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讓雞毛毽子飛(散文)
記得,我讀小學時,寒冬臘月的教室里不是一般的冷,即使關(guān)好教室的門窗,寒風還是絲絲從門窗縫里鉆進來,教室內(nèi)還是冷得要命。因為要安安靜靜地坐個一節(jié)課,那雙腳啊更是插在了冰窟里似的,那滋味可真不好受。老師講的什么,我們都無心聽進去,因為我們已經(jīng)凍得麻木了,腳也失去了知覺了。坐在瘸腿的木板凳上、趴在刻滿字的課桌前,凍得手指頭都捏不穩(wěn)鉛筆,眼巴巴地等著熟悉的下課鈴響。
下課鈴聲一響,老師說下課的話音還沒落地,我們就像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轟地一下飛出了教室,安靜的校園瞬間就沸騰了。
即使空中飄舞著雪花,同學們也照樣穿著母親一針一線納的“千層底”棉鞋在雪地里東蹦西跳。課間,同學們玩得更多的就是趕緊找一處有陽光的地方,這里一群,那里一堆,在教室前的場地上踢毽子。
冬天穿著棉鞋踢毽子的感覺特好,無論是腳弓踢還是腳背踢都很穩(wěn),而且踢多久腳都不會痛。踢著踢著,冰涼的小腳就開始發(fā)熱,渾身開始出汗。盡管冷風吹過,臉頰會有刺痛感,可是我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不停地上下翻飛的雞毛毽上。
踢毽子是女同學的特長,也許她們的腿天生就比男同學的腿柔軟靈活。游戲時,只需把毽子往空中一拋,然后用腳內(nèi)側(cè)連續(xù)往上踢,不讓毽子落地。此時既要保持身體平衡,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踢得好的,時而用腳內(nèi)側(cè),時而用腳尖,甚至腳后跟變換著花樣,一會兒“鏟”踢、“拱”踢、“擴”踢、“吸”踢、“捺”踢連著來十來下;一會兒右踢、左踢、左右對踢、外踢,各種花樣也是信腳拈來,連續(xù)不斷地把毽子踢向空中,一邊踢一邊數(shù)著自己的成績。有時一口氣要踢上百次,只見一團彩色的羽毛上下翻飛,看得人眼花繚亂,拍手叫絕。
別看踢毽子是在同學們之間進行,但各種小規(guī)大矩的倒是門兒清。首先是分組,我們叫“集伙”。一般是湊成雙數(shù)的幾個小伙伴,面對著面圍成一個圈,一個人喊:“出”,小伙伴們聽到號令,同時伸出一只手來。手掌朝上的稱為“白”,手掌朝下的稱為“黑”,白與白一伙,黑與黑一伙,分配不均勻時,重新“集伙”,直到兩隊人數(shù)一致,“集伙”才算成功?!凹铩焙?,各隊派出一名隊員,采用“石頭、剪子,布”來爭頭。為公平起見,三次定勝負。
“集伙”集完了,先后也分好了,就開始踢毽子。同一種踢法,采用踢的次數(shù)多少來定輸贏。因而,下課的十分鐘,學校院內(nèi)是此起彼伏的數(shù)數(shù)聲,聲音響徹云霄。
上小學時,好多同學每天口袋里總裝有雞毛毽子。因為雞毛毽子是我們自己做的,需要銅錢、碎布、針線,還有必不可少的漂亮雞毛。那時候的古錢幣在老城區(qū)尋常百姓家里到處可見,可惜我們不懂得鑒賞也不知道收藏,說不定拿著價值不菲的文物就當了玩具。
外圓內(nèi)方的銅錢正面有凸起的四個字,嘉慶通寶、光緒元寶、道光通寶等,大多是清代的錢幣??滴跬▽気^多,也有乾隆重寶,還有一種大銅錢,中間沒眼,勻稱厚實,背面上有龍,應(yīng)該是民國時期的銅板兒,看上去氣派,卻無法做雞毛毽子,就被我們遺棄在抽屜里了。
做雞毛毽子的布要厚,先將兩枚銅錢的方孔對整,用一片大小適中的布片裹住銅錢,再將布頭從錢孔中翻上來。接下來找一根鵝毛,用剪刀裁出兩厘米左右的空管,空管一端用剪刀豎著剪幾下,剪出幾片后折疊鋪在縫好的銅錢上,把空管垂直在銅錢中央,用針線勻稱又結(jié)實地將鵝毛管縫在銅錢面的厚布上,然后將準備好的雞毛結(jié)結(jié)實實地插在孔中,調(diào)整好打著彎的道毛的角度,一個雞毛毽子就算做好了。
