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世相】衡陽雁去無留意(征文·散文)
一
我們沿著山城逼仄小道前行,在平原和丘陵間穿越。夾道是墨綠的香樟樹和殘花將要落盡的桂子。淡淡的香氣沁人心脾。遠山有將紅未紅的楓葉和將黃未黃的銀杏。路邊的灌木叢里,不時地有野山菊和美女櫻從車窗閃過,田野里還有高舉金盤的向日葵,它們形成陣列歡迎他鄉(xiāng)來客。一種開著“燈籠花”的花樹似曾相識,司機說,那是欒樹。忽然記起來了,在黃山見過。
每到秋日,天高云淡。我的心就開始不安分起來,先是靈魂出竅,隨著閑云野鶴飄蕩,接著肉身也跟著驛動,追隨著靈魂在秋風里奔跑,到處都是藍天白云,秋光如金,如此珍貴,怎忍心就讓她這么跑了?于是,我的靈魂和肉身,從江南一直追到了衡陽。
首次知道衡陽,是在哨所的爐火旁。那天傍晚,月光如注。下了崗哨,我捧起在團部借的那冊《宋詞選注》,隨手打開,映入眼簾的是范仲淹的《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那年,我剛剛入伍,還不滿十七歲。在一座大山下站崗放哨,枯燥的生活,繁重的軍訓,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立志報國的情懷攪在一起,讓人有一種莫名的惆悵,不覺得就在詞句的吟誦中,滾下熱淚。淚水滴在爐火中,激起一道道白煙,滋滋作響。跨越幾百年,軍人們的情懷,竟然歷久彌新,一脈相傳。
擦干淚水,我望著明月出神。為什么北國的大雁,飛到衡陽就停留下來,不再南去?有機會,我一定要到衡陽看看去。這樣的心思,在我的心里存留了幾十年,一定要追隨南飛的大雁,在衡陽與秋天同住。
二
雨過新晴,天凈如沙。我站在南岳衡山腳下,舉頭望天,只見白云悠悠,陽光燦爛,湛藍的天空中,沒有一只南飛的雁。當?shù)厝苏f,北來越冬的大雁,都落在了回雁峰上、湘江沙灘。
自小,我就聽老祖母說過,大雁是一種有靈性的鳥兒。每到秋日,為了躲避北國大雪紛飛的嚴冬,大雁就會結伴往溫暖的南方遷徙,在那兒生兒育女,等到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它們又會舉家北返,世世代代,從不停息。
于是,我想看一眼回雁峰,嘗一口湘江水。
站在湘江岸邊的一座高樓上,遠遠可以望見回雁峰的亭閣和回廊。山雖不高,卻被稱為衡陽七十二峰第一峰。回雁峰的盛名,多半來自文人騷客的吟誦,正如湘江畔的一條原本不知名的小河汨羅江,因為有了屈子行吟,而名聞天下。初唐詩人王勃一句“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讓它聲名大振,盛唐詩人杜甫一句“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更使它聞名天下,另外,唐宋的大詩人們,錢起、劉禹錫、柳宗元、杜荀鶴、王安石、文天祥、范仲淹等,也都留下一時佳作。據(jù)說,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明末哲學家王夫之都曾生長在回雁峰下。名人效應,使得回雁峰贏得天下美名。
在陽光的照射下,回雁峰三個摩崖大字清晰可辨,只是卻不見一只飛翔的雁。俯身望向碧水蕩漾的湘江,只見蘆葦叢中,沙灘之上,真有無數(shù)大雁在振翅沐浴,許是在秋陽里高興了,它們還不時地鳴叫幾聲。這里水闊天長,人跡難至,確是大雁嬉戲生息的好地方。
越冬的大雁,原本是將衡陽當作一個歇腳地,還要繼續(xù)南行的。為什么就此停留不走了呢?當?shù)氐囊晃焕险?,給我講了一個凄美的傳說。
