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獎】臺坡上的煙火氣(散文)
一
對于這座只有年關(guān)、節(jié)氣里才會熱鬧一陣子的小鎮(zhèn)來說,陳嬸家的臺坡應(yīng)該是一個別樣的存在。
陳嬸的家是一棟坐北朝南經(jīng)過重新修繕的一字三間平房,本身著實算得高朗,但在一眾三層樓群之間,委實又有一種雞在鶴群的感覺——不出眾,卻打眼。陳嬸家的臺坡并不似那些樓房門前用水泥澆筑出來的平整與美觀。它是由一塊一塊黑灰色土磚鋪設(shè)而成,圖案沒有章法,鋪陳更沒有講究,就依著地勢,隨坡就坎,拙樸中嵌著天然。
陳嬸說:“只要下雨天鞋子不粘泥巴就行,管它齊整不齊整漂亮不漂亮呢!”
陳嬸是低保戶,自己身體不好,家里還有個患唐氏綜合癥的兒子小偉,但這些都不能阻礙陳嬸那顆堅強(qiáng)生活的心,更不能阻礙她家臺坡上的那份與眾不同的熱鬧。
陳嬸是個不喜歡倚靠依賴別人的人,她說:“只要我還動得了,就得干活。我不能完全指靠著國家,指靠著親戚朋友的幫襯?!?br />
陳嬸有一雙巧手,她靠著她的巧手討生活。她置辦簡單的家業(yè),在小鎮(zhèn)做過多年的生意。她賣過豆腐腦,賣過米酒湯圓,烤過月半團(tuán)子,做過糯米糍粑。大家都夸陳嬸的手藝了得,所賣的吃食要品相有品相,要味道有味道。陳嬸卻是極為謙虛。她說:“也沒你們說的那么好啦!我無非是講究一點,衛(wèi)生一點。我從不光著手直接碰食物,我做它們時從來都是戴著一次性手套的?!?br />
當(dāng)陳嬸的腰力實在無法支撐著身體去勞作后,她才真正在家里歇息下來。整個冬天,她都是穿著那身長大的棉睡衣,要么在屋角的水龍頭下洗洗刷刷,要么就是坐在臺坡上曬太陽。她家臺坡的面積不算小,左邊搭著一個雨棚般簡陋的收拾雜物處,右邊堆著一個一米余高的柴禾垛。柴禾是陳嬸在別人砍樹賣樹的時候拾來的廢棄枝杈。那都是些好東西。為啥說是好東西呢?因為偶有人家會需要它,需要它的時候自家又沒有,陳嬸這里就成了獨一份,金貴得自然而然。
陳嬸家的臺坡雖被收拾屋、柴禾垛擠占去不少空間,但仍不顯促狹。陽光一來,依然是豁然、敞亮的。陳嬸坐在這樣的陽光里這樣的臺坡上,遠(yuǎn)遠(yuǎn)望過去,竟能讓人品咂出空曠里的孤單來。
只有陽光知道那是陳嬸在等待,陽光曉得陳嬸是在享受這份等待里的靜謐呢!因為她家的臺坡最不缺的就是人氣。你看,才一會兒呢,臺坡上就已經(jīng)多出好幾個婆姨的身影。
二
大家都喜歡到陳嬸家的臺坡坐一坐,或給小偉帶幾個水果來,或給小偉帶一些點心來。有時她們也會什么也不帶,就揣著一份心情,于此,坐一坐,嘮一嘮,嘗一嘗陽光中的那份暖意。她們往往一呆就是半個日影,也不知哪那么多的家常要談。她們一番嘰嘰喳喳高聲闊論之后,待得日頭斜過西邊的那孔低水閘,才逐一起身,說是回家做晚飯去。
只要有人來,陳嬸和小偉都會忙不迭地從屋里往外拿椅子,端凳子。椅子是桑木的,有靠背,堪堪一段小腿的高度;凳子是陳嬸自己用一橫兩豎的木板釘成的矮幾,特別適合坐著做一些諸如擇菜、洗衣、洗碗之類的活計。陳嬸拿出椅凳時,總要在臺坡的土磚上這里頓頓那里放放,直到穩(wěn)當(dāng)了,才會讓大家去坐。
嬌姐說:“哎呀,您總是多做一些事。難不成我們連個板凳也放不穩(wěn)?”
蓉姐聞言哈哈大笑,陳嬸也笑。她說:“到底是不夠平整……”
“我們還就愛這不平整的呢!”孫嬸接了話,“你看看那些平整的臺坡,有沒有人去?”
