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家】令人驕傲的后綴(外一篇)(散文)
曾經有一段時間,別人問我是哪里人,我只說秭歸,沒有任何后綴。
有一天,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起了屈原,說他是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我們秭歸人的驕傲。語文老師侃侃而談,談《離騷》《天問》《九歌》,談端午節(jié)的來歷,談包粽子、劃龍舟、唱招魂歌……最后,落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那時,我還是小學生。我們生活在遠離長江的偏僻山村,哪里知道屈原,哪里知道什么騷什么兮。我們的端午節(jié)俗稱“過端陽”,包括“頭端陽、大端陽、末端陽”,可不管是哪個端陽,都沒有包粽子,也沒有劃龍舟。大人們那天割把艾草,草繩捆了掛在大門檐上,講究一點的尋紅頭繩系。又燒一大鍋艾草湯,倒在殺年豬的腰盆里,腰盆就放在露天的院壩中,家里的小孩子給剝光了丟進去泡上會兒,說是可以保一年到頭身上不長瘡。
在山外讀了師范的老師突然跟我們談起屈原,談得兩眼里閃爍著星星。小孩子們的心也是簡單的,教室里由竊竊私語,到沸騰,再到寂靜。有的人眼里,也閃爍起星星來,比如說我,心頭仿佛猛然間被打開一扇天窗,我想去大山外面看看,看看老師說的那個屈原,嘗嘗粽子,瞧瞧劃龍舟,聽聽招魂歌。
機會來了。六年級上學期國慶前,縣里通知召開“少代會”,我有幸成為我們學校的代表之一。縣城,按父親的說法,我是去過的,不過那時才兩歲多,我只依稀記得路旁有兩層的板壁屋,還有熱氣騰騰的大包子。故而,參加少代會算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縣城之行。父親是領隊,他終于舍得了一回,托在縣城工作的姑姑給我買了套深藍的運動服,領子和褲邊縫天藍色,衣襟上釘著四顆白色如珍珠的扣子。
我們一行九人先坐班車到沙鎮(zhèn)溪渡口,再坐船到縣城。縣城,于我而言,有著特別的意義,不單單是有少代會,更重要的是,有讓語文老師至今談起仍激動不已的屈原。踏上縣城的那一刻,我以為我觸摸到了什么,有些飄飄然了。代表們和領隊都住在縣招待所,在縣禮堂舉行會議,禮堂門前集體拍照留念,這些在腦海里都只殘存著模糊的碎片。
清晰、完整的是,會議舉辦方組織與會代表參觀了屈原祠。我終于見到了語文老師跟我們講起的故事,當然,嚴格來說,我只是見到了屈原的雕像和他的衣冠冢,聽講解員給我們講解了他的故事。尤為難忘的是他的雕像,那尊鐵灰色的雕像高高屹立在臺座上,背后是“屈原紀念館”黑底金字匾額,頭頂是秋天瓦藍的天空,兩旁缸里栽著油綠的松樹,風中送來的是橘子的清香。抬頭仰望,他峨冠博帶,臉龐瘦削,頭微低,眉頭緊鎖,嘴唇緊抿,雙目望著遠方,只有山羊胡須和寬袖長衫似乎還在順風飄揚。我不禁在想,語文老師說他憂國憂民,說的就是這個樣子吧。雕塑家當是深諳了他的靈魂,我想,歷史上真正的他,也是這個樣子吧。說來不怕人笑話,一個十二歲的山里女娃,看著屈原的雕像,敬佩之外,居然夾雜著無法言說的心疼。
各個代表隊依次在雕像前留影。那一刻,我有些緊張,人站得筆直,雙手中指緊貼褲縫,神情嚴肅,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的話,當是“肅穆”。我以為,只有這樣的姿勢,才配得上身后的雕像,才顯得出對偉大詩人的敬仰。之后的歲月里,那張合影,被我當成了珍寶,不時會拿出來看看,遇到困難的時候,心頭迷茫的時候,看著看著,困難好像就消失了,心頭也變得敞亮,有一股潛在的力量暗生,在身后堅定地推著我向前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仿佛語文老師動人的講解又在我耳畔念起,仿佛,屈原本人,亦在我耳畔高聲吟唱。
