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恒】熔巖上的古村落(散文)
我踩著被地下之火炙烤過的山路,繞過巨大的火山口,登上海口雷瓊火山地質(zhì)公園二百多米高的山頭,眺望遠方。一萬年前肆虐的火山沉睡腳下,曾經(jīng)熾熱的熔巖之上,椰城安然于瓊州海峽之畔,那些史脈久遠的古村落便像一顆顆珍珠點綴在熔巖流過的地方。
我在晨光中出發(fā),循著萬年前山崩地裂的印痕,一村又一村地尋幽訪勝。我知道,唯有腳步丈量過的地方,才能走進內(nèi)心深處,成為永恒的記憶。
◎榮堂村?七十二洞
出門看攻略,就像得到葵花寶典似的,吸引我去榮堂村的正是寶典說的七十二洞,他們說很有《盜墓筆記》般的神秘氛圍。盜墓無非就是神秘、驚悚與恐懼,年過花甲的人難以因此而腎上腺飆升。但我知道那是火山溶洞,大自然鐫刻的印痕,還知道熔巖上藏著八百年生生不息的生命集合體——古老的村莊。
榮堂村位于??谑行阌^(qū)的石山鎮(zhèn),距離市中心不遠,頗有大隱隱于市的風采。出租車一路都是下坡,一直開到山腳下,我說就這里停車吧。四面青山圍攏起的一塊空地上有幾間平房,看不到山洞,望不見古村。甭說司機一臉狐疑,我自己心里也沒底。
平房的一扇門打開,走出一位年紀與我相仿的男人。他粗聲大氣地問我,來這干什么?我說來看七十二洞。他轉(zhuǎn)身回屋,再出來時手里多了一個手電筒,我知道來對地方了。這人就是“葵花寶典”中提到的“大爺”,因為給游人帶路收取費用,網(wǎng)上褒貶不一。七十二洞尚沒開發(fā)為旅游景區(qū),無人管理,連個路牌都沒有。講好帶路費十元錢,“大爺”轉(zhuǎn)身從屋后的小路帶我進山。
山并不高遠,但洞穴的位置非常隱蔽。沿著竹林小徑走過一個雞棚,一尺多高的草叢覆蓋下的就是洞口,一塊石碑上刻著“七十二洞熔巖隧洞保護區(qū)”的字樣。彎腰鉆進洞口,腳下泥濘不堪,深一腳淺一腳往洞里走?;璋档纳蕉蠢?,四壁黑黝黝的,溝壑縱橫,怪石嶙峋,斑駁的光忽明忽暗,伴著涼風陣陣,腦子里不由得冒出驚悚、詭異等字眼,隨之盜墓體驗籠罩周身。幸好有“大爺”陪著,否則我一個人斷然不敢走進山洞深處。
手電筒的光束下,洞壁上火燒火燎的痕跡清晰可見。巖石上布滿大小不一的孔洞,那是巖漿中氣泡破裂后形成的。我想象著萬年之前火山噴發(fā)的磅礴,熾熱的巖漿噴涌而出,流過山巒大地,受地形構(gòu)造和巖漿黏度等因素影響,形成縱橫交錯的熔巖隧道,造就了一個神奇的“地下王國”。
一路泥濘地走到主洞,一處高約三四米、長寬約二十米的大洞。它寬敞得像個大廳,以至于我覺得可以作為盜墓者議事的地方。洞內(nèi)并不是漆黑一團,洞頂有兩個窟窿,洞的兩端是通向外界的洞口??吡投纯谕干淇|縷陽光,像一束束射燈,洞內(nèi)便明暗相間,神神秘秘。窟窿是洞頂局部坍塌的結(jié)果,塌下的碎石黑黢黢地堆成圓錐形。陽光垂直落在石堆上,向外看去茂密的樹木炫耀著無盡的綠意,透過綠葉間隙,可以瞥見藍天白云。石堆上長著幾棵碗口粗細的榕樹,樹干伸到窟窿外,細小的葉子向著陽光的方向茁壯生長,褐色的氣生根順著窟窿四周蛛絲一樣垂懸至洞內(nèi),像是探尋洞內(nèi)的秘密,又像是回歸石堆上的樹根,演繹著生生不息的生命輪回。
“大爺”雖因“亂收費”沒落下好名聲,其實人很熱情。一邊提醒著我注意腳下的石頭,小心滑到,一邊用我聽不大動的方言說著七十二洞的故事。他說,七十二洞是夸張說法,但這片山巒下還有不少這樣的熔巖隧洞,只是沒人敢輕易進洞。說著他要去我的手機,讓我站到另外一個窟窿下的石堆上拍照。頭頂上陽光像巨大的射燈,照亮身體,四周卻是昏暗的一片,腳下是堅硬的煅燒過的火山石,腳旁一棵小樹正努力地向上生長,黑暗襯托著光柱下的葉子格外青翠,生命的頑強盡在眼前。我站在光束之下、石堆之上,忽然就有了站在人生大舞臺上感覺,我是否應該像哈姆雷特那樣道出心靈獨白:生存還是毀滅?
