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戀】九一八,鐵血英烈(散文)
紀念抗戰(zhàn)勝利,緬懷抗敵英烈。
——題記
連綿起伏的莽莽大山,籠罩在濃濃的云霧之中,山巒的影子,在云霧中浮動,似一條長龍在舞動,朦朦朧朧,飄飄渺渺,給人一種無限的神秘感。
然而,當日頭爺突然雄赳赳地從駱駝峰山頂上駕臨,萬丈光芒一掃霧靄,連綿起伏的群山便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濃綠或青紫的盛妝,使藍天顯得更藍,大地顯得更廣。
這時,從群山環(huán)抱的峽谷中,突然傳來一陣激烈的槍聲,清脆而幽遠,在一處處山谷間回蕩,在一座座山巒上飄蕩。這時我似乎看見,一支幾十個人衣裝不整的隊伍,有的身背長槍,有的手握短槍,有的肩扛大刀片,行走在莽莽山林之中。
夜幕降臨了,大地山河籠罩在無邊的黑暗之中,十幾個人沖進偽警察鄉(xiāng)公所……
五站中學楊林師傅講述的聲音,仿佛還在耳邊回響。
我們那個年代,大學畢業(yè)生都要面向基層的工廠農(nóng)村,我被分配到黑龍江最東北邊的小縣城B縣最邊遠大山里的五站公社中學,第一個接待我的人是五站中學的校長,第二個就是楊林師傅,楊林師傅是食堂炊事員,又兼敲鐘人,五十一二歲的樣子,黑黑胖胖的。人很熱情,也很健談。
這天星期天,學校里就剩下我和楊師傅兩個人,吃完早飯,楊師傅對我說:聶老師,聽說你對當年抗聯(lián)游擊隊在這一帶活動的事跡很感興趣,我大伯當年就曾帶領一支隊伍在這一帶打過小鬼子。走,咱們上山去挖點野菜,婆婆丁,曲蔴菜,小根蒜。這些野菜,你們城里人很少見過,咱們這山上有的是。叫你城里的大學生嘗嘗新。走,咱們一邊挖野菜,我一邊給你講講我大伯的事跡。
走在密林中七拐八彎的小路上,楊師傅對我說,這些草地上的小路,就是當年我大伯他們的隊伍,用腳一步一步踩出來的。
是呀,這莽莽山林之中,本是豺狼虎豹出沒的地方,是沒有路的,這些彎彎曲曲的林中小路,是當年抗聯(lián)游擊隊,一腳一腳踩出來的,灑過他們的汗水,也灑過他們的鮮血。應該說,每一條小路,都是他們英勇抗敵的紀念碑。今天,我們能夠在寬廣的大路上行走,在高速公路上奔馳,是這一條條小路延伸而來,沒有這些小路,也就不會有今天的大路。若不是跟著楊林師傅在這些林中小路行走,我也絕不會有這些聯(lián)想。特別是聽了他大伯的事跡,更有了從沒有過的震撼和感慨。
我大伯叫楊太和。楊師傅一邊走路一邊給我講述說,字景榮,1904年8月17日出生于吉林省永吉縣大屯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10年,他隨同父母全家遷居到黑龍江省密山縣楊木崗(現(xiàn)密山楊木鄉(xiāng))拉拉街。11歲那年他進入拉拉街一所私塾館讀了5年書,后來因為父親病故不得不退學回家務農(nóng),擔負起家庭的經(jīng)濟重擔。我大伯喜歡打獵,練得一手好槍法。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寇完全占領了東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大伯不甘作亡國奴,立誓要把東洋鬼子趕出東北。他賣掉了自己家里的四頭耕牛,買了十幾支長短槍,聯(lián)絡密山縣的朋友蘇懷田,拉起二十幾號人馬,組織起了一支抗日游擊隊伍。夜襲警察所,伏擊日軍森林討伐隊,劫擊日軍運糧軍車,懲罰槍斃了幾個鐵桿漢奸,警告?zhèn)伪<组L,別做壞事。一時間,攪得敵人坐臥不安,下晚黑睡覺都得睜著一只眼,生怕從窗戶外面伸進來一支黑洞洞的槍口。城里派來大隊日偽軍清繳,我大伯早帶領隊伍鉆進了深山老林里,敵人連個人毛都沒搜著。