孫嬸此言絕不虛假,附近那幾家高樓門前的水泥面臺坡,確實是門可羅雀,寂寞無人煙的。
三
嬌姐,蓉姐,孫嬸是陳嬸家臺坡的???,她們閑暇時會來,要熬醬,攤豆皮,打豆腐或者做月半團(tuán)子的時候,更會來。
攤豆皮和打豆腐多是臘月底的活計。再忙的家庭主婦在臘月里頭都會有幾日的閑散。她們一旦閑散起來,就想變著法兒地把年過得別致一些。于是她們就開始嫌棄市場上、超市里遞過錢就能獲得的干豆皮味道太寡,老豆腐豆腥味太濃,就想著親自動手,忙活出一份新滋味來。
女人們身上多少是有一點瘋勁的,她們不能有一點新思想新思路。一旦動心起念,必定會鍋碗瓢盆,噼里啪啦,攪得風(fēng)生水起,一片喧嘩。
嬌姐、蓉姐、孫嬸當(dāng)然曉得陳嬸的手藝。她們把念頭在臺坡上一說,陳嬸并欣然應(yīng)允。她們從陳嬸的收拾屋里抬出石磨,翻出油桶灶,加上大鐵鍋,提出可以擱置九顆蜂窩煤的大爐子,還有相應(yīng)的桶、盆、勺、鏟,甚至紗包……總之,需要啥,就在收拾屋里探寶一般地尋出啥。陳嬸提供完一應(yīng)器具,就只需在一旁樂呵呵地看著一眾女人倒騰、忙活,時不時相機(jī)說上幾句至關(guān)重要的話——那可是技術(shù)指導(dǎo):
“攤豆皮的漿稠了,稠了,再擱一點水??鞌囈粩?,攪一攪,要攪勻了哈!”
“紗包還要多搖幾下,還有漿沒濾出來。”
“點膏,點膏,該點膏了哈?!?br />
……
女人們依著陳嬸的話音如法炮制,快樂地手腳不停,小偉端著新倒的白開水,一邊伸著胳膊遞過來,一邊笑瞇瞇地觀看著。
熬醬是可以隨時開始的。只要哪一天,有誰隨口一提哪家熬的醬開胃、好吃,第二日陳嬸家的臺坡上就會飄起醬香。
熬醬這一技術(shù)也不知是誰發(fā)明的,我的記憶里還真沒見過誰如此熬醬。
嬌姐們熬醬得準(zhǔn)備黃豆、芝麻、牛肉丁,以及糖、姜、蒜之類。陳嬸好像司空見慣胸有成竹一般,只從容地問她們是用油桶灶還是用大爐子。因為黃豆得先煮熟,才能和牛肉之類和在一起第二次加工。大家問哪種方法更省時一些,陳嬸說當(dāng)然是油桶灶,油桶灶下有猛火,柴禾也有熬火。大家說柴禾用了就沒了,不像蜂窩煤,用了還能買。陳嬸說:“柴禾拾來不燒還當(dāng)擺設(shè)呀?用就用了,用了再去撿?!?br />
最后,嬌姐們就在陳嬸的執(zhí)意要求下用油桶灶熬醬。醬熬好后,嬌姐們把它們分裝在準(zhǔn)備好的一個又一個干凈的玻璃瓶里。醬裝好了,臺坡上人人有份,一人一瓶,余下的才拿回來家去。有人客套,說好不容易熬一次,這么多人一分,也就剩不了多少,只怕自家人都不夠吃。熬醬的人說:“哎呀,都嘗嘗味道呀!再想吃,熬就是了?!?br />
陳嬸也說:“是呀是呀,幾時想熬,幾時再來熬。家業(yè)現(xiàn)成的,要用隨時都可以用。”
四
那天,我經(jīng)過橋頭,老遠(yuǎn)就看見陳嬸家的臺坡上呼呼騰起著縷縷白煙。
“今天的臺坡,又在上演一番怎樣的熱鬧呢?”我疑惑著走過去。
只見油桶灶被架在臺坡的中央,灶膛里烈火熊熊。灶上安放著大鐵鍋,大鐵鍋里豎著一溜三格的大蒸籠,“白煙”正是鐵鍋四周騰出的蒸汽。
“陳嬸,這是在蒸什么呢?”陳嬸正坐在矮凳上往灶膛里添柴加火。
“她們幾個說想念我的月半團(tuán)子,想做幾個嘗嘗。”陳嬸說,“你別走哈,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這一鍋馬上就熟了,你幫著嘗嘗,看味道怎么樣?!?br />
陳嬸做的月半團(tuán)子當(dāng)然不會差,我可是她烤團(tuán)子的忠實粉絲呢!
