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15次高考,有必要嗎?(隨筆)
7月19日,已第15次參加高考的唐尚珺告訴澎湃新聞,他所填報的四個高考志愿都沒有錄取上,目前已被“退檔”,后面將爭取補錄。7月20日,唐尚珺回復記者稱,“心情很低落,思來想去,沒有合適的學校和專業(yè),我沒有填補錄”。談及接下來的打算,唐尚珺說,“什么都不要想了,回家。就算我想再復讀重考,估計也沒學校收了”。
唐尚珺連續(xù)15次參加高考,讓人欽佩,也讓人震驚!對其被退檔、無緣補錄也表示無比的遺憾!衷心祝愿他有個美好的前程!
接下來的論述對事不對人,也僅屬個人意見,謬誤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15次高考,算不算多?不算最多,但絕對也是獨一檔的存在。據(jù)查,2015年,86歲的汪俠老人第15次參加高考,成為年齡最大、次數(shù)又多的考生。成都的梁實,今年53歲的他第26次參加高考,坐穩(wěn)“中華第一考王”寶座……
15次高考,到底為了什么?為了夢想!為了上一所理想的大學、讀一個理想的專業(yè)!夢想無價,理想崇高。況乎求學成才之夢!每個純粹的理想、美麗的夢想都值得被尊重,每一個為理想夢想執(zhí)著追求、不懈奮斗的人都值得被點贊!況乎漫漫15年!已經(jīng)退休的汪俠老人奮斗15年,純粹是為了圓一個正式大學生的夢。50多歲早已成家立業(yè)的梁實一心只想上川大,跟工作、金錢、名利無半毛錢關系。但唐尚珺與他們有所不同,他還是一個一心要求學深造的讀書“娃娃”!從最初的清華夢,到今年的優(yōu)先考慮師范院校、師范專業(yè),從拒絕多所名牌大學到放下執(zhí)念委曲求全的時候,命運再次跟他開起了玩笑。從不服從調配到放棄補錄,說明他心中還有一些沒有放下的執(zhí)念!我在為學生們輔導志愿填報時,總是強調一個原則,無論如何要立足被錄取,因此會把姿態(tài)放得很低,不僅服從調配,還填上、填滿,抓住每一絲可能。
15次高考,到底有沒有必要?從個人角度講,人的一生非得要考個什么樣的大學、讀一個什么樣的專業(yè)嗎?學會悅納自己,學會與自己妥協(xié),與生活妥協(xié),與世界妥協(xié),這很重要。生命是生長變化的,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可塑性,世界處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之中,充滿了無限的偶然性、不確定性,身處世界的人為什么要早早地給自己一個狹小的界定呢?世界上哪來那么多非是即非、非黑即白的原則?哪來那么多一成不變、一見鐘情、一見傾心的理想、夢想?我們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我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要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從社會角度講,社會是要培養(yǎng)“小鎮(zhèn)做題家”嗎?顯然不是。要培養(yǎng)的是勞動力,有體力和腦力的勞動力。至于是體力多一點,還是腦力多一點,都不重要,社會那么多人調劑著用吧,況且用以致學,許多能力都是在實踐中錘煉出來的。從現(xiàn)實和功利的角度講,15年,干點別的什么不好?讓自己最美的15年青春都停留在高三的教室里,無論是對家庭、對社會,還是對個人而言,代價都有些沉重!須知,人生有多少個15年?。窟B讀15年,也涉嫌浪費社會教育資源。
15次高考,過分了嗎?一,哲學上有個度的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有個度,超過這個度,好事也會變成壞事。建議限制高考次數(shù),以升學為目的最多六次即可。至于考著“玩的”或進行相關研究的不在此列。二,有了15,可不可以有16、17,那什么時候是個頭?三,連讀15年,考上了清華北大又如何?四,斗膽問一句,這15年他的生活費用是由誰來提供的?家庭,學校,還是社會支助,抑或是自己勤工儉學?如果是家庭,那對家庭來說是怎樣一種負擔啊?這是一個有志青年該有模樣嗎?會不會是靠學校給的“升學獎金”?一些地方一些學校,在升學指標的壓力之下,會通過“重獎”來挖優(yōu)生、留優(yōu)生。除了前幾年之外,唐尚珺同學的成績完全算得上優(yōu)秀。他與學校之間會不會達成某種默契,他為學校充當“槍手”,學校為其提供一定的“獎金”?如果是這樣,則涉嫌陷入一種非法利益格局。當然,從公開的信息看,這種可能幾乎不存在。
15次高考,值得提倡嗎?首先,違背高考政策的初衷嗎?高考的初衷顯然是為分門別類地選拔人才,然后加以培養(yǎng),最終的落腳點是讓人才進入社會建功立業(yè),進而為家庭社會作貢獻。連讀15年,卡在選拔這一關,而浪費為家庭社會建功立業(yè)的時空,這難道不是買櫝還珠、本末倒置嗎?其次,違背復讀這個機制的初衷嗎?復讀這個機制,在我看來是對于心理素質較差、偶然發(fā)揮失常的學生的一種補救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但一而再,再而三,直到15,而且這中間有好多次是考得很成功的,顯然這就有違初衷了。第三,違背教育規(guī)律嗎?熟能生巧的道理大家都懂,同一道題、同一類題多做幾遍,一般來說解題速度質量都會提高,多復讀幾次成績一般都會有所提高。但人的核心素養(yǎng)、綜合素質呢?會在這樣的機械重復中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嗎?顯然不能!相反,老是重復干一件限定范圍、形式、模式的事,只能讓人的興趣淡化、靈性磨滅、智力衰退!我不敢設想,等他有一天進入大學后,與其他同學的學習狀況會有多大差異。
誠然,志當存高遠是一種好品質,但學會放下執(zhí)念、悅納自己、擁抱世界同樣是一種好品質。但愿唐尚珺們都能破繭成蝶,然后飛舞在自由的美麗世界!
自覺悠然尚無限。
忽聽四面紛雜聲,
當考不考吵破天!
當討當論掂輕重,亦當點贊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