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有余才有味(散文)
一
世間文字千千萬,在即將逝去的2023年,我最喜歡、感受最深的一個字是“余”字。
每次,靜坐或獨行時,總會想起常建的一句詩:“萬籟此俱寂,惟余鐘磬音”——山高海闊,萬籟俱寂,只有敲鐘擊磬的裊裊余音,回蕩在天地間。一聲未逝,一聲又起,如風(fēng)穿松林、如海浪擊石,層層疊疊,綿綿不絕。
余是生命的留白,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浩渺無極;是半壁青天半壁陰,半聽松聲半聽琴的悠長回味。
余是詩意的旋律,沒有余韻的詩只是文字的堆砌,缺乏生命的力度和靈魂的深度,就談不上是詩了。
余是空靈的意境,一幅畫,如果太滿太過寫實,就失掉了藝術(shù)的審美,堵塞了想象的空間。
余是處世的真諦,“不盡有余”是先賢留給我們的人生智慧。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勢不可倚盡,福不可享盡。留有余地,無論是自己的人生體驗,還是前人的諄諄教導(dǎo),都證實了“留余”,不僅關(guān)系到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還關(guān)系到人類社會的走向。
《呂氏春秋》有言:“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fù),非長術(shù)也?!睆暮暧^層面來說,任何急功近利,只顧眼前利益,大砍大伐,不留余地,都是自斷后路,自取滅亡。
微觀是宏觀的縮影。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乏做事決絕、待人苛刻之人,因為不留余地,動不動就劍拔弩張,傷人又傷己。做人留余不是圓滑,不是中庸,留余是一種前瞻,一種大度,一種格局。
事從理上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留余是一種回旋,對自己是一種保護,對他人是一種寬厚。不依不饒、太過強悍的人,很容易激發(fā)人性潛藏的惡意,兩敗俱傷在所難免。為人為己留有余地,未來的路才可走得更平坦更通暢,懂得留余者才有余蔭庇佑。
我們喜歡登高望遠,厭惡窮街陋巷。是因為站在高處,極目楚天舒,遼闊的視野帶來內(nèi)心的通透感、舒暢感。
我們喜歡寬大敞亮的居所,窮盡畢生精力,都要購買一個理想的活動空間,好讓身心游刃有余。厭惡狹窄帶來的壓迫感、禁錮感。國外有一種最殘忍的監(jiān)獄,就是把人關(guān)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四面是墻,沒有窗戶,幽閉式的囚禁,即使再強悍的人,時間稍長,也會崩潰。
空谷有回音,是因為山谷足夠遼闊空曠;水到絕境是飛瀑,是因為水有足夠大的天地,才可以奔涌出一道壯觀的風(fēng)景。
人的一生,要花費很多時間來工作、賺錢、讀書、充電,無非是想讓自己在物質(zhì)上、精神上有更多盈余。沒有盈余的人生是貧瘠的、悲催的,有了盈余,生命才可以彈奏出美妙的樂章。
二
“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歲之余。”在大雪時節(jié)的夜晚,重溫陳繼儒的這段話,心生暖意,引為知音。
連續(xù)幾個“之余”,似休止符、暫停鍵,讓奔流不息的時間靜止下來,讓被無形之力裹挾的腳步慢下來、停下來。他似乎在提醒我們: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抽象的藝術(shù),時間對于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關(guān)鍵在于,我們是否會用藝術(sh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天,過好每一刻。
慢慢走,欣賞??!在人生這場漫長的苦旅中,生命之弦不必繃得太緊。我時常對自己說,不必急著趕路,忽略了沿途的風(fēng)景。反正人最后的結(jié)局都是死亡,余生還長,慌什么。把每一個日子細嚼慢咽,品出滋味。
冬日的夜色來臨得特別早,還不到六點,白晝就消逝得無影無蹤了。樹葉淡然無聲地飄落,走在回家的路上,橘黃的路燈安詳無比,似乎在說:忙碌一天的人啊,終于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散步、讀書、寫文、聽音樂,你愛干什么就由心而行吧!
對奔走紅塵的人來說,時間和金錢同為奢侈品,對誰都是不夠用的。世俗對人由太多的要求和規(guī)矩:謀求功名利祿是正事,必不可少;其余的都是閑事,可有可無?;钪偸巧聿挥杉?,推不開的,是正事;得不到的,是余暇。上天體恤勞碌辛苦的人們,所以安排了黑夜、雨天、冬季。
人在白天和夜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tài),包括思維方式都不同。為什么大多藝術(shù)家都喜歡深夜創(chuàng)作?因為白天是理性的,無形之中帶著某種自我保護的盔甲;夜晚是感性的,離開職場,回到家里,脫下硬朗的西裝或風(fēng)衣,換上棉柔溫軟的家居服,腳放進暖和的拖鞋里,從社會人回到自然人,窩在自己的殼里,只有安全、安心、安定、自在。
社會是個競技場,也是個大舞臺。白天不得不面對生存這樣嚴(yán)肅的課題,不得不應(yīng)對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晚上,在朦朧的夜色里,抬頭看看星星,看看月亮,可以舒口氣,追求詩意和遠方,做做夢了。夜者日之余,一天中余下的時間,就是用來讓人休憩、療傷、充電、自我賦能,然后,再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嶄新的一天。
下雨的日子,即使是白天,也不必急著趕路,無須忙著做事。停下來,在廊檐下看看雨怎么從天上飄落,聽聽雨打在各種物體上的聲音,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
陽光燦爛的日子,想窩在家里休息會兒,偷一下下懶,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雨天就不同了,雨撥慢了時鐘,洗凈了塵埃,沙沙的雨聲帶著天然的安眠效果,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下雨的時候,睡眠總是比晴天酣暢香甜。一場好雨,像一首舒緩的小夜曲,專為安撫疲憊的你而來。
冬主藏,真好!萬物都安靜下來,該收的收了,該藏的也藏好了。不必為掙脫黑暗,奮力去破土萌芽;也不必為了生長,去爭奪陽光雨露;更不必擔(dān)心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突如其來的冰雪風(fēng)暴。
反正已經(jīng)吹過春天的風(fēng),曬過夏天的太陽,結(jié)過秋天的果,生命大局已成定勢,就藏在自己的孤獨里,安靜地等待一場瑞雪的降臨。
窗外朔風(fēng)呼嘯的時候,最適合偎在被窩里讀史書,只有在嗚嗚的風(fēng)聲和凜凜寒氣里,才能體會遠古的蒼涼與悲壯。人類在循環(huán)往復(fù)的進程中,無數(shù)的戰(zhàn)爭、無數(shù)的犧牲、無盡的掙扎,本質(zhì)上都只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剩余資源。
生活的質(zhì)量和生命的質(zhì)量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物質(zhì)上的擁有,體現(xiàn)在衣食住行上的豐富;后者是心靈的優(yōu)劣,體現(xiàn)靈魂的品質(zhì)及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怎么利用余閑余暇,決定一個人生命的質(zhì)量。是吃吃喝喝,虛度時光,還是讀書鍛煉,每天提升,短時間內(nèi)沒有很大區(qū)別;時間長了,整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就可以透露他的生活習(xí)慣和價值取向。拉開人與人距離的,就是余暇時光。
很喜歡和“余”組合在一起的詞:凈余、盈余、富余;余生、余味、余韻。有“余”的人生,總是好的。萬一與外界互為多余呢?也沒關(guān)系呀,少一些交集,多一分清凈,趁著余暇,深耕自己,讓生命多一些余味、余韻,豈不更妙!
亭上秋風(fēng)原創(chuàng)首發(fā)
2023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