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黃梅飄香(散文)
我最早聽到黃梅戲是在老家大墩莊。那是莊稼人在田野,地頭干活時哼唱的小調;在大熱天里,人們在大墩上納涼時傳來的鄉(xiāng)音。那時想看黃梅戲要先提前打聽消息,跑好幾里路才能看上一場,很是不容易。如今,政府經(jīng)常送黃梅戲下鄉(xiāng)(社區(qū),街道),在家門口便能一飽眼福了。平時什么時候想看,就去電腦,電視上搜索,坐在家里欣賞,感覺真是太幸福了。
那些年的許多個早晨,我在田埂上向遠處眺望,農(nóng)民牽著牛在田間犁田,不時從上空傳來吆喝牛的聲音。老牛拉著耙,有人頭戴草帽站在上面,手拿小竹竿帶著鄉(xiāng)音哼著黃梅小調子,櫻桃好吃樹難栽,小曲好唱口難開,余音繚繞,聲聲入耳,十分愜意。同時引來了一群小鳥跟在后面飛翔尋找小魚,泥鰍,小蟲子充饑,別有一番情趣。后來,我長大了參加生產(chǎn)隊勞動,在田間犁田,耙田,打草,總想打瞌睡。此時,我才悟出長輩們干活唱歌的用意,通過哼唱黃梅小調提神醒腦,精力充沛,保持人身體平衡,站得穩(wěn)。渴望插下秧苗,灑下汗水,秋收糧食滿倉,黃梅飄香好日子。
隨著時代發(fā)展,科技進步。安慶(宜城)黃梅戲歌聲傳遍祖國大地,大江南北,當年門前那個簡易舞臺,已不存在了,黃梅戲融入到多媒體,網(wǎng)絡,人們在家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等瀏覽新聞,現(xiàn)代黃梅戲等,滿足人們文化藝術精神需求,令人興奮和自豪。
六十年代末,那年夏天特別熱,大家吃過晚飯在大墩上乘涼,年輕人唱黃梅調《打豬草》,《鬧花燈》,父親拉二胡,周邊村莊人聚集靜聽黃梅調和二胡弦聲在夜空中悠悠回蕩。孩子們還跟著學唱,老人借助明月和一閃一閃星星的亮光,為孩子和鄰居們端茶倒水,熱情招待。深深情誼,至今記憶猶新。第二天早晨,我在田間插秧看到孩子們背著書包上學走在田埂上,小嘴里哼唱《打豬草》,小毛子真可憐,天天打豬草,只要人意好,人好水也甜……唱得原汁原味,孩子們真的天生聰明活潑。
那天,生產(chǎn)大隊請縣里黃梅劇團演戲,提前搭建戲臺,掛上馬燈,等候晚上演出。村里人盼年盼月想看一場黃梅戲真難。我們提前吃晚飯,邀請同村小伙伴一道,步行五里多路程最終到達大隊部。此時,馬燈亮了,演員在表演《天仙配》,大姐常說人間好,到底人間歡樂多……你看那臺下人山人海,多為老人和孩子。我爬到樹上看了一會兒,感覺不安全,就從樹上下來往家走。在黑夜里,我慢慢行在高低不平田埂路上,一步步總算摸到了家。我躺在床上想,今晚總算看到了縣里大戲班子,那服裝,唱腔音調真美。我盼望有一天能到城里的大戲院,坐在椅子上飲茶,好好地欣賞優(yōu)美動聽黃梅戲。
轉眼間五十多年過去?;厥淄拢斈甑暮⒆觽兺ㄟ^讀書,分別考上不同的大學,奔赴不同的工作崗位,軍營、機關單位,文藝團體,進城務工,留學等。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人,真的實現(xiàn)了坐在城里影院看戲愿望了。他們還在聚會,飯前,茶后哼唱幾句黃梅調,一曲黃梅寄鄉(xiāng)愁,唱出了對家鄉(xiāng)思念,新社會幸福生活,歌頌共產(chǎn)黨。