后來,我到縣城讀了初中和高中。我在端午節(jié)吃到了白米包紅棗、蘸白糖的粽子,也在屈原沱看到了在江上如梭穿行的龍舟,聽到了震天的鑼鼓、號子聲,還有凄婉悲壯的招魂歌。我,也如一葉扁舟,從縣城沖出西陵峽,上了大學。大學的新生自我介紹會上,猶記得,我的開場白是“我來自壩區(qū)庫首第一縣——秭歸,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里……”,緊跟我后面介紹的同學來自長陽,大概是受了我的啟發(fā),臨時組織了語言,有些嗑巴地說她來自美麗的清江畫廊長陽,境內有隔河巖水電站、古巴國遺址。
于是,從上大學,到參加工作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別人問我是哪里人,我總會在我是秭歸人的后面,加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就是我們秭歸人”的補充,說得是那樣自然又自豪。
工作的閑暇,我喜歡寫點文字。慢慢地,在單位有了點名氣,知道的人總說:“難怪,你是秭歸人嘛!秭歸有屈原,秭歸人都是會動筆桿子的”。說得多了,我也如此以為,以致于被領導調到辦公室負責宣傳工作,我還以為,且自我感覺良好。從醫(yī)十余年后我辭了職,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寫寫畫畫。折騰了很久,卻沒有翻起什么大的浪花,漸漸有些心灰意冷。
那年,作家秦嶺老師打算給我寄新書《在水一方》,找我要地址。我發(fā)給他后,他說:“你是宜昌的?屈原的老鄉(xiāng)呀!”我不禁慚愧:“我出生在秭歸,還真是屈原正兒八經的老鄉(xiāng)??上?,我這個老鄉(xiāng)不合格,根本不會寫詩”。這種慚愧感是真實的,曾經試著學寫了一段時間的詩歌,無奈,那太實的頭腦缺乏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缺乏寫詩的靈氣和悟性。樂平里的農民都會寫詩,都有騷壇詩社,我嚴重的挫敗感襲來,也就不寫,當然,也不再在介紹自己時主動加后綴了。
秦嶺老師說:“看你說得。屈原也不僅僅只是詩人呀。你往開里看,他可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你熱愛文學,又怎么能說不是他合格的老鄉(xiāng)呢?”
秦嶺老師的一席話,猶如醍醐灌頂。不會寫詩,但會品詩。我依然讀書,寫字,發(fā)表與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堅持讀、堅持寫,而讀和寫,一定意義上潤澤了我的內心,豐富了我的人生。
我精心侍弄了幾百盆花草,手捧一本書倘佯在花叢中,聞著或濃烈或淡雅的花香時,便想到“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我養(yǎng)狗,借遛狗的機會敏銳地觀察大自然,發(fā)掘大自然的美好。我將隨手可得的食材做成美食,把對生活的愛,全融入一簞食、一瓢飲中。我還做手工、玩攝影、做慈善、到處旅行……我以為,不忘初心,積極向上,善良陽光,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把平凡普通的日子過得詩意盎然,也是不錯的。都說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學上沒有成就,我且先將生活過成“浪漫主義”吧!