其實,做雞毛毽的材料里最講究的是雞毛,等到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院子里的公雞會被宰掉,我們得趕在燙雞之前討要雞毛,雞毛碰到開水就壞了。左鄰右舍家養(yǎng)的漂亮公雞我們早早地就盯上了,色彩斑斕的公雞尾巴是做雞毛毽子最好的材料。
我踢毽子的水平一般,但我擅長制作雞毛毽子,這可苦了那些長了漂票亮羽毛的大公雞。我的目光像老鷹一樣,在街頭巷尾四處搜索著大公雞,發(fā)現(xiàn)后猛地撲上去,扯下一些雞毛,這使我挨了不少罵。我和巷子里的小伙伴們經(jīng)常合伙圍追堵截雞毛最好看的大公雞,公雞被我們追得嚇瘋了一樣在院子里拼命地跑,小伙伴們個個追得大汗淋漓。有時我們還要“掛彩”的,好幾次因為圍堵大公雞時被它的兩只堅硬有力的爪子劃破了手背,很多時候還會被惱羞成怒的大公雞啄上一口。雖然疼,但是我們都能忍,只要雞毛在手,受點皮肉苦算什么。
曾經(jīng)被我們拔過毛又放掉的公雞,再遇到我們的時候,瞬間掉頭就跑。一邊奔跑一邊鳴叫。公雞以為我們要它的命,其實我們只要它漂亮的毛。
如果不用鵝毛管,一般情況下,選擇十根雞毛最合適。因為這十根雞毛捏在一起,剛好能塞滿銅錢中間那個正方形的小孔。我們笨手笨腳地從針線筐里找來厚厚的破布,將銅錢的周圍包裹起來,雞毛毽子的底盤就算完工,最后用線把那束雞毛固定在銅錢中間的正方形孔里。手藝好的伙伴做的雞毛毽子,雞毛樹立在整個銅錢的中央,不歪不斜。
那時候,我們用的雞毛毽子,都是我們自己動手做的,大人不會幫忙,更沒有成品可買。有雞毛毽子的人很神氣,能很容易招到一起玩的伙伴。
記得有一回,我在家門口踢毽子。先是一個人踢,過了一會兒,鄰居家綽號“小狗子”的陳大個子來了。“小狗子”沒有毽子,他摸出兩粒糖果遞給我,這是筆交易,他想我把毽子讓給他踢一踢。
毽子到了“小狗子”手上,他高興不已,連忙脫下棉衣,放在大門口那并不干凈的門檻上,然后快快樂樂地前踢,后踢,左踢,右踢,定踢,跳踢……他瘦高個子,苗條的身材顯然靈巧的多,他比巷子里所有男孩子踢得好,甚至技能超過一般女孩子。他能靈活地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毽子彈起、落下、彈起,他或跳或蹲,或前傾,或后轉(zhuǎn),救活了很多險些落地的毽子。我渴盼毽子早點落地,一是我不服氣他比我踢得好,二是毽子一落地他就得把毽子還給我。
“小狗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兩粒糖果的價值,毽子好像一個聽話的小精靈,配合他,來折磨我的耐心,我只得把糖果含在嘴里不動,延長融化的時間來抵消一種失敗的感覺。
突然,“小狗子”大叫一聲,原來毽子落到了他哥哥“大狗子”的手上,并且毽子很快就在“大狗子”的腳上踢起來。“小狗子”眼里充滿了敵意、我也憤怒地瞪著“大狗子”?!按蠊纷印笨偸前缘赖貜奈覀兪稚鲜皷|西玩。
這時,又來了幾個鄰居小伙伴,于是大家劃分兩支隊,開始比賽。那時候大街小巷沒有汽車通行,就是自行車也很少,這里便成了人們的活動場地,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還有社會青年,男男女女,這里一群,那里一群,玩得很熱鬧。故有童謠:
小雞毛,真美麗,做個毽子大家踢。
你踢了八十五,我踢了一百一。
好像花兒朝上飛,好像活潑的小公雞。
大家都來練身體,身體健康好學習。
左腳踢,右腳踢,踢個花樣多美麗。
要它高來它就高,要它低來它就低。
大家踢得出了汗,大家樂得笑嘻嘻
大家都來練身體,身體健康好學習。
歲月蹉跎,蹉跎掉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年齡,更有兒時的體格,兒時特有的柔軟與水靈。現(xiàn)在回想起小時候追著大公雞在場院里狂奔的一幕幕,以及湛藍的天空下,操場上那個穿著土布花褂子,扎著一對羊角辨,翹著嘴角不知疲倦地踢著上下翻飛的雞毛毽子的單眼皮女生,我依然會不由自主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