據(jù)說有一年的深秋,有大群的雁陣落在衡山腳下的湘江水畔,它們在這里捉魚充饑,晾曬羽毛,然后,繼續(xù)結隊向南飛去。唯有一只大雁,卻沒有隨隊而去,連續(xù)數(shù)日在江水與山峰間盤旋,不時發(fā)出陣陣哀鳴。哀鴻之聲,凄厲而哀婉,隔空傳到衡陽太守的耳中,讓他動了惻隱之心。于是,他派人去民間四處打聽原因。有位鄉(xiāng)間野老告訴他,這是只失去了伴侶的孤雁,它的伴侶一定是在什么地方遭遇了不幸。大雁是對愛情極其忠貞的靈鳥,這大概是它盤旋哀鳴的原因。
聽了山中老人的敘說,太守有些半信半疑。于是派了大批差役進山明察暗訪,果然訪得真相,有一位獵戶在幾天前,獵殺了一只南飛的大雁。太守哀傷之余,下令立碑禁獵,從今以后,任何人再不得捕獵大雁。禁獵碑立在高高的嶺上,孤雁見了,繞碑三匝,聲聲哀鳴,然后傷心地飛離了。說來令人不敢相信,從此之后,南飛的大雁來到衡陽就不再南下,而是在衡山腳下的湘江沙灘上過冬。自此,當?shù)匕傩瞻烟亓⒈C的那座山,叫做回雁峰。大雁聚集過冬的湘江畔,從此有了一景,叫做:平沙落雁。
您聽過古琴曲《平沙落雁》嗎?“鴻雁來也楚江空,碧云天凈。長空一色,萬里動微茫,江涵秋影?!币饩成n茫恬淡而又情趣盎然。古琴聲聲,讓人心靜。
三
吃過衡陽的晨間名小吃“魚湯米線”,當?shù)氐呐笥研顜疫M城去著名的石鼓書院。石鼓書院坐落在湘江和烝水交匯之處。小楊告訴我,湘江是客水,它會一路浩蕩流向長沙去,而烝水是衡陽的母親河,恬靜而溫馨。兩水交匯處,涇渭分明。
衡陽是座山城,路狹窄曲折而多上下坡,車行路上,宛若船行水中,上下起伏,彎道頗多,像極了我居住的那座江南小城的水道。由衡陽彎彎悠長的小道,我不由地就想起屈原的《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傳說,屈原是來過衡陽的,并沿湘江去到長沙,最后到了汨羅。屈原是一個有理想的哲人,但將希望的火把熄滅在汨羅江上。不過,人類的希望就像是永恒閃耀的星光,烏云可以遮蔽它一時,卻無法永遠擋住它的光芒,后代子孫總會拾起那不滅的火種,沿著它指引的方向繼續(xù)前行。
石鼓書院掩蔽在一座小小的廣場后邊,廣場上有一組群雕,是書院七賢。七賢的背后,有三五個中年大媽在跳廣場舞,不過,她們要比我家鄉(xiāng)那些半老徐娘們安靜得多,并沒有震耳欲聾的音樂伴奏,更像是在做伸胳膊踢腿的自由體操。悄無聲息,像極了天上飛鴻。與江南的東林書院整日游客熙熙攘攘不同,這里要冷清得多。
通向書院的是一條花草小徑,曲折蜿蜒,由小小的鵝卵石組成。小徑的盡頭是一面高大的石鼓,連基座高三米,直徑一米六。順石鼓抬頭一望,一道山門上寫著“石鼓書院”四個金色大字。
近午時分,有一群中學生來臨,他們錯落談笑,就像是一群天上落下的雁陣。我忽然想到,這里雖然現(xiàn)在冷清,遠在唐宋之時,應該熱鬧得多。那些求學的游子書生,一批批的像是南飛的大雁,從遙遠的地方飛來,又從這里飛去遠方。他們或是原本生在富貴之家,或是貧寒之士,或是耕讀世家,或是書香門第。他們背著、擔著、載著鋪蓋走進書院,又懷著、揣著、夢著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走向考場、官場、名利場。
每一秋都有人踏進山門,每一春都有人走出書院。他們中有人春風得意,名揚海內(nèi);他們中有人仕途蹉跎,一文不名;他們中有人流落他鄉(xiāng);他們中有人衣錦還鄉(xiāng);他們中有人運籌中樞,化作帝王師;他們中有人順承師意,教化一方;他們中有人,功勛卓著,聲震天下;他們中有人官場失意,只能做個私塾先生。不管怎樣,當這些老書生、這些為了功名奮斗一生的老雁子,再也飛不動,再也折騰不動的時候,回首往事,一定還會憶起書院曾經(jīng)的瑯瑯書聲。
