒則充滿喜悅,因為它心里是自由的。由此,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內(nèi)心,忙于生活,吃飽喝足,只是為了活著,擁有靈魂的自由,心靈的愉悅才是終極。
孤獨的時刻,常常會打開腦門,突然間體會到超越庸常生活的瞬間,世界會變得煥然一新,似同佛陀的法音穿越時空,讓我?guī)е鵁o限創(chuàng)意,造就出讓人震撼無比的生命作品,帶著希望的呼喊響徹高山與荒漠,神圣而隱秘,在變化莫測的世界中豐富自我,成為永恒不滅而留下記憶,這是一個生命體應(yīng)具有的初級哲學(xué),否則,活著與死亡又有何種區(qū)別。
偉大的作品,偉大的成功往往來自于沉默后的爆發(fā)。在我腦子里,民間音樂家阿炳的生命過程,一直讓我震驚??峙率郎蠜]有比他孤獨的人了。大概就是因為孤獨,以至于后來的雙目失明,再也看不見這個荒涼的世界,才會讓阿炳給世人留下能讓全身血液凝固的曲子,這是一種孤獨中的風(fēng)骨,沉默中的悲憤。
阿炳本名叫華彥鈞,生于清光緒十九年即1893年8月。阿炳的父親華清和是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dāng)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年輕時與道觀做事的寡婦相好,生下了阿炳,因道觀容不下阿炳這個小生命,只好送出去被別人撫養(yǎng)。后來阿炳的母親去世。8歲時父親把他領(lǐng)回道觀,隨父親在雷尊殿當(dāng)小道士,開始教他演奏樂器,22歲時父親去世,35歲時雙目失明。阿炳與自己父親極具相似之處,也成為雷尊殿的當(dāng)家道士,40歲時,與寡婦董催弟同居。日軍侵占無錫后,阿炳夫妻倆流落避難,為謀生計,淪為街頭藝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蜚聲國際樂壇的《二泉映月》,就是這樣出世的。每當(dāng)我欣賞這樣的音樂,我的內(nèi)心就會出現(xiàn)一個神結(jié),阿炳的生命是多么的孤獨,而孤獨讓阿炳的生命覺醒,讓他在如此頹垣廢址的國難中,衰草寒煙的時勢下,似同《二泉映月》悠揚的旋律一樣,在孤獨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一位日本藝人在聽到《二泉映月》時對身邊人說,這樣的音樂應(yīng)該是跪著欣賞的。
說到生命的孤獨,我總是會想,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除了自己是沒有人會知道的?!罢l會懂我”,“這個世上有沒有懂我的人”,想必許多人曾感嘆。當(dāng)年韓信愿受胯下之辱之時,誰也不會知道韓信自己是怎么想的,只是一時之急,還是韓信低俗無能。那些看客是不可能知道韓信之為,也許,大多是伸出手指嘲笑而已?!皣繜o雙、功高無二”是后人對韓信的評價,韓信作為統(tǒng)帥,擒魏、破趙、擊齊、滅楚,名聞海內(nèi),威震天下,不知,曾經(jīng)的看客會有何感想。
人的內(nèi)心永遠是孤獨的,現(xiàn)今看世事,手機成為打發(fā)孤獨的主要工具,與其說,手機讓我們不再孤獨,不如說,因為孤獨,才戀上手機。如同我寫作,只是用文字在打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似乎,愛因斯坦迷戀于實驗室,無論是兒子犯病了,還是托付給養(yǎng)育院,以至于兒子想念自己的爸爸,愛因斯坦也不會去看兒子一眼,甚至,兒子臨死最后一面也不想見。愛因斯坦成為一代偉大人物,是在孤獨的生命里找到了整個世界,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知自己的活著。所以才會有人說,人向往自由,自我的人是孤獨的,越自由越孤獨。
《百年孤獨》說的不只是百年,而是永久。布恩迪亞七代人的大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盡管他們中很多人都在為打破孤獨進行探索,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盡管作者用極其憤懣的口吻說了,“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xiàn),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xiàn)了”,人們在害怕自己陷于孤獨的泥淖而反抗孤獨,最后又離不開這種孤獨。
馬爾克斯近乎殘忍地去描寫孤獨。讓老人皺紋的溝壑間長出青苔,或者讓老人的鼻孔爬上蜘蛛網(wǎng),讓我感到在這種現(xiàn)實世界里有一種不著邊際的感覺。作者筆下的布恩迪亞家族,把孤獨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被綁在栗樹底下,每天就這樣一動不動一直到死去;讓烏爾蘇拉不但雙眼失明還每天只能聽見沒完沒了的雨聲,直到有一天身上爬滿水蛭;讓麗貝卡關(guān)在小黑屋里直到身上爬滿蛆蟲。作者馬爾克斯對孤獨的理解,就像是《梵高先生》的那句歌詞:“不管你擁有什么,我們生來就是孤獨?!?br />
社會結(jié)構(gòu)正在變化,兩三個人組合的小家早已成為現(xiàn)今社會的主體,有些甚至只有夫妻倆,沒有子女,過著“丁克”生活。就是這樣的日子,生命仍然是孤獨不堪的。看上去恩愛有加,不離不棄的夫妻,內(nèi)心如何,那怕每天晚上脫光衣服睡在一張床上的時候,也是不會知道對方在想些什么。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同床異夢,或是根本就不需要到夢里去,生活正是如此。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下,享受著生命的孤獨。當(dāng)你充滿愛意地抱著他(她),對他(她)說愛語的時候,說不定腦子里想的并不是懷里的人,或者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都不知道,生命中的那個人在哪里。
生命,不知道為什么而來,又不知道為什么死去,更不知道生命最終上了天堂,還是去了地獄。幾十年后,我們都將離去,對于這個世界來說,我們徹底變成了虛無。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之后,不過一捧沙土。生而為人,都是在孤獨中體悟自然宇宙,體悟社會人生??鬃诱f自己,“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敝皇?,每當(dāng)我們對酒當(dāng)歌之時,能有幾人知命?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rèn)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xué)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