出山洞后,“大爺”指著一條小路說,從這里走過去,可以轉(zhuǎn)到你下車的地方?!按鬆敗睂嶋H年齡比我小一歲,才將花甲之年,但方言實在濃重,我沒完全聽清楚他表達的意思,還是照他說的方向走去。轉(zhuǎn)過一個彎,看到古舊的石屋,我才豁然開朗,“大爺”是讓我走進古老的榮堂村——一個初建于大宋年間,由火山石砌成的村落。
眼前是一片灰黑色,火山石鋪就的狹長小路,泛著青黑色的光,將十幾棟石屋連為一體。火山石壘起的矮墻圈起一個個院落,院中屋子亦是也是用火山石砌筑的,樸素古拙,古風尚存。我在村里隨意轉(zhuǎn)悠,一塊塊壘起的火山石長滿斑駁的苔蘚,青灰色的石頭房子有的屋頂塌陷、屋墻半倒,有的還比較完整,雖老舊但結(jié)結(jié)實實的樣子,像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衰老的體態(tài)還留存著最后一絲倔強。一塊塊不規(guī)則的火山石壘起一個村莊,凸凹多孔的火山石印刻著熔巖凝固時的瞬間,如今又銘刻上一段歲月滄桑的痕跡。
繼續(xù)往西走,沿路隨處可見放置地面上的石棺,這里曾盛行過石棺墓葬。石棺都是火山石制作而成,約兩米長,頂蓋用整塊石板雕成,六面全部是厚約十公分的石板。熔巖上的古村里,先民們世代和火山石相伴,石屋里出生,石屋里長大,死后長眠在石棺里,火山石在荏苒的時光里化作一種生命元素,根植在古村的肌體中,撐起古往今來的日子。
隨著城鎮(zhèn)化的普及,石屋已十室九空。村里人都搬到新村居住了,老村只留下石頭房子。沒人居住的屋子缺乏煙火氣,呈現(xiàn)一絲頹敗,幸好墻頭上、院門里的草木野生生地傳遞著生命氣息,延續(xù)著古村滄桑而孤寂的歲月。
◎南軒村?大瀉瀑布
出租車駛過香蕉林和檳榔樹,七轉(zhuǎn)八拐,終于在田間地頭的一塊空地上停下。前邊已經(jīng)無車道可走,遠處是蔥蘢的山,近前是已經(jīng)收割的稻田,我只好下車。呼吸一口大山里的新鮮口氣,四顧泥濘的田間小路,我疑心走錯地方了,那個隱藏著的大瀉瀑布在哪兒?
二三十米外,一對夫婦正在菜地里勞作。隔著比較遠,我只好大聲喊道:“喂,你們好,大……”田里的女人沒等我把“大瀉瀑布”四個字喊出來,就一指左邊的稻田回道:“在那邊?!蔽翼樦酥更c的方向,沿著田埂向前走去。稻田已經(jīng)收割了,只留一地的稻茬,田頭一片綠植開著白色細小的花,隱隱地能聽到水流“嘩嘩”的聲音。
聞聲尋瀑,水聲響處,大瀉瀑布直墜斷崖。我于恍惚之間好像到了亞馬遜雨林,眼前一條并不寬大的河緩緩流淌,除了天是藍的,云是白的,兩岸盡是化不開的綠,像厚實的綠色織毯,像起起伏伏的綠浪。幾棵高大的樹木立在斷崖邊上,從那一團濃綠中掙脫出來,筆直向上。小河仿佛從綠色的海洋中流出,舒緩而寧靜,然而河水至此遇到了一個十幾米高的斷崖。河水沒有畏懼斷崖的陡峭險峻,輕快地繞過崖上兩塊巨石,一瀉而下,串串珠簾直擊崖底,跌成無數(shù)水花,而后又匯合為小溪,沖刷著黑色的火山石,繼續(xù)緩緩流淌,流向另一片濃綠之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水的品格,然而“不爭”并不是沒有追求,河水奔向大海的腳步無可阻擋,永遠向前,奔流不止。
大瀉瀑布無法比擬“驟止斷崖跌九重”的黃果樹大瀑布,也無法與“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相媲美。它藏身大山深處,沒人為它寫詩繪畫,更無人謳歌贊美,但它并不在乎這些,只一味地流淌,滋養(yǎng)兩岸古老村落里的人們,用它最自然的形態(tài)和幽靜飄逸之美,詮釋著什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品格。單憑這一點,我已折服山野中鮮為人知的大瀉瀑布了。
我接下來的行程是要從南軒村前往美榔村。尋不到交通工具,只能步行,好在不過二三公里的路程。南軒村以及后面走到的美榔村、羅驛村都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古老村落,均隸屬于??谑械某芜~縣。一碧澄江與一黛邁嶺相遇在海島,山水融合孕育出一個個古村落,古韻古風,水木清華。村子里的老宅舊屋也是用火山石壘起,因為我已經(jīng)見識了榮堂村的石屋,而且還將去參觀也是石屋為特征的羅驛村,就沒有進到南軒村里,抄近路沿村外小路去往美榔村,不承想這一路竟成最美鄉(xiāng)村行。
窄窄的鄉(xiāng)路干凈整潔,路邊的石屋滄桑古舊,火山石筑起的矮墻爬滿青藤。一棵棵香蕉樹張揚著蒲扇一樣的葉子,一掛掛青綠色的香蕉掛在樹上,偶有盛開的香蕉花,談不上漂亮,但的確碩大。一行行檳榔樹像哨兵一樣筆挺佇立,一眼望不到頭。早就過了采摘期,偶爾能在樹干上發(fā)現(xiàn)一簇深綠色的檳榔,不知道是采摘人粗心遺落下來的,還是采摘后又長出新的來。北方很少有人喜歡嚼檳榔,但不少人都會記得鄧麗君演唱的那首湖南民歌《采檳榔》:高高的樹上結(jié)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這讓我想起過往的日子和自己的青蔥歲月,萬花筒一樣的繽紛。
村路悠悠,步履閑適,繞過一大片檳榔樹,告別了一群大鵝,與老牛結(jié)伴同行,走過一灣池塘,遇到一群鴨……千年的古村落,青山綠水常伴左右,喧囂、紛爭、榮辱在這一刻都消失的無影無蹤,唯余神清氣爽、怡然自得。
◎美榔村?姐妹雙塔
一走進美榔村,我的眼睛就沒有離開那唯美至純的雙塔。竹影婆娑,椰林伴風,六邊形的姐塔和四邊形妹塔佇立在一灣池塘中,水石清麗,雙塔雋永,像一對素雅的麗人,飄渺地從大宋年間走來,這一走就是八百多年。
宋末元初,村里有一位名叫陳道敘的鄉(xiāng)紳,家境富裕,虔誠信佛。陳道敘夫婦育有二女,長女靈照,次女善長。受父親的影響,姐妹倆都信佛,在輯瑞庵出家。后來,姐姐還俗嫁人成家。不幸的是姐妹先后英年早逝。傷心的父親為留下對一雙女兒的念想,出資在輯瑞庵外捐建雙塔,懷念女兒,超度亡靈。有了雙塔之后,人們膜拜日久,漸漸就有了許多傳說。傳言姐妹倆擁有一個椰殼寶物,放進去幾粒大米就會出許多糧食,放金銀出金銀。姐倆樂善好施,把這些糧食和金銀都施舍給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還有猜測,父親不單是懷念女兒捐建的雙塔,在大宋滅亡、元朝興起的時代背景下,恐怕還有其他不能言說的秘密。我不大在乎這些傳說,只是感嘆雙塔八百年不倒的神奇。輯瑞庵早就毀掉了,連個遺跡都尋不到,而雙塔還在,陳氏父女的故事就能講下去,也許還要再講八百年,賡續(xù)傳承厚重的歷史文化。
心頭纏繞著思古懷遠的情緒,我圍著姐妹雙塔已經(jīng)轉(zhuǎn)了兩圈。雙塔相隔二十米左右,座落于一潭綠水之中,潭不大卻碧綠清澈,與周邊古樹的蒼翠和青草地的綠茵彼此呼應,烘托著雙塔的淳古樸拙。姐塔為六邊形,坐東南向西北,塔身六層,高十七米,造型優(yōu)美。妹塔為四邊形,坐東北向西南,塔身七層,高十三米,精致靈秀。兩塔佇立于高大的塔基之上,塔基、塔身、石橋均采用當?shù)氐男鋷r,也就是火山石。塔的構(gòu)造采用了榫眼凹凸相接,條石干擺疊碼,也就是不粘合,通俗點說就是把石頭像搭積木一樣壘起來,堪稱一絕。塔身上的石刻浮雕精工巧作,栩栩如生,令人驚嘆八百年前的文化藝術水準之高超。
歷經(jīng)八百多年風雨,美榔雙塔依然風姿綽綽?;液谏氖瘲l層層向上,又互為交錯,簇擁著壘起時光荏苒的骨架。風風雨雨磨掉火山石的棱角,還在一些石頭上留下一塊塊淺綠泛白的斑痕,像石上盛開著一朵朵歲月的花瓣。都說歲月無情,其實歲月最有心,它把千年往事藏到石塊石條石縫里,藏在一個不起眼的村落里。
我站在村頭的土坡上,回望雙塔倩影,聽得到風吹翹檐下的風鈴叮當作響,仿佛是為一幀幀回放的舊日畫面配音,古韻悠長,悅耳動聽。云煙飛逝,雙塔依舊,回放的鏡頭定格在而今的村落里,椰樹常青,古榕常綠,美榔雙塔之外稻田飄香。
◎羅驛村?古驛石屋
走進羅驛村,玄武巖的滄桑厚重感撲面而來。牌坊、宗祠、古塔、石屋、古道、老井鑄就古村的骨骼筋脈,蘊含其間的豐厚文化則是古村勃勃的氣血,世代流傳,生生不息。
羅驛村襟江帶海,山青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是一座具有八百年之久的歷史文化古村。因瓊州西路官道驛站位于村旁,古稱倘驛。村外山峰環(huán)繞羅列,“驛道于此,可以羅絡四海商客,廣交天下朋友”,遂取名羅驛。村里有很多文物古跡,概括起來有二祠、三坊、三塔、三橋、九井,此外還有一驛站、二學堂、三古墓、四故居、五碉樓等等,大大小小的不下十多處。
沿著烏黑錚亮的石板路,走在斑駁的墻壁外和翹起的屋檐下,玄武巖壘起的石屋早已人去樓空。唯余祠堂、牌坊、石碑上的木刻石雕,門前威武的石獅,色彩鮮艷的墻繪,半塌的院墻,石凳、石碾,還有破碎的石缸,散落在瘋長的野草中……歲月留下的痕跡,刻錄下過往的日子,藏不住昔日的繁華。
穿過一片樹木,走過羅驛小學,就會看見一座獨具風格的建筑——李氏宗祠。李氏宗祠始建于一七二三年,歷經(jīng)三百多年的風雨依然保持完好,具有鮮明的清代建筑特色。高大的牌樓式的大門彰顯出一絲奢華,進到院內(nèi),兩座石獅分列左右,紅墻黑瓦的宗祠色彩明麗,給以墨色為主基調(diào)的村落平添一抹亮色,耀目顯眼。祠堂照壁上浮雕一只藍色的麒麟,上方有個圓孔,能看見古驛道和村莊四季不同的景色,古人取“包羅萬象”的意趣,暗含開闊眼界之意,打開胸懷,拓展視野,走向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