在中國,讀書是寒門之士通向成功之途的唯一臺階。書本就是砸開幸福之門的敲門磚。以至于連大宋皇帝宋真宗都親自寫了《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
而鄉(xiāng)下的老祖母,雖然自己不識字,卻從小就教育山中的鄉(xiāng)下子弟:要好好讀書啊,讀了書才能掙錢,有錢買衣衣暖,買糖糖甜,有錢能使鬼推磨。
范進中舉,那是喜極而瘋。至今,中國絕大多數(shù)的莘莘學子,還在這座獨木橋上滾、擠、沖。一年一千多萬的考生,抵得上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的人口總數(shù)。
和我江南水鄉(xiāng)的東林書院一樣,石鼓書院也是建在水畔,只不過東林書院一側只是一個小小水塘,而石鼓書院卻聳立在浩蕩的湘江之上。“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睎|林書院曾經(jīng)書聲瑯瑯,石鼓書院則是濤聲陣陣,石鼓不鳴。
石鼓書院因衡陽的石鼓山而得名。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上說,“具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經(jīng),鼓鳴則有兵革之事?!睍x朝零陵太守廖仲初游石鼓作詩曰:鼓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妙化不可有,莫如神自然?!毕雭砟菚r的石鼓是能被敲擊出聲音的。到了東晉時,號稱第一才子的羅含作《湘中山水記》,其中說:“石鼓在蒸口南,湘水西,叩之聲聞數(shù)十里,此鼓今無復聲?!惫烙嬆菚r,石鼓已經(jīng)失了神性,成為一面啞鼓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書院前庭中的石鼓,是1965年仿照舊鼓圖形鑿制的。
石鼓書院的建立,要感謝大唐初年的衡陽刺史齊映。齊大人雅好山水風光,一日登上石鼓山,見山峰秀麗,樹木蔥蘢。湘江澄澈,波光映天。便在山左修亭一座,形如雄鷹展翅一般。到了中唐,書生李寬攀上山巖,將一座書屋建在山巔。從此,石鼓山有了書院,書院有了書聲瑯瑯。到了宋朝太宗朝,以鄉(xiāng)賢稱名的學者李士真,干脆拿出私財請求郡守在這里建了正式的書院。從此這里名人輩出,海內(nèi)聞名。
石鼓書院的名氣,驚動了大宋朝的兩位皇帝,宋太宗親筆賜名“石鼓書院”,四十多年后,宋仁宗又一次為石鼓書院,題寫了院名。一個王朝兩代皇帝為同一座書院題寫院名,這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只是有當朝皇帝的提名還不夠,石鼓書院又迎來兩位理學大師的青睞。朱熹先到,他在教授學生之余,揮筆寫了《石鼓書院記》,為書院留下了墨寶才情。張栻后來,他要跟朱熹較較勁。他沒有留下自己的作品,卻將大唐詩人韓愈的《合江亭》與《石鼓書院記》親筆抄寫一遍。后來,有心人將他的墨寶一并刻碑立于書院之中,這就是我們今天還能看到的“三絕碑”。
站在“三絕碑”前,我不禁想到,一個時代的文化昌明,不僅要有領導者的開明,有大師級人物的貢獻,還要有一群有夢、有理想的莘莘學子。只要他們像大雁一樣,不辭艱辛,信念堅定,春播秋收,一代代播下理想,后代子孫才能一輩輩收獲希望。
