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籬·奇】讀畫(散文)
讀書,是要從文字里尋找意境,還原美的畫面。讀畫,則是把形象轉(zhuǎn)化為具有文學(xué)色彩的字詞韻律,是重構(gòu)人物歷史和瞬間相契合的美學(xué)過程。讀書讀畫都屬于藝術(shù)思維活動,是有著一點區(qū)別的。我是這樣比較兩者的,我想從我認識一個畫家到讀懂他的畫說起吧。
一
平淡無奇,無波無瀾。可能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樣子吧。我突然覺得,生活里遇到了喜歡的藝術(shù),遇到一個入眼而不去的人,會馬上有改觀。
兩年前的機緣巧合,在美篇遇見了燕平先生,驀地眼前一亮,哇,太驚艷了,他的繪畫作品!我像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似的,震撼于其強大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帶給我一片嶄新、遼闊、美麗、斑斕的世界,那一幅幅通過線條、色彩、光影等呈現(xiàn)的世間萬象是那么精彩紛呈,令人心動神搖。于是我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對他的一幅幅畫做了細致的思考,并且認認真真、恭恭敬敬地寫下了評論,燕兄非常欣賞我對他的畫評,感動不已,他很好奇我的解讀怎么如此契合他的創(chuàng)作思路。
燕兄也是性情中人,有一見如故之感。我說,以前的我完全不懂評論,不會使用文學(xué)語言表達,就在三年前與江山文學(xué)不期而遇,與一篇篇美文相逢,我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狂喜,因為文學(xué)可喚醒靈魂,可激發(fā)潛在的動能。踏進江山,我真切地體悟到生命的豐盈快樂,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江山行走,相守東籬,我雖寫文不多,但評文不少,也編輯了一些文章,這樣的經(jīng)歷,可以說是一種歷練,也是一種成長,我的審美情趣和評論積累源于江山文學(xué)的佳作熏陶,源于東籬社團的懷才抱器、嵐亮等一批導(dǎo)師的引領(lǐng),他們的文學(xué)造詣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動著我,影響著我,經(jīng)常拜讀他們的大作,我這個文學(xué)愛好者總算對文學(xué)有了一定的感知力,如今觸類旁通,對音樂、繪畫等藝術(shù)也有了初步的感受和認知。
燕兄聽罷,對我行走江山的歷程非常認同與贊賞。是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我和燕兄一起賞圖論畫,交流心得,從此我擁有了一位畫壇摯友,從此原本與畫界毫無交集的我開始折服于繪畫的魅力,只要有空閑,我就用心欣賞燕兄的畫作,也認真欣賞燕兄推薦的其他繪畫大師的作品。
?????????
二
在大師們的作品熏染下,我漸漸形成了一定的審美力,并嘗試用美學(xué)的眼光品味畫作,努力透過畫面的物像、人像、景象、背景等讀懂畫家的內(nèi)心世界,觸摸他們的情緒、情感、心理活動,甚至是靈魂,讀懂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感受和期待,也試著理解畫面的留白給觀者的遐想和啟迪。?????????
燕兄每每用心血潑墨成丹青,便會在第一時間與我分享,我深感榮幸,十分樂意真實客觀地評價他的畫作,盡管我的評論并不專業(yè)甚至幼稚,但燕兄非常欣賞,非常愿意傾聽我的觀點,他總是鼓勵我,說我的每一條評論對他很重要,他會洗耳恭聽,并會認真修改不足,以趨向更加美好的境界。當然我常常沉醉于他畫作入木三分的表現(xiàn)力,哪有什么意見可提?