一時間我大伯和他的隊伍名聲大震,許多抗日志士,紛紛投身他的隊伍。隊伍很快發(fā)展到了五、六百人。后來被編入抗日救國軍第二團第三營,我大伯先是任營長后又提拔為副團長,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根據(jù)中共滿洲省委的指示,以原救國軍中由中國共產(chǎn)黨所領導的部分抗日武裝在寧安縣孟寡婦屯建立了抗日救國游擊軍,我大伯楊太和被任命為第一團團長,并奉命率隊返回密山縣小石頭河子等地區(qū),著手創(chuàng)建根據(jù)地,擴大密山抗日游擊區(qū)。
我大伯楊太和率領一團回到密山縣不久,偽縣長劉相南(是我大伯的內(nèi)兄)聽到了消息,便強迫他的媳婦抱著他們唯一的小女兒到小石頭河子,勸我大伯歸順日偽,許以三十坰土地和偽自衛(wèi)“團總”的官銜,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我大伯大義凜然,嚴詞拒絕:“想讓我不抗日,那是辦不到的,小日本在就沒有我們的好日子過,不打走日本鬼子我絕不罷休!”
面對處在危險中的妻女,他決絕又深情地說:“你愿意等著抗日勝利,我們?nèi)抑匦聢F聚那一天,你就等著,不能等,你可以改嫁。你哥哥已經(jīng)為日本人辦事了就是漢奸,從此再沒有親屬關系了?!?br />
在我大伯掏心窩子的深情感召下,我大娘斷然拒絕了敵人的誘惑,后來不久我大娘也參加了隊伍,同我大伯一起在山林里打游擊。我大伯還動員他的堂兄楊太貴,弟弟楊太昌和妹夫陳興等親屬多人,參加了他的隊伍,一起抗敵殺日偽軍。
1934年春季,李延祿去上海向黨中央?yún)R報工作期間,我大伯楊太和被責成代理李延祿的工作,負責指揮抗日游擊軍全軍軍事工作,在敵我力量懸殊、部隊裝備物資嚴重匱乏的艱苦環(huán)境下,他帶領部隊頻繁出擊,消滅了日軍一個中隊,消滅了偽軍二個團,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給了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1934年9月,抗日救國游擊軍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我大伯楊太和繼續(xù)擔任第一團團長。同年10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改編為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我大伯任第一師師長兼第一團團長。
第二年開春,我大伯奉命以第四軍為基礎組建騎兵隊伍,于是,他帶領部隊攻打了勃利縣青山溝的偽森林警察隊,消滅了一大批敵人,繳獲了大量槍支彈藥和五百多匹好馬,有了這些好馬和槍支彈藥,第四軍建立了騎兵部隊,如虎添翼,迅速擴大了抗日游擊區(qū)。兵源也不斷擴大,力量更加雄厚,戰(zhàn)斗力更強了。有一次,我大伯率領一師一團,夜里乘敵人不備,突襲包圍了滴道河車站的日偽“自衛(wèi)團”防所,殲滅了守衛(wèi)車站的日軍,迫使大部分偽軍放下武器投降。
我大伯率領一師,活躍在華川、勃利、依蘭、密山、寶清一帶地區(qū),以游擊戰(zhàn)術(shù),不斷襲擊敵人,消滅了大量日偽軍有生力量。令敵人聞風喪膽。
在同日偽軍敵寇進行殊死戰(zhàn)斗的日日夜夜里,每次戰(zhàn)斗,我大伯總是沖鋒陷陣在前頭,不怕犧牲,早把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只為了趕走日本鬼子,奪回東北大好河山。
