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云在飛(散文)
一
許久以來,一直很喜歡云,總是想竭盡所能地接近它們。
喜歡追逐著云海漫游的感覺;喜歡眺望云在天空中的變幻萬千;喜歡觀察離群的云那般自在的模樣;喜歡云朵游歷在各色的天空中展示自己……這些云,足以調(diào)動人們詩情畫境的想象力,然后在意念或夢中呈現(xiàn)萬象之境。
那些飄蕩在藏藍色、天青色、黛灰色、月白色等各色各樣天邊里的云朵啊,曾無數(shù)次在心里緊攥著難以名狀的情愫。用我的眼眸所能抵達到的天盡頭的熱望、追逐著它們,也是我總想提起畫筆的緣由之一……它們?nèi)缤祟惸切┢匠S植黄椒驳纳?,以我想見所見的云之世界,定格那些云的魂兒存在?br />
瑞士作家赫爾曼·黑塞的中篇小說《彼得·卡門青》筆下的云,激起了我對云的好奇和喜愛。他曾寫道:請給我指出在這廣闊的世界上比我更了解、更熱愛云的人來吧!請給我指出在這個世界上比云更美的東西來吧!它們飄浮在空中,大笑著飛翔,一片白色又鑲著金邊,它們悲傷地做著夢,懸掛在蒼白的天際,它像揚起的帆、信步的鶴。它們飄浮在天國和人世之間,是凡人一切渴念的美的譬喻,既屬于天國,又屬于人間。它們是人世的夢,是一切浪跡、追尋、要求、鄉(xiāng)愁的永恒的象征。一如它們膽怯地、滿懷渴望地、倔強地懸掛在時間和永恒之間……
很多年過去了,這本書的具體內(nèi)容早已記不清了,但那些關(guān)于云的描述,卻深深地烙在我的記憶里,好似生命中某個剎那間被定格為永恒一樣,后來看過許多書,也讀過一些關(guān)于云的文字,卻再沒有這份深刻的心動。
二
去年夏天,在二十一天青甘線自駕之旅的日子里,沿途的道路上時常有各種各樣、成片成群的云朵出沒在蔚藍遼闊的天際,引領著我們,奔向既定的遠方。我遠遠、靜靜地看著云朵們遐想,同伴們在近處歡快地暢聊著往事,還有家庭生活的日常。那些昔日擁有過的情懷,追求過的愛情,全化作滄海一粟里的細碎微塵,沉淪在記憶長河里的某個角落。在這個長途漫漫的某個瞬間,它們被一次重逢,一次懷念輕輕拾起,泛出被歲月摩挲后的美好光澤,于談笑間,令人恍惚,又讓人蹉跎。感受著時光與歲月的彈指揮間,那些云朵,就像指南針一樣在顫動,以一股不自覺的力量拼命指向了遼闊的遠方……
那一趟旅行,給我最多觸動的就是距離這兩字的內(nèi)涵。這個距離,不單單是旅行的距離,還有生命行進到一定階段后菩提樹下的認知與體會。其中有一個讓人陶醉的感受,就是與藍天白云的近距離;與遼闊無邊、浩瀚多變的鹽湖風光的近距離;與沙石相間、融自然風化成山成嶺丹霞地貌的近距離……在這些與大自然的近距離相視中,我領略到時間長河沉積后的力量,也感覺到生命如砂礫般渺小的悲憫。
當一個人,脫離母胎,降落于凡塵人間,同時也生就了無數(shù)有形和無形的距離。這個距離,又生就成各種各樣的道路,成為一個人存活于世間,所要靠近的目標,所能凝望的起始,所欲抵達的終點。
本以為,這個世界,會有許多重合,后來,在某個浩瀚的空間里,竟覺得這個世界除了撞擊的瞬間,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重合。那些重合的認知,其實是意識空間縮小而產(chǎn)生的錯覺,它可能是一種極近距離的相對感所致,而真正的空間,一直是無限延伸且永恒獨立。
三
母親突然生病住院,是在去年歲末,原本的生活節(jié)奏一下戛然停止,不得不進入到一種恍惚的現(xiàn)實之中。如今,又因為疫情,護養(yǎng)醫(yī)院取消了所有探視,我們只能在心里祈禱,惦念……