他畫《月滿西樓——李清照》,我給的評論是:這幅畫呈現(xiàn)了“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唯美深遠意境。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一代詞宗,在月色迷蒙的夜晚,行走于湖畔,陷入了無盡的思念,抬頭望向長空,明月高懸,灑下絲絲縷縷清暉,如銀若霜,徒添傷感。心緒繾綣,一行大雁可否傳來錦書?滿腹惆悵,一聲長嘆,月亮可知清照心?畫中清照面容清麗,宛若明月,詩心通透亦如明月,思念綿長,猶似月光。孤獨的人、小小的樓、月色、湖泊……渾然一體,和諧曼妙。清照服飾華美,裙裾飄飄,氣質(zhì)如蘭,眼神流露出淡淡的憂傷,雖手捧書卷,卻神游書外。該畫畫風(fēng)清冷靜謐柔美浪漫,工筆精描,暈染潑灑自如,畫意飽滿,層次分明,色彩明暗對比效果突出,主人公給觀者以雕塑般的立體質(zhì)感,呼之欲出,似乎能聽到她的呼吸和心跳。藝術(shù)形象的塑造,不是為了再現(xiàn),而是取傳達一種審美的意向,作者筆下的李清照,為天下女子樹立了一個坐標,怎樣才算活出了真正的藝術(shù)人生,如此而已。
燕兄對我的評論極盡贊美之辭,后又補問:有什么缺點,提一提,便于修改。我撓撓頭,左看右看,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缺點”,那就是:李清照的個子在整個畫面中似乎偏高了些,若適當降低,會更凸顯才女的溫婉優(yōu)雅知性氣質(zhì)。這是人物物象安排的比例問題,燕兄一聽,大喜,立刻采納了我的建議,第二天他將修改后的李清照圖發(fā)給我看,果然效果比之前更有韻味,恍惚間千古才女正從時光深處向我款款走來,舉手投足風(fēng)姿裊娜。燕兄就是這樣,做事細致嚴謹,精益求精,這樣的執(zhí)著努力,使他的畫作愈發(fā)顯出非凡的鮮活神韻,人物形象愈發(fā)深入人心。
欣賞也是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必要過程。作品只有不斷打磨,才會顯出本應(yīng)有的魅力。描寫細節(jié),可能不為我們注意,盲目地接受,創(chuàng)作者可能不會找到更新的境界。我有時對著畫作“挑肥揀瘦”。我常常興奮于此,看出點什么,就像發(fā)現(xiàn)了一條真理。審美可以為生活打開一扇嶄新的窗口,為生活添上一點驚喜和情趣。
????????
三
他發(fā)來畫作《千古詩圣——杜甫》。天哪,從最初的粗線條勾勒,到線條穩(wěn)定后的涂色粉,色粉由淺到深,由點到面,由平面再到立體,逐步走向完美收官,畫面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這哪是畫畫,簡直是破繭成蝶的華麗蛻變啊!我想,這精美的畫作背后凝聚著畫者多少汗水和心血,真的太不容易了。
凝視著這幅畫,我深有感觸:“詩圣”杜甫,現(xiàn)實主義詩人,生逢“安史之亂”,官場失意,親眼目睹官場的奢靡之風(fēng)卻無力扭轉(zhuǎn),甚是悲憤無奈,辭官后深刻感知民間疾苦,他以文字表達心聲,字字鏗鏘。畫中的他,辛勤勞作,瘦骨嶙峋,幾間茅舍,籬笆疏疏,菜園內(nèi)蔬菜幾壟,田間綠意蔓延。他生活清苦,卻心系百姓,心系寒門弟子,期待蒼天垂憐萬千書生,期待朝廷化腐敗為英明。此畫極接地氣,杜甫、茅屋、菜園、田地……給人以無盡的遐思,遙想千年前的詩人一腔悲憫情懷,在天地間活成了菩薩般的模樣。人物神態(tài)祥和,滿身滄桑,衣衫破舊,卻掩不住清風(fēng)明月般的“詩圣”風(fēng)骨,濃濃的書卷氣,升騰起裊裊詩香。賞一幅畫,走近一位詩人,可與之對話,可傾聽其來自時光深處的獨白。如此佳作,精妙絕倫,力透紙背,震撼人心。
讀著我的畫評,燕兄感動至極,他說沒想到千里之外有一個人這么懂他的畫,此時,他畫畫的辛苦與疲累早已消散到九霄云外,惟有喜悅與欣慰并存。他還說,有時他對自己的畫不敢確定是否被觀者接受,但看了我的點評就踏實了,放心了。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由紙上的文評轉(zhuǎn)到對畫作的欣賞,是從一個領(lǐng)域到另一個天地的跨越,也讓我對杜甫這樣的一個人物,有了歷史層次上的認識,有了深度的審美,這種審美,既有文學(xué)上的深入,更有畫作上的立體想象呈現(xiàn),人物是豐滿的,甚至借助這幅畫,杜甫的那些詩句都從畫中發(fā)聲,鏗鏘悅耳。耳目心神,已經(jīng)與一位古人交匯神遇,這是怎樣的獲得??!讀畫,我常常不自覺地站起,仿佛和畫中人物比肩,我深知,我們相距的不僅僅是時代的差距,還有著精神境界的無法攀比,但每當看著這些畫作,我就感覺自己變成了那個時代的一個賞畫人,走進了我用自己的歷史文學(xué)藝術(shù)常識構(gòu)建的時空。神游四野,精騖八極,這不僅僅是一種脫韁的想象力,還是我們真正走進畫境的鑰匙。
????????
