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紀念著名數學家和著名拓撲學家楊忠道教授100周年誕辰(散文)

編輯推薦 【曉荷】紀念著名數學家和著名拓撲學家楊忠道教授100周年誕辰(散文) ——紀念著名數學家和著名拓撲學家楊忠道教授100周年誕辰


作者:楊敏 布衣,140.2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194發(fā)表時間:2024-01-17 16:58:53
摘要:世界著名數學家和著名拓撲學家楊忠道教授100周年誕辰,他是家鄉(xiāng)的名門之后,年輕時勤奮學習,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浙江大學蘇步青校長的鼓勵下,留校任教,后任教臺灣大學,留學美國,博士后畢業(yè)后賓夕法尼亞大學從教三十五年,先后被聘為終身教授和數學系主任,“楊忠道定理”成就了他的學術權威,中美建交后數次回國學術訪問,在家鄉(xiāng)設立數學基金會,為祖國的數學教育貢獻一位海外游子的一片衷心。謹以此篇紀念這位家鄉(xiāng)先輩。

2023年是世界著名數學家和著名拓撲學家楊忠道教授100周年誕辰,謹以此篇紀念這位家鄉(xiāng)先輩。
   張家堡歷來是個出人才的地方。清末民初,楊悌等“留日五君子”到日本留學,1910年中倉楊霽朝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畢業(yè)后回國,擔任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數學教員,1915年蘇步青考入省立?中學習文學,在楊霽朝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從此迷上數學,考上大學,留學日本,成了聞名世界的著名數學家。
   三十年以后,年輕的浙江大學學子楊忠道在校長蘇步青的影響下,勤奮自學,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也成了世界聞名的著名數學家和著名拓撲學家。
   1923年農歷3月21日,楊忠道出生于浙江平陽縣宜山張家堡(龍港市張家堡社區(qū))的一戶鄉(xiāng)紳家庭。父親楊篪孫(1898-1981),字仲訥,系大善人楊配仁的后裔,溫州甲種商業(yè)學校,江南區(qū)田賦征收主任。
   1928年楊忠道發(fā)蒙于張家堡關西小學,與著名作家楊奔同學。
   1932年楊忠道宜山中心小學上高小,宜山離家五里需住校,到周末回家。數學教師黃仲迪先生利用邏輯方法,討論雞兔同籠的問題,激發(fā)起他對數學的興趣。
   1934年楊忠道考入平陽中學,由于家境貧困,楊忠道初中畢業(yè)后沒有考高中,而是在關西小學教二年級,用自己賺來的錢給以后的高中做準備。
   1942年楊忠道畢業(yè)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高中部。因為失過學,楊忠道更成熟,也更能感受到求學機會的可貴,所以在高中三年成績總在班上前三名,因此公費完成高中學業(yè)。讀高中時他的數理化都不錯,以數學被老師及同學們認為最出色。
   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父親鼓勵楊忠道念工科。當時楊忠道很喜歡數學,也是理化的好學生,于是去向數學教師陳仲武先生請教。他沒有猶豫的說:“你當然去念數學,如果連你也不去念,還有什么人該去念呢?”憑仲武先生這一句話,楊忠道開始了自己的數學之路。
   那時候平陽縣的教育雖然很落后,但是出了兩位數學家。第一位是姜立夫教授,他于1919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是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第二位是蘇步青教授,他于1931年獲得日本東北帝大數學博士學位,是臺灣大學理學院第一任院長。兩人都是中央研究院第一屆的院士。楊忠道從小就聽過他們的大名,但到四十年代才認識他們。