每一次所聽到的消息,都會成為陰霾,悄然影響著我們的心情,以至低沉。一天夜里,姐姐和我竟同時在各自的夢里夢見了母親,許多話,埂在心里,留在夢中……
思念的漣漪遙向天際,不禁感嘆:不知疲倦的云啊,你可知我的心事?一直以來自己就像一個無知的孩子,只知道熱愛它們,端詳它們,卻不曾想自己也會在某一時刻像一片浮云似的飄過,經(jīng)歷生命中的種種剝離,然后,看著經(jīng)過的一切,飄浮在時間的長河和永恒的天幕之間。
后來,我寫了一首詩,想把所有的心情釋放:
——《黯啞的痛》
清晨醒來時
看見媽媽采了一束淡黃色的小花
插在案幾上的玻璃瓶里
不知從何而來的光
籠罩在它們身上
窗外的小鳥,又在嘰嘰喳喳
叫個不停
這時,才明白
我是從一個夢里出來
有些黯啞,只在自己的世界里
鮮活著,悸動著
那些無奈,那些悲涼,無法掙脫
又無以釋懷,時刻纏繞
如同一個痛點
隱藏在心靈的深處
卻又一直在身體里到處流淌
無論做什么,無論想什么
只要靜下來,那個痛
就會醒來。
四
如今,當看到浮云向著無邊無涯的遠方流浪時,我才完全懂得了浮云的憂傷。
隨后,我喜歡探知天空的情懷,那是心的遠航。遠方,成片的云朵,層層相疊相連,隨著風在空中游蕩,凝望著它們的那一刻,有一種靈魂遠游的感覺。那些遠方的云,總是在蒼茫之間,引領我們,奔向前方。
不知從哪一年起,我喜歡對自己說:讓一切順其自然。漸漸地,也養(yǎng)成為一種心態(tài)。順其自然,只是對外在客觀的那些不受控的人與事,對自己還是會確立一些目標和期許,只要活著,就要向好的方向努力。而現(xiàn)在,活好每一天,或許更通俗,與自己的努力方向也不背離。
在尋找美好的日子里,我一直喜歡以圖片、文字和音樂的三者融合去釋放,去呈現(xiàn)那些起伏跌宕,那些平淡日常,讓你看見我行走中的樣子。總有一些波瀾暗涌的時刻,讓我一個人,去面對,去浮沉。經(jīng)歷過后,你還會看到我的帽沿,在人海里,又繼續(xù)前行。其實寫字也好,攝影或聽音樂也好,都是與生活,與自己的一種交流和對話。
精神世界的東西,看不見,卻能意會、感知、懂得,只要體會過的人都可以共情。就像每首曲子都有自己的旋律節(jié)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步伐,這些各自的痕跡,存在于某種樣子之中,既獨立又相通,如同藍色天際里那些飄浮的白云一樣。
在家時,時常會眺望窗外云朵的涌動與變化,追逐著云的游離行走,心,漸漸地被帶向遠方,而那些云朵,從雪白到灰靄,如同天空的情緒,瞬息萬變。那些情緒在某種摸不著的狀態(tài)下,進入到另一個通道里發(fā)生了反轉(zhuǎn)與對抗,于是,就有了白天與黑夜的交替輪轉(zhuǎn)。那一朵朵云,即便成群,成片,或許,也有某種看不見的孤獨,隱匿在萬般的無端之中,等待獲得生機的方式和出口,或被途經(jīng)的人讀懂。
世間萬物皆有各自呈現(xiàn)的方式,或是生成的樣子,如同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和體驗不同的生活及各種各樣的情緒,而后,呈現(xiàn)出不同的人生狀態(tài)和模樣。無論怎樣,愿我們,都能擁有自己的樣子,恰如那朵遠方的云……
(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