慚愧不再,如若再有人問我是哪里人,我會依然驕傲、自豪地說:“我是秭歸人!”依然會加上后綴:“偉大愛國詩人、浪漫主義文學奠基人屈原,就是我們秭歸的!”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苦哦——苦哦——”,苦惡鳥沿著江畔的矮樹林周旋,伴著揪人心的嘶鳴。
是時候了。又到了,讀你的季節(jié)。
別人讀你的《離騷》《九歌》《九章》《天問》,我也讀。只是,更喜歡讀的是,立在紀念你的祠廟里的你的雕像,你的目光,你的臉龐,你的衣袖,你的身形。
春天讀你,夏天讀你,秋天讀你,冬天,還讀你。
童年讀你,少年讀你,青年讀你,中年,還讀你。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妙不可言。
多年前那個秋天,在向家坪的橘香里,第一次讀你。秋高氣爽,天青云淡,漫山油綠的橘樹舉著橙紅的果子,作你的追隨者和擁護者。你屹立在紀念館前的廣場上,峨冠博帶,臉龐瘦削,眉頭緊鎖,雙目望著遠方,只有山羊胡須和寬袖長衫似乎還在順風飄揚。我十二歲,跋山涉水,從江那邊的大山里來。我把眼前的你與腦子里老師描述的你一一對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大概正是如老師所說你太憂國憂民,所以,你總是眉頭緊鎖,那怕時光過去了幾千年,目光還是透著無邊的憂傷和寂寥。
幾年后的冬天,我又一次來到向家坪。天還是那片天,卻似一方鉛灰的罩子。山頭上,枯黃的茅草在北風中呼拉拉響,失卻果子的橘樹如你一般瘦削。其時,我已從偏僻山村來到縣城讀書。初中三年,作為縣城同學眼里的鄉(xiāng)下人,我與他們格格不入,形單影只里,默默忍受著冷言冷語和種種屈辱,抗爭的方式只有埋頭讀書,拿成績說話。斷續(xù)讀了一些你的作品,似懂非懂間,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自以為感同身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難怪,你的目光里隱藏不住難言的痛苦和悲傷,你的身形,在凜冽的北風里,煢煢孑立。
三年后,夏雨滂沱,我再次來到向家坪,為讀你,也為與你告別。雨如注,你鐵灰色的外衣油亮亮的,可我看不清你的臉,你的目光。我看不清你,又看得清你。“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余將董道而不豫兮,故將重昏而終身”,你就像這夏日,無論出太陽還是下雨打雷,都比別的季節(jié)來得恣意些、猛烈些、干脆些、灑脫些,你來不了虛情假意,來不了虛與委蛇,來不了陽奉陰違,從來都是坦坦蕩蕩,光明磊落,特立獨行,又為了心中的正義和理想,堅如磐石。生,當如蘭如蕙,如若不能,離開又是那樣干凈,那樣決絕。我懷里揣著大學錄取通知書,我將去往他鄉(xiāng),我將在你的目光里,揚帆啟航!
再見你時,正是煙花三月,你已由向家坪落戶鳳凰山,而我,也已是千帆過盡,人到中年。你,還是你,峨冠博帶,臉龐瘦削,眉頭緊鎖,雙目望著遠方,只有山羊胡須和寬袖長衫似乎還在順風飄揚。你,又不是你,目光里盡是平和,盡是云淡風輕,那些所謂的憂傷和苦痛統統消逝不見。你只是站在春光里,任由金風吹拂,任由甘霖沐浴,閑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高峽變平湖,老百姓們就在你的目光里歌飛揚、舞翩躚、往復吟哦“后皇嘉樹,橘徠服兮”。遂想,“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不一定非要植蘭,也不一定非要種蕙,更不一定非要離群索居,只是堅守初心,在平凡普通的日子里努力做好自己,保持情操之精純內心之美好,這或許,才是你要傳遞給我的生活意義、人生意義,也是最大最實的浪漫主義吧!
苦惡鳥貼著江面飛走了。青綠的江水,打著旋渦,一如既往地滋養(yǎng)著沿岸的人。五月在即,“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又到了,讀你的時節(jié)!
不光是我,是他,還是她,荊楚的兒女,華夏的兒女,集體讀你!
“大夫大夫喲,聽我說喲,嘿嗬!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萬里;地不可下啊,下有九關八級……”你聽,那,是我們,集體讀你念你!
后來,大了一些,終于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楚辭》,特別喜歡其中《天問》《湘君》《湘夫人》等片段,覺得那就是浪漫主義的鼻祖。雖然說,文字很晦澀難懂,畢竟是千年前的文字了,但是,卻能讓人感受到意思。
今天,能看到您的這篇文章,讓我感覺浪漫之中,多了一絲厚重。
最浪漫的人,最浪漫的文字,其實也是扎根在現實生活的土壤中的啊。
所以,喜歡這篇文章,希望你文章中所說的那句話,在現實生活中能如愿實現:“集體讀你!”
酒家,是我們情感的抒發(fā)地,是安放文字的港灣,?;丶铱纯?。
問好你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