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翰】“戲”說毆陽修(隨筆) ——歐陽修的“狂傲”與“愚犟”
提起歐陽修,世人莫不知他是宋代著名的大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曾因參與范仲淹的“慶歷新政”而遭貶。仕途雖然坎坷,但卻門生林立,唐宗大八家中,其身后五人,或是他的門生,或受過他的提攜,死后更是名垂青史,流芳千古。然近讀歐文,卻甚感此君,原來也是一“狂傲愚犟”,不知天高地厚之徒。
何以見得?先看此君之“狂傲”。宋明道二年,仁宗趙禎結(jié)束了長達幾年之久的母后臨朝歷史,開始親政。當時的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形勢日趨嚴重,內(nèi)憂外患日甚一日,天下志士莫不憂慮,把改革朝政、振興國運的希望寄托在仁宗親政上。這年4月,素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大學者范仲淹被拜為右司諫。此時,年僅27歲,剛剛當了二年“西京留守推官”的歐陽修在范公上任不久就對其上書批評其“拜命以來”未能及時向仁宗進諫以誆正朝政時蔽,又以唐陽城身為諫官卻五年不進一諫被韓愈斥為不賢相激,提醒范公當好諫官?!傲羰赝乒佟焙未蟮囊粋€“官”乎?大約相當于現(xiàn)如今縣級部門的“副主任科員”或鄉(xiāng)鎮(zhèn)長助理之類,恐怕連朝庭命官的正式“品級”都掛不上的官員罷了!這么個小吏,競?cè)桓也恢旄叩睾駥δ暌?4歲,在朝野上下頗俱聲望的范司諫的為官之道指指點點,不是狂傲之“徒”誰能有此作為?好在范公邪量若誨,并不計較,反將其視為“志同道合”之士,否則,向仁宗進諫一折,只是“狂妄不羈,非議朝臣”一條,足可摘除他小小推官的烏紗!更有甚者,二年后的宗仁宗景祜三年,范公因經(jīng)常議論朝政,又向仁宗上遞《百官圖》,提出當朝百官,那些人是從正當渠道當上官的,那些人是靠著宰相呂夷簡等權(quán)貴的關(guān)系爬上來的,要求朝庭肅清官場歪風,結(jié)果獲罪宰相,被貶職饒州,幾個為范公進言辯解的朝臣,也被視為“朋黨”一并遭貶。按說此事與他毆陽修無有干系,更何況當朝諸臣紛紛躲之生怕沾上這一是非,就連諫官高若納也對范公被貶之事在朝緘口不言,在下還為討好宰相對范公進行抵毀??蓵r任監(jiān)察御史這么個八品小官的毆陽修在聽到此事之后競?cè)粚懶沤o自己的頂頭上司左司諫高若納,罵人家身為諫官,卻不為范公進言辯解還私下抵毀范公,是趨炎附勢,趁人之危的小人,非但不才,更是“君子之賊”;身為諫官,不幫皇上辯忠奸,眼見賢達遭貶待罪還能出入朝中面不改色,是“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罵得痛快淋瀝!未了還說你高若納若認為范公不賢當遂,那我今日此書正好說明我是范公之“奸邪之黨”,你正好拿著此信上朝告發(fā),“使正予罪而誅之!”咄咄逼人,若非狂傲之“徒”,安有如此膽識與勇氣!結(jié)果,高司諫一怒,持此封《與高司諫書》上朝,他隨即被貶出京城,作了夷陵令!這簡直是自討苦吃!
說他“愚犟”,也不無依據(jù)。宗仁宗慶歷三年(即公元1043年)范仲淹,富弼,朝琦等復被朝庭重用推行“慶歷新政”,毆陽修亦被召回京城作了翰林院館閣校勘?!皯c歷新政”遭到保守派反對,攻擊改革派結(jié)朋為黨。毆陽修雖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改革措施被列為“朋黨”,但就他當時的官位與在“慶歷新政”中的作用而言,不過一小卒罷了。倘若他能審時度勢,只要暫且沉默,靜觀變化,再見風使舵,憑借他的學識、文憑與才華,定可為兩派爭相“團結(jié)、爭取”的對象,對其仕途,絕然不是壞事。熟料,此君竟不諳此道,又不甘寂寞,上奏一封《朋黨論》,旗幟鮮明地指出朋黨“自古有之”,區(qū)別在于君子是“以道為朋”而小人則“以同利為朋”?!耙缘罏榕蟆?,則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坝镁又媾?,則天下治矣!”這樣的朋黨,是國家、朝庭所需要的!明確表態(tài),自己以道與義與范公等結(jié)朋為黨,圖的是振興國運。言外之意,保守派則是一群為一已之私利結(jié)為一幫,陷害賢達之士的小人了!未了,還告戒仁宗:“夫興之治亂,為人君者,可以鑒矣!”直接與皇上叫板!在處處充滿血腥味的官場斗爭中,他如此旗幟鮮明,全然不知明哲保身而我行我素的行為做法,不碰個頭破血流才怪!不是“愚犟”又是何種秉性?!事實證明他必遭禍殃:“慶歷新政”艱難維持了兩載就遭失敗,他隨即被作為“慶歷朋黨”貶到滁州。被貶滁州之后,他心中的苦澀唯他自知!要不,年僅40便自號“醉翁”,恐怕僅“狂傲”二字難以述清吧?即便如此,他也全然不把“貶謫”當作一回事,反而認為這是志士為獻身國家而遭遇的必要犧牲,毫無悔過之意,還著書撰文,借古寓今,借古諷今,寫下了著名的《新五代史》!特別是在那篇膾炙人口的《唐六臣傳論》中,繼續(xù)為所謂的“朋黨”嗚不平,搞“翻案文章”,說什么,“漢、唐之末,舉其朝皆小人也!”君子都被小人,奸人以“朋黨”之罪禁錮、陷害了!那些小人“欲去人之國”,“欲弧人主之勢”,“欲奪國而與人”就向人主進朋黨之說,將君子賢達均以“朋黨”治罪,使朝中小人林立而君子難見,最終使人主失國,告誡仁宗不可不察,言外之意,慶歷新政失敗后,仁宗朝中皆一幫誤國奸人罷了!他這般執(zhí)迷不悟,又不識時務,安有出頭之日?于是乎,外放十年不得回京,也就不足為怪了!
綜上所述,象毆陽修這樣“既不能因時奮身,遇事發(fā)憤,有所建樹,以為補益;又不能依附取容,以徇世俗,使怨疾謗怒叢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的狂傲愚犟之徒,在那個社會是斷難仕途風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的,只有退隱而獨善其身、自守清高了?。栃抻?0歲后屢屢上書請求退隱)即使生于現(xiàn)今也是難有作為的。何言此語?目下官場不就流行“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為官彥語”嗎?象歐公這樣鋒芒畢露,傲骨凜冽的“不聽話”之輩縱有滿腹學識,赫赫政績,其若得不到上司一個“行”字,又有何用?不受排擠、非議就是幸事了,安能與善阿諛奉稱之徒攀高低?嗚呼,天下志士,古今命運如此,不甚衰呼?悲乎?!
2002年11月中寫于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