四
前段時間,燕兄寄了一本郵冊畫給我,說權(quán)當我們愉悅交流的紀念。收到快遞的那天,窗外飄著蒙蒙細雨,寒意瑟瑟,在打開包裹的瞬間,我覺得冬已遠離,春的暖意正紛紛揚揚撲面而至,身心在那一刻已融化。
那是一本裝幀精致華麗的郵冊,封面鮮紅如朝霞般的底色,上面燙金的幾個大字十分耀眼——“永遠跟黨走”,這是燕兄于二零二一年趕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對黨的百歲生日的隆重獻禮,其拳拳之心日月可鑒。這是一份限量版的珍貴郵冊畫,一枚枚郵通卡、紀念張、首日封、明信片、專屬紀念票等,都是一幅幅濃縮的畫作精華,是燕兄精挑細選畫作精品中的極品,由中國郵品研發(fā)組委會和中國集郵推廣中心網(wǎng)聯(lián)袂制作并發(fā)行。
一冊在手,似趕赴一場盛大的靈魂盛宴,美輪美奐,滿滿正能量,極富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是精神上的至尊奢華享受。那些畫作都是燕兄參加國內(nèi)、國際繪畫大賽榮獲大獎的作品,有天真無邪的孩童畫像,眼眸透亮得如一汪清泉;有對滄桑無比的老婦寫真,其額頭和眼角一道道褶皺刻畫著歲月的痕跡;有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的畫面……之前我都美美地欣賞過,如今一睹郵冊形式的畫作,仍覺得動人心弦,沉醉不已。
百年,這是一個多少人都不能跨越的詞匯,我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接受了一位富有才華的畫家的饋贈,是多么值得永念的一件事。我把“百年”當作這本畫冊的主題核心,所有的畫面,與“百年”聯(lián)系上,馬上就有了一種穿透歲月的雄偉力量。有時候看畫,只是瀏覽,并不能找到一條線索,所獲是零碎的。捧著這本畫冊,我在想,我和遙遠的燕兄,因“百年”的主題而拉近,這就是歷史的真實,歷史的巧合。
燕兄如此厚贈,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本郵冊畫,更是友誼的象征,任憑時光流逝,友情永不褪色,如月光萬頃,照我心湖瀲滟;似嘉木蔥郁,投我綠陰滿懷。
已是名畫家的燕兄對繪畫創(chuàng)作樂此不疲,永不停歇,他的歷史名人系列即將大功告成。這浩大工程的背后,是燕兄對歷史資料的廣泛搜集與篩選,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巨大的精力進行構(gòu)思、創(chuàng)作與反復(fù)打磨,才有一幅幅力作橫空出世。他特別注重勾勒人物“心相”,那是源于真實的歷史人物基礎(chǔ)之上的深刻感悟和對藝術(shù)的求索創(chuàng)新。畫作中的名人、英雄形神兼?zhèn)?,飽含畫者的崇敬與愛戴之情,屆時其名人畫展定然以磅礴之勢推出,這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貢獻,對觀者來說將是一次視覺和心靈的強烈沖擊,其濡染和教化功能也是顯而易見的。
其實,讀畫是要讀創(chuàng)作者背后的故事的。我期待燕兄能夠?qū)?chuàng)作這些畫的故事記下來,我想用這些故事做畫作的注腳,努力參透畫作的深度內(nèi)涵,還有創(chuàng)作者投入的心態(tài),我想與之惺惺相惜,心有靈犀。
“畫師亦無數(shù),好手不可遇”,遇見燕兄,我對美學(xué)有了更多的了解,對繪畫藝術(shù)有了愈發(fā)濃厚的興趣,這是緣分使然,感恩遇見!燕兄對藝術(shù)不懈努力、追求卓越、實現(xiàn)自我價值不斷跨越的精神也時時激勵著我,他的儒雅、謙和,為人厚道,也令我敬仰和感動,未來我會在江山繼續(xù)修行,也會與燕兄在繪畫領(lǐng)域有更多的探討。來日方長,我們且行且珍惜。
閱讀是人生的一大樂趣,是老天賜予人的恩惠,不再剝奪。但我們是否都珍惜閱讀呢?我們習(xí)慣于讀書,常常忽略了讀畫。我是一個剛剛走進讀畫妙處的人,愿把我的閱讀體驗?zāi)脕砼c你分享。
在江山,在東籬,我讀篇篇精彩文章,涵養(yǎng)著我的文學(xué)情懷;在一個屬于我和燕兄的空間,我讀畫,走進畫作里,成為與畫私語的人。有誰似我這般富有!
謹祝羅老師小年快樂!吉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