八十年代初,我在成都氣象學院讀書,同桌學友是西藏阿里人,高大個子,長方形臉、粗黑皮膚、身穿藏袍,腰間扎著腰帶(有時佩戴藏刀),平時不愛說話,我感覺和這位同學之間交流相處不容易。那天學院通知同學們晚上在操場參加火把舞,你看許多同學們積極參加。此時,我告訴老師本人不會跳火把舞,老師說:拉著同學手,圍著火堆把腳跳動起來,通過火把舞加深聯(lián)絡少數(shù)民族同學之間友誼。晚上我拉著藏,彝族同學的手,看他們身穿少數(shù)民族服裝格外漂亮,跳著歡快舞蹈,借助火光看見同學們笑臉就像紅紅蘋果甜美,跳著優(yōu)美的舞姿,持續(xù)約兩小時,隨著各族人民大團結歌聲結束舞會,同學們度過了歡樂夜晚。第三天,學院組織我們參觀樂山大佛,中午招待我們吃三江魚(青衣江、大渡河、岷江),我來到三江魚館,眼望餐桌放著一大盤魚,上面有小蔥,辣椒等,你看飯菜還沒上齊,同學們把魚吃掉半條了,我品嘗魚味鮮嫩,肥而不膩,帶有麻辣川味,真是三江魚味美香甜,口留余香。我們下午乘坐大巴車到峨眉山途中眼望懸崖峭壁的盤山公路,云海,奇山妙石風景如畫,耳聽身邊老師說:同學們各自選唱一首家鄉(xiāng)歌。我和安徽同學合唱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中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受到同學點贊,藏族同學唱《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唱出了翻身農(nóng)奴得解放,過上幸福生活,感謝共產(chǎn)黨發(fā)自內心感受,受到同學們熱烈掌聲。通過上述火把舞和歌聲了解到藏族同胞能歌善舞,更加深了我和藏族同學友誼,距離更近了,有時在街上買牛肉干,白酒讓他飲酒品嘗,藏族同學從家鄉(xiāng)也帶來青稞酒,酥油茶,毛牛肉干招待我們,在學習上互相幫助,生活上互相關照,共同進步,我真沒想到一場火把舞,一曲黃梅小調觸動了同學心靈,讓漢,藏同學親如一家,愿黃梅飄香天府之國,各族人民團結友誼天長地久。
那年父親九十歲,我用輪椅推著父親到菱湖公園散步,父親指著孝竹林對我說:解放前他在六安縣讀高中時,沒有錢買笛子,他就在校園后面孝竹林砍孝竹,自己加工笛子,空余時在宿舍吹山歌小調,笛子吹得十分過癮,至今留下美好回憶。我們身邊有位拉二胡老師,他看我經(jīng)常到公園聽戲,叫我唱一首黃梅戲段子《別海灘這時我清清嗓子》,打起精神,手扶著輪椅用心唱出了戲中詞句和黃梅韻味,父親聽完后微笑點頭,這是我首次在父親面前放聲歌唱,也是曾經(jīng)老人家最熟悉喜愛黃梅調,真沒想到,這首歌成了父親最后聽到的鄉(xiāng)音,愿老人家在那邊安好。同時迎來了愛好黃梅戲者圍觀和點贊,我向大家表示謝意。
當今,宜城大街小巷,老人,孩子,(不識字人)都能哼幾句黃梅調。特別是菱湖,蓮湖公園,那里亭閣,竹林,樹蔭等處,常年黃梅戲歌聲悠悠,二胡,琴聲不斷,公園景色迷人,讓觀眾留念忘返。
安慶市政府還組建黃梅戲節(jié),依托黃梅戲會館,黃梅戲館,再芬公館,影院等,設有先進燈光,音響,電子樂器,布景,行頭,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等。還有著名黃梅戲演員上演《天仙配》,《女駙馬》,《山野風》,《六尺巷》等戲,吸引全國戲劇學者,專家,演員,戲友前來考察觀摩,白天看景,晚上看戲,贊不絕口。祝愿黃梅文明之花盛開祖國大地。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