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護花使者】桐子花開(散文)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從小就熟悉的詩句從沒有忘記過,又是一年清明到來,我不遠萬里從嶺南回到了老家。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一連幾場暴雨來襲,氣溫驟降,我再次穿上了棉襖。走在山間,滿眼翠綠,山坡上盛開的桐子花一串串的,把山間染成了淡紫色。春雨連綿不斷,春意盎然露青綠,只此青綠中,點綴著淡紫色,如一幅淡彩的水墨丹青畫。
桐子花一年又一年在清明綻放,季節(jié)輪回,草木一生。每當?shù)搅饲迕髑埃赣H就會念叨,春天下雨,天氣變冷,要凍花了,這時候桃花、梨花、李花、油菜花、桐子花要開了。一場又一場雨淅淅瀝瀝,飄灑下來,一夜之間,各種花兒趕趟似的開滿山野。
我跋山涉水,經(jīng)過千山萬水回來,竟然只見過三兩枝桃花,藏在深山里的野桃花或許要到四月中旬才開放吧,山里氣溫低?!叭碎g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如今各景點栽植的桃花,是重重疊疊的花瓣兒,這些品種的桃花顏色不如山野那粉色單瓣桃花美。“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我尋找的是童年時光喜歡的單瓣桃花。
昨天上午暴雨傾盆,黃昏前竟然有了陽光。夕陽西下,火紅的太陽似乎擱在山峰之巔,我趕緊拍下這一幕,只是手機像素原因,火紅的落日被拍成了月亮的青白色。
路上的幾處積水告訴我下過雨,樹木草叢上的水珠提醒我清明雨剛過。湖光山色中,野鴨在游動,小鳥在鳴叫,青翠的山坡上一樹樹桐子花靜靜綻放。小時候,覺得淡紫色的桐子花太素太淡了,沒有梨花、李花那么潔白無瑕,趕不上桃花的粉紅艷麗,不如油菜花的金黃耀眼。桐子花就那么不起眼地每年綻放,一場雨水下來,滿地飄落著喇叭形的淡紫色花朵。
在童年的記憶里,桐子花不如桐子葉實用。每年春末夏初,滿山遍野的野山泡兒(覆盆子)紅了,我們成群結伴去采摘野山泡兒,口袋裝滿了,就摘桐子葉做成錐形的袋子,裝上野山泡兒。累了就圍坐在地上,享受采摘的果實,酸酸甜甜的,這是童年時的美味兒。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在山坡?lián)焱┳邮且淮髽啡?。遇到坡度大的樹下,竹背簍里的桐子一不小心就會滾下山坡,我們手忙腳亂地滿地尋找,此時會被大人們笑罵,毛孩子做事就這樣馬虎!那時我只知道用桐子榨出的油叫桐油,可以涂在龍舟上、木房子、吊腳樓上,木板就不怕風吹、日曬、雨淋、蟲蛀了。老家的木房子油光發(fā)亮,防腐、防蟲,桐油功不可沒。
后來在增城參加湘西一位作家的新書分享會,他提到書中所寫的桐油,我才知曉家鄉(xiāng)的桐油曾經(jīng)赫赫有名。他還說,我們老家出產(chǎn)楠木,是經(jīng)過水路運到洞庭湖,再北上運到京城,用于故宮修建的。
原來桐油在唐朝就有種植的記載,元代時,湘西就有了經(jīng)營桐油的商家,桐油慢慢流向海外。流傳的童謠“一船桐油下河去,十船大米上山來”,可見當年桐油商貿的繁華,桐油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商家把桐油通過水上運輸,銷售到外地,我們老家的母親河就是水上交通之一。解放前的母親河險灘暗礁很多,最有名的是清浪灘。清浪灘曾讓漢朝名將馬援望灘興嘆,所率官兵被阻隔在險灘下長達兩三年之久,他們食野菜果腹,江邊留下了他們當年挖的山洞。如今水電站建成,有的山洞已淹沒在水下。當年運輸桐油的大江高峽出平湖,船只經(jīng)過電站得走閘道。
桐油曾經(jīng)浸透人們的生活,如同血液一樣。時代發(fā)展變遷,木吊腳樓被磚房子替代,桐油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舊時的桐油多用于木制的盆子、桶子,農(nóng)家木制品漆(刷)了桐油,經(jīng)久耐用,漆桐油是老家人傳承了一代又一代的手工活。如今木吊腳樓越來越少,有老鄉(xiāng)呼吁要保護僅有的吊腳樓,這是鄉(xiāng)村旅游不可缺少的物質文化之一。
前幾年從張家界的馬頭溪路過,小溪兩旁是一棟棟依山而建的吊腳樓,橫跨小溪的風雨橋是木材建造的,都用桐油漆過,有的農(nóng)家為了保護吊腳樓,隔幾年會上一層桐油。歷經(jīng)三百多年風雨的風雨橋是當?shù)匕傩斩惚茱L雨的佳地,一些愛好唱山歌的人常聚在風雨橋對歌,有時還會有唱陽戲的本地演員去橋上表演。
那年在馬頭溪,我第一次聽到老鄉(xiāng)唱桑植的民歌《馬桑樹兒搭燈臺》,覺得是天籟之音。當我了解了此歌的背景,更加喜愛這首歌了。據(jù)說這首民歌是賀龍的堂弟賀錦齋唱給他新婚的妻子戴桂香的,他要去參加革命了,就教妻子唱了此歌。馬桑和燈臺是桑植的兩種樹,當?shù)厝税堰@兩種緊緊纏繞的樹喻為恩愛的夫妻。南昌起義后,他與妻子分別十年后再度重逢。后來他又去行軍打仗,再次回到家鄉(xiāng)的風雨橋,已是他犧牲后,他的妻子成了賀家七十二個寡婦中的一個。她到頭發(fā)白了,一直唱著這首歌。多少年過去了,我們永遠記得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木吊腳樓里的歌聲一直被當?shù)匕傩諅鞒?,我也學會了這首歌。三年前參加紅色主題的演講,我寫了演講稿《馬桑樹兒搭燈臺》,我忘不了那年在馬頭溪聽到的永不褪色的紅歌。
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賀龍、蕭克、任弼時、王震率領紅二·六軍團從張家界來到我們老家,準備南下隨紅軍主力部隊去貴州,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那年春天,各地游擊隊成立,當?shù)匕傩胀涣思t軍連夜行軍的情景,忘不了送當?shù)啬贻p人參加紅軍的場景。如今,在吊腳樓、紅軍路慶祝國慶節(jié),當?shù)匕傩兆跃幾詫У奈璧浮堕L征》、歌舞《十送紅軍》深受百姓喜愛。
又到桐子花開的季節(jié),母親念叨當?shù)氐乃渍Z“桐子開花碗碗兒紅,人家的爹娘不心疼……”,大意是只有自己的父母心疼親生的孩子。我的小學同學見我發(fā)在微信朋友圈的桐子花,留言“窮人不聽富人哄,桐子開花就下種”,我一見就樂了,看來不同的人關注的俗語不一樣,他要種田,關注的是有關農(nóng)忙的俗語。
清明,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五個節(jié)氣,清明,有天氣晴朗、草木茂盛的含義。家鄉(xiāng)的俗語“清明斷雪,谷雨段霜”,是農(nóng)人多年觀天象得出的結論,春天到了,萬物復蘇、氣溫上升。清明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清明,最美的就是山坡上一串串淡紫色的桐子花,它承載著我童年的記憶,它是農(nóng)人秋收的希望。
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