這時,蓉姐手里揉著面團(tuán),從堂屋走出來。
“我一猜就曉得是你們幾個饞貓在這?”我笑著打趣她。
“你不饞怎么也順著香味來啦?”蓉姐的嘴哪里能輕易輸了人。
“你們怎么啥都會做呀?”我看著她手里不一會兒就已經(jīng)搓圓的白面團(tuán)子,羨慕地說。
“嗨,我們哪會呀?還不是陳嬸教得好?!比亟阋贿呎f一邊往屋里走,我也跟著走進(jìn)去。
嬌姐和孫嬸都在,還有兩個我不認(rèn)識的年輕媽媽,孫嬸說那是她的侄媳婦兒。
“你要不要也來做兩個?”嬌姐問我。
“我……還是算了吧,笨手笨腳的,莫糟蹋了東西?!蔽亿s忙擺擺手。
“怕什么,做兩個試試,很簡單的。”不知什么時候,陳嬸也走了進(jìn)來,她正在戴一次性手套,準(zhǔn)備加入做團(tuán)子的行列。
我太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還是決定做一個看客。
陳嬸家的四方桌上放著一長條揉好的面團(tuán),軟軟的,看上去粘度很不錯。我知道團(tuán)子的外皮是大米粉,但沒想到大米粉也能有這樣的粘度。我看到陳嬸她們把揪下的面團(tuán)在手里拉一拉,抻一抻,很是輕松的模樣。
方桌邊的長凳上擱著兩個鋁盆,盆里裝著炒好的餡。餡我們這里又叫包飯,是用胡蘿卜、白蘿卜、豆干子、臘肉、鹵肉和一些調(diào)料混合翻炒加工而成,香噴噴的。那黃、白、褐多色輝映的包飯冒著滑而不膩的油光,讓人一看就有垂涎三尺的感覺。這樣的餡包在面團(tuán)里做成團(tuán)子后,無論是擱在籠屜里蒸得透透的,還是放在烤爐里烤得渾身焦黃,都格外好吃。
陳嬸做了幾個團(tuán)子,就又去看臺坡上蒸籠里的團(tuán)子。她一揭籠蓋,大米的清香四溢。她端下其中蒸好的一格,又添上去一格新放滿團(tuán)子的籠屜。
籠屜里的團(tuán)子白花花、圓滾滾的,一個緊挨著一個,光看著就讓人心生歡喜。
我大致數(shù)了數(shù)籠屜里的團(tuán)子,還真不少,足足二十五個呢!如此一計算,四格籠屜就是一百個,而堂屋里的五個女人還在繼續(xù)分解著方桌上的那條面團(tuán)。
“一下做這么多吃得完嗎?”我問陳嬸。
“也沒多少。多做幾個,就多吃得幾家人呀!大家分一分,路過的嘗幾個,也不多的?!标悑鹫f。
陳嬸遞給我一個剛出籠屜的團(tuán)子,它包在方便袋里,一副圓頭圓腦的誘人樣。
“嘗嘗?!标悑鹫f。
“我又無功受祿啦!”我笑著說。
“哎呀,說的哪里話!快看看好不好吃?”
在陳嬸的催促下,我輕輕咬了一口,頓時,只覺滿口生香。我張大眼睛看著陳嬸,情不自禁地夸贊起來:“皮薄、餡足、味美,您的手藝更是登峰造極了。”
陳嬸微微一笑,說:“好吃,等會兒就帶幾個回去?!?br />
“算了,家里也沒別人?!蔽艺f。
“后天不是正月十五嗎?”陳嬸說。
可不是嗎?后天正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是要做月半團(tuán)子,吃月半團(tuán)子的。我們的月半團(tuán)子可是那小小湯圓的好些倍大,它寓意著我們將來的日子會更加團(tuán)結(jié)、圓滿和美好。
我離開之時,陳嬸家的臺坡還籠罩在煙霧繚繞之中??粗晃掖┬卸^的一條條街道以及街道邊的幢幢高樓,我不禁在感嘆科技的進(jìn)步與社會發(fā)展迅猛的同時,聯(lián)想到“得到”與“失去”二者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
在時間的長河里,在日新月異的更新?lián)Q代中,我們都是想留著些什么的吧?比如陳嬸家那古樸中帶著熟悉感的臺坡,還有臺坡上的那份煙火氣。
2023.2.24
祝賀老師獲得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