四
在衡陽待了兩天,因為要去忙一些其他事務,又急著要去湘潭,我始終沒有機會去攀上南岳衡山。這讓我留下諸多遺憾。安排我們此行的衡陽妹子小劉,甚解人意,在我們的車子駛向湘潭的中途,特意讓車子在南岳大廟的欞星門前停車。
此時,天已傍晚,南岳小鎮(zhèn)上,亮起萬家燈火。南岳大廟已經(jīng)關了大門,只有一對威武的石獅子,充當大廟的保安。我們只能在大門外,向大廟后的赤帝峰遙望。
南岳大廟供奉的神祇是傳說中的祝融大帝,他是中國神話故事里的火神。相傳還在遠古時代,祝融就住在南岳衡山,他是人類進化史上,不可或缺的半人半神。有人說,他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赤帝。也有人說赤帝就是炎帝,炎帝就是祝融,赤帝、炎帝、祝融三位一體。他以火教化天下黎民,教民用火,蒸烤熟食,化育萬物,深受百姓愛戴。
為了保存火種,不至在風雨雷電中使火種熄滅。他將火種深藏于衡山山底。誰知祝融因善心修成正果,升天成神。他升天之時,被鎮(zhèn)壓在山底下的火種突然燃燒起來,整個南岳的林木一起燃燒,形成一片火海。南岳山神慌了,趕緊請龍王滅火。龍王于是急派八百蛟龍從南海趕來,借南海水化作急雨澆滅了大火。后來,龍王又命令這八百蛟龍,索性就地駐防衡山的潭洞泉源、江河湖塘之中。夏天用冷水給神火降溫,冬天讓火種慢慢升騰。從此,整個衡陽地區(qū)冬暖夏涼,萬物繁榮。或許,這也是北雁南飛,到衡陽滯留不去的原因之一吧。
離開南岳大廟,告別火神祝融,我們繼續(xù)趕路。此時,一輪山間月,已經(jīng)悄悄掛上枝頭。夜空中忽然傳來幾聲雁鳴,月輝下,它們正伴著流云向南飛行。
大雁一年年南來北往,像是信念堅定的勇士,不怕一切艱難險阻。它們知道衡山的溫暖,知道湘江的富足,它們在這里覓食,它們在這里照影,但一到春暖花開,在一年最美麗的季節(jié),卻義無反顧地向北方的故鄉(xiāng)飛去,雖然那里冰雪才剛剛消融。它們是那樣的果決,毫不拖泥帶水。我想具有堅定信仰的人,也都會與大雁一樣,任何的誘惑、任何的幻滅都不會動搖他們的理想。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他們走的是一條曲折的路,要不斷往返的路,他們沒有選擇,只能一往無前,堅定地走下去。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狈吨傺汀稘O家傲》的詞句,再次升上我的心頭。我遙想著當年,白發(fā)蒼蒼的老將軍,遠望一隊南飛的大雁,高舉一杯邊關上的濁酒,悶對孤城落日,英雄主義的情懷在絕望中,隨著那一道長煙騰起。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只南飛北還的大雁,命運注定了我們,要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翻飛。飛不動了,就追隨著火神祝融,一起騰空升天。
讀前輩的文章從來沒有白讀,文章中的知識點一個接著一個,再加上自己的心得,簡直就是一部知識寶典。
大雁的精神值得年輕的我們學習,前輩的博學更值得我們?nèi)プ冯S。
遙祝前輩旅途愉快!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
許多年沒在江山,一回來,雖有諸多改變,
但流年這位酒家的好鄰居,還是那么親切。
許多名字也依然熟悉,包括您。再次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