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根與魂】【暗香】一景三游(散文)
◎前言
今年春節(jié),我沒有回老家過年,而是乘飛機先到西安,再坐高鐵,來到洛陽龍門。
我來洛陽龍門,就是為了目睹有著世界之最的石刻藝術(shù)的龍門石窟。
說起龍門石窟,第一次見龍門石窟,還是我在上小學(xué)的時候,無意間在一本書里翻閱時所看到的。頓時,龍門石窟給我一種神秘之感。也許是從那時起,龍門石窟便印在了我的心里,時值十多年后,我終于來到了心心念念的龍門石窟。
◎神都的一抹璀璨星河
洛陽,因武曌而得名神都。龍門,因石窟而聞名于世。
武則天稱帝,改唐朝為武周,遷都洛陽。在歷史朝代中,她是最特殊的存在,也讓世人記住了洛陽。其實,早在《竹書紀(jì)年》中有過記載,夏朝太康時期,就在洛陽建都,斟鄩便是最早的洛陽古稱。
新春伊始,天朗氣清,到達石窟時,還有些絲絲寒意。但此行龍門石窟,內(nèi)心是熾熱的。因為,我來到了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洛陽,來到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地的龍門石窟。
到達石窟景點,我下了車,一眼望去,人來人往,游人如織。我也跟著人群前行,來到排隊檢票處。
我迫不及待地走進龍門石窟大門,寬大的伊河出現(xiàn)在眼前,還沒等我走近河邊,寒風(fēng)吹過河面,微微穿過人群,不免多了絲絲涼意。河面又波光粼粼,猶如一條水龍,正盤旋在兩山之間,蠢蠢欲動似要飛躍“山門”那般……再步行幾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或大或小的佛龕,有的佛龕里雕刻著佛像,或者是三尊佛像,抑或是空空如也,只有一個佛龕形狀。我繼續(xù)往前走,有兩個一層樓高的溶洞,也雕刻著一尊稍大的佛像,溶洞里雖然有些暗淡,但佛像眼眸清晰,輪廓分明。直至我來到石窟正中間,我站在樓梯下看盧舍那大佛時,那才是最震撼的。為了目睹佛像真容,我緊跟人群爬樓梯而上。這時,一座十幾米高的大佛出現(xiàn)在眼前,我抬頭而望,眼眸半睜半閉,肉髻分明,面部飽滿,是那么地慈眉善目又莊嚴(yán)肅穆。細想在一千多年前的盛唐,將偌大或小的佛像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如此精湛的石刻技術(shù),無不是當(dāng)代至寶啊!
有人說,盧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則天的容貌所雕刻的。之所以會這樣說,那是有跡可循的。武則天的母親崇信佛教,而武則天也會有所感染,這是其一。武則天入宮成為唐太宗的妃子,直到唐太宗逝世之后,武則天被送去感業(yè)寺出家,這是其二。后來武則天被唐高宗接回皇宮,又逐漸執(zhí)掌朝政,再到以“朕”自稱,還造了十八個字,唯有“曌”字被留下,意為:“日月當(dāng)空,普照大地。”武則天,也被稱為“武曌”。而在佛教里佛有三化身,盧舍那大佛便是“毗盧遮那佛”,有著“光明普照”之意,這與“武曌”有著相同之意,這是其三。
不過,這是與不是已然成為歷史,如今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珍惜這些遺留下來的瑰寶。
看完了盧舍那大佛,我繼續(xù)沿著樓梯觀看其他佛龕里的佛像,有的佛像依舊莊嚴(yán)肅穆,有的早已被歲月侵蝕了容貌,也有的佛像沒有了佛頭,聽旁邊的導(dǎo)游講,那是因為在抗戰(zhàn)時期,被侵略者偷走了……聽到這,我直直盯著那缺失了頭部的佛像,這是被歷史狠狠劃過的痕跡,這些痕跡足以讓我們后人深深記住被侵略的歷史,歷史不能遺忘,更不能被抹去。而如今的祖國,不再是那個落后就要挨打,被侵略的國度,而是越發(fā)強大了!
一番感慨過后,我跟著人群,尋樓梯而下,繼續(xù)領(lǐng)略其他佛龕。除了盧舍那大佛,還有其他佛像也很有看頭,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首的龍門石窟,也一度被皇家貴族所用。有孝文帝為祖母馮太后開鑿古陽洞,再有高力士為唐玄宗雕刻阿彌佗佛像等。過往朝代,已然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無法淹沒的,是歷史所造就的文化,是真真實實扎根在祖國大地上的,成為一抹璀璨星河,閃耀在人間里。
◎小巧精致的過往今生
洛陽主要有伊、洛、瀍、澗四條河流。而香山寺,就在龍門石窟斜對面的半山腰上。中間夾著一條河流,就是其中的伊河。相傳,伊河是以商朝宰相伊尹命名的,只因伊尹的母親住在河流的上流。
我走過石窟的盡頭,過了橋就是石窟的對面,再繼續(xù)前行,不久便到了香山寺的石梯入口。窄小的石梯,登石梯而上的游客卻絡