   高中畢業(yè)會考,楊忠道的成績,可以保送進國立大學就讀。但他決定進浙江大學,從蘇步青先生學習現代數學。
   1946年楊忠道畢業(yè)于浙江大學數學系,國立浙江大學理學學士。當時,浙大數學系在貴州省湄潭縣,步青先生是系主任。那時候系里沒有職員,系主任必須總管系里大小事務。蘇步青先生對學生親如子女,照顧得很周到。楊忠道讀過的課程,一年級時有微積分和微分方程,二年級時有高等微積分、級數概論、立體解析幾何及選修的數論和偏微分方程,三年級時有綜合幾何、近世代數和復變量函數,四年級時有微分幾何、實變量函數和數學研究。在浙大楊忠道沒有學習過泛函分析、拓撲學,原因是沒有教師能教授這兩門課。
   在浙江大學四年中,楊忠道的數學課的成績沒有低于90分,每學期的總平均都高過90分。他讓蘇步青先生驚訝的不是這些高分數,而是在二年級讀理論力學時得90分。理論力學是數學系學生的必修課程,但可待至三四年級時去讀。這是一門出名難讀的課程,數學系好學生去讀時,有時也很困難,甚至不及格須補考,使數學系很不滿意。怪不得蘇步青先生見到他的高分時,笑著對他說:“數學系多年來的怨氣,給你一下子出光了?!笔聦嵣衔锢硐祵W生讀這門課同樣有困難,和楊忠道一起讀理論力學的同學有十多人,及格只有五人。
   上三年級的綜合幾何課是步青先生親授。他鼓勵學生閱讀課外參考書籍,楊忠道讀了一本的德文版射影幾何。并被指派義務替數學系管理圖書雜志的工作。因此上四年級時,楊忠道自己找題目完成一篇論文。后來,該篇論文在美國發(fā)表(《DukeJ.ofMath.》,1947)。
   1948年楊忠道擔任浙江大學數學系助教,兩年中,找題目作論文,除在國內發(fā)表的外,又有兩篇分別在美國數學雜志和阿根廷數學雜志上發(fā)表。1948年夏天,去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任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助理員,楊忠道征得蘇步青先生的同意,從代所長陳省身教授學習代數拓撲,目的是希望學到新知識后,再回浙大數學系。
   1949年楊忠道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臺灣大學數學系兼任講師,沒有料到,之后時局急轉直下,數學研究所的研究活動完全停頓,教育部發(fā)表歷史語言研究所博斯年所長將繼任臺灣大學校長,于是他提議將中央研究院遷往臺灣。最后決定搬遷至歷史語言研究所和數學研究所,而且只準許部分人員去臺灣,其中包括楊忠道。
   到了臺灣后,楊忠道與其他三位數學所單身人員,暫居楊梅鎮(zhèn)的一所倉庫里。后來他在師院附中(即后來的師大附中)執(zhí)教一學期。1949年夏天,楊忠道正式在臺灣大學數學系兼任講師。
   1950年楊忠道在臺灣大學教授土木系微積分和機械系的微分方程。同年在王、胡兩先生幫助楊忠道獲得教學獎學金和助教補助,去美國杜蘭大學讀博士學位,旅費由中央研究院供給。
   初到美國時,楊忠道英語不好,羞于開口。在十多位數學系的研究生中,他是唯一的非美國人,所以大家對他都很照顧。授課老師A.D.Wallace教授是他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他見到楊忠道的時候,總要提出或大或小的數學問題,囑咐楊忠道多想想,第二個學期一開始,老師囑咐楊忠道去讀法國數學家H.Cartan在哈佛大學教授代數拓撲的講義。在Wallace教授的課程中,楊忠道學到了fullynormalspaces的概念。幾個星期后教授們逐漸相信他的構想很可能是對的,可以作為他的博士論文。
   杜蘭大學是美國南方一所好大學,在全美為二三流學校,數學系在楊忠道之前只出過不到十位的博士,于是Wallace教授通過系主任請研究院給他一個例外待遇。得博士學位照慣例必須修滿二十個學分,但Wallace教授覺得為他,為數學系,倒不如早點給他博士學位,而且推薦他去研究活動多的地方,求進一步的發(fā)展,所以系里特許他第二學期不選課,專心書寫博士論文。