1935年9月,我大伯楊太和奉命去依蘭縣五道河子參加第四軍召開的全軍高級干部軍事會議,他身邊只帶了幾個警衛(wèi)人員,路經(jīng)勃利縣缸窯溝時(現(xiàn)七臺河新興區(qū)太和村),突然和敵人一支大部隊遭遇,我大伯判斷,這支日偽軍隊伍,是不是得到情報,要去五道河子圍繳參加軍事會議的人員,他派了一個腿腳靈便的戰(zhàn)士,飛跑著去五道河子通風報信,讓參加會議的人員趕緊轉(zhuǎn)移,他自己帶領剩下的幾個戰(zhàn)士,奮力阻擊敵人,同敵人激戰(zhàn)了一個多小時。最后子彈打光了,不幸壯烈犧牲。
聶老師,你看,說到這兒,楊師傅指著山下的一條公路對我說,這條公路直通七臺河特區(qū),缸窯溝就在咱們五站公社和七臺河中間,是縣里的一個小煤礦,當年的缸窯溝村,就是當年我大伯同敵人激戰(zhàn)的地方。也是我大伯犧牲的地方。為了紀念我大伯,現(xiàn)在叫七臺河新興區(qū)太和村。
我順著楊師傅的手指望去,說是公路,其實只是一條比較寬的土路,不是水泥路,也不是柏油路,蜿蜒在山谷之間,是勃利縣直通七臺河的一條公路,望不見它的盡頭。然而,我卻似乎看見了一隊衣裝不整背著長槍短槍的隊伍,行進在這條土路上,也許他們踏著月光,要去襲擊一個日偽森林警察隊的崗樓,也許他們得到了內(nèi)線情報,要去劫擊一列日偽軍運送軍糧和彈藥的車隊。
站在最高的山頂上西望,望不見缸窯溝太和村的影子,只能看見連綿起伏的山巒,時隱時現(xiàn)地浮動在云霧之中。然而,我的耳畔似乎又響起了激烈的槍聲,眼前似乎又浮現(xiàn)出楊師傅講述的那一幕幕場景,在當年的缸窯溝村,他的大伯楊太和,帶領幾個警衛(wèi)戰(zhàn)士,阻擊敵人,和敵人激戰(zhàn),使得準備在五道河子開會的高級干部,得以迅速安全轉(zhuǎn)移。他大伯楊太和用犧牲個人的生命,保護了抗聯(lián)幾十名高級指揮員的生命安全。用他最后一滴鮮血,寫下了民族史詩里的一頁光輝篇章。
我不知道楊太和的英雄事跡,有沒有書面記載,記載在什么地方,也許他的名字,沒有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趙一曼等那些家喻戶曉的抗日英烈名字響亮,廣為流傳。
也許,若不是我大學畢業(yè)分配到了五站公社中學,認識了炊事員楊師傅,也許我也永遠不會知道,在這一片荒山野嶺,莽莽山林之中,幾十年前,一些農(nóng)民出身的抗日志士,面對日寇的猖狂侵略,揭竿而起,冒著槍林彈雨,以最原始最簡陋的武器,與兇殘的敵人,與日偽軍進行殊死搏斗;浴血奮戰(zhàn)。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在中華大地上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民族壯歌。
幾十年過去了,每每想起這段往事,五站中學楊林師傅講述的聲音,仿佛又在耳邊回響,眼前又浮現(xiàn)出了那一幕幕情景:
從群山環(huán)抱的峽谷中,突然傳來一陣激烈的槍聲,清脆而幽遠,在一處處山谷間回蕩,在一座座山巒上飄蕩。一支幾十人衣裝不整的隊伍,有的身背長槍,有的手握短槍,有的肩扛大刀片,行走在莽莽山林之中……
他們只是一個個小人物,普通農(nóng)民,山村老百姓,然而,當民族面臨危亡之際,當祖國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踐踏蹂躪,當他們的父老鄉(xiāng)親被日寇殘害,他們會奮不顧身地挺身而出,擔負起反抗侵略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和使命。
他們是極其平凡的,又是極不平凡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他們不愧為民族的脊梁,中華民族的驕傲。中國人民子子孫孫世世代代會牢記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