   1952年楊忠道去了伊利諾伊大學數學系當博士后研究,每周教授三小時,同時參加系里研究活動。經過一年的努力,他得到了一個Dyson猜測的證明,Bourgin教授知道后十分驚訝,因為Bourgin教授自己也做得差不多了。這件事使楊忠道很尷尬,于是去向陳省身先生請教。他得到的建議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兩人合寫一篇文章去發(fā)表,不過必須由Bourgin教授提出來才是。如果對方不提,楊忠道應該自己發(fā)表,不過文章中應提及聽說Bourgin教授有一獨立的證明。結果楊忠道的文章于1954年發(fā)表在《AnnalsofMath》上,Bourgin的文章于1955年發(fā)表在瑞士一數學雜志上。在伊利諾伊大學他停留了兩年。他在那里的時候,施拱星先生正在那里讀博士學位。周元燊院士去讀博士學位恰在他離開之后。
   楊忠道在伊利諾伊大學所寫的兩篇文章頗引人注意,同時Wallace教授繼續(xù)努力推薦他去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
   1954年楊忠道獲得美國國科會一年的資助,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研究,主要的對象是將Dyson猜測再擴充,亦包括Borsuk-Ulam定理。楊忠道的研究計劃在半年內完成。由于順著同樣路線做下去,前途并不樂觀,所以他覺得有必要另找途徑。正在那時,Montgomery教授和L.Zippen教授合寫了一本書《TopologicalTransformationGroup》。前半本解答Hilbert\'sFifthProblem,拓撲變換群。因為這些是當時大家公認最重要的貢獻,當然非好好讀不可,于是他自薦幫忙那本書的校對工作。讀完了全書,他覺得可以考慮某些問題,于是向Montgomery教授請教。因為這個偶然的機緣,楊忠道在那兩年中,和他們兩人合寫了兩篇文章。
   1956年楊忠道被聘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1958年楊忠道升為終身副教授;1961年被升為終身教授,
   1961年楊忠道升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終身教授;
   1962年楊忠道出席在美國舉行的國際數學學術討論會;
   1963年楊忠道加入美國國籍;
   1968年楊忠道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
   1972年楊忠道被列名于《美國名人錄》;
   楊忠道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從教三十五年,先后被聘為終身教授和數學系主任,直至退休。他曾和世界數學會會長蒙哥馬利教授合作二十多年,先后發(fā)表論文40多篇,建立了柘樸學中的“楊忠道定理”,證明了戴森猜測和最后解決了布拉施克猜測等,對全球數學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在美國留學期間,曾多次幫助母校浙江大學購買了大量重要的數學書籍,為母校師生了解世界數學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動態(tài),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解凍,美國掀起關心中國問題、爭先到中國來看看的中國熱。從1972年年中到1973年年中,來上海訪問的美國人就有近千人。美國華人更是競相爭取回國探親訪問。先是楊振寧于1971年7月回到上海探親,然后,李政道于1972年9月訪問上海,緊接著諸多美籍華裔科學家、學者、教授及各界人士相繼至上海訪問。
   楊忠道倍感振奮,努力謀求回國訪問。1972年4月,他與友人到聯合國常駐代表團,拜訪陳楚大使等,提出回國訪問之事,陳楚表示歡迎,并囑向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申請。但是,楊忠道將申請遞上去以后,沒有任何回音。4月底,中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紐約,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舉行招待會,楊應邀參加,見到陳楚大使,再次詢問回國訪問之事。陳楚告知“申請后須再三催請”。
   后來楊忠道遇到楊振寧,楊振寧告知,“需國內有人幫忙方可早日成行”。楊忠道遂于5月2日寫信給他在浙江大學的恩師蘇步青。他在信中介紹了自己在美國的研究與工作情況,請?zhí)K步青幫助促成此事,還附了自己的詳細履歷,包括自己單位變動、歷年工作與研究的情況,介紹了自己與臺灣的聯系,還詳細介紹了自己在平陽的父親、弟弟等人的情況。
   蘇步青接信以后,于5月15日給復旦大學組織組寫了一份題為《匯報》的報告,以及楊忠道的生平、求學經歷、學術成就,介紹了自己與楊的關系,認為楊“還是愛國的”,蘇步青最后表示了自己的意見:我個人對于楊忠道回國探親有如下的一點意見,就是可以考慮他的申請,因為回國一次,使他親眼看到社會主義祖國的欣欣向榮,就有可能接受到教育,改變他過去的看法時,由于我對楊忠道近二十年來的情況很不了解,所以上面的意見是否妥當,還請領導上指正蘇步青將楊所寄履歷也一道附在匯報后面。復旦大學組織部將蘇步青的信呈了上去。此信打印稿的上引“可以考慮他的申請”那段文字邊上,有鉛筆打的一個鉤號,估計是上海市革命委員會有關部門做的記號,突顯了蘇步青的意見。有了蘇步青的肯定性意見,有了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的跟進,楊忠道的申請最后才獲批準。
   楊忠道回國訪一個主要目的地是其故鄉(xiāng)溫州平陽,但由于溫州平陽不在對外賓開放范圍之內,再加上其家庭出身不好,所以就沒有同意他回老家的請求。浙江統(tǒng)戰(zhàn)辦公室表示:“經向平陽縣了解,楊忠道的父親是官僚地主,表現不太好,弟弟也是地主,表現也不好,帽子已摘掉。妹妹是小土地出租者。地方政府擔心讓一個美國人去訪問這樣一個家庭,影響不好?!彼?,有關部門便拒絕了楊忠道的回鄉(xiāng)要求,而是改讓他的父親、妹妹等到上海與他見面。對此,楊內心頗為不快,楊的父親也頗為不悅。
   溫州政工組反映:楊父的表現不好。他說:這次兒子主要來探親,為什么不讓他來平陽?為什么只讓四人去上海?是哪里批準的,還是我兒子提出來的?并提出要增加兩個人去上海。我們勸說他從經濟上節(jié)約考慮,且正值農忙期間,少去幾個人為好,但他們仍堅持要孫子孫女去上海,說孫子孫女不去,我也不去。他開始要坐船去,告訴他有臺風,他說等臺風過后再去。經做工作后,他才決定今天上午乘火車去上海。至于扣發(fā)僑匯問題,確有其事,當時群眾組織因為他是地主,又懷疑那是他的特務經費,所以扣留了下來,現在未發(fā)還。
   當然,有關方面拒絕楊忠道回鄉(xiāng),其托詞還是冠冕堂皇的:“我們現在答復他們不去平陽的口徑是最近溫州接待任務忙,農村又是大忙期間,也無法接待。楊到農村生活不一定習慣,所以到上海會面?!?

共 7453 字 2 頁 首頁12
轉到
【編者按】楊忠道教授是一個卓越的數學家,也是一位國際友人,他的一生都將自己所學,全部貢獻給了這個世界。1968年當選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并多次回大陸講學,為我國培養(yǎng)了許多的數學人才。而今年是楊忠道教授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文章作者娓娓道來,給我們講述了楊忠道教授一生的光輝歲月。楊忠道教授浙江大學校長蘇步青影響,從而成為了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他早年出國留學,并在美國多所大學任教,后回國將自己一生所學,毫無保留的貢獻給了自己的數學事業(yè)。楊忠道是個偉大的科學家,是一個對自己母國做出杰出貢獻的國際友人。他雖然國籍在美,心卻在泱泱大中華。非常不錯的一篇文章,正能量滿滿,佳作力薦共賞。感謝老師賜稿曉荷社團,歡迎繼續(xù)來稿。 【編輯:陌小雨】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陌小雨        2024-01-17 16:59:54
  拜讀老師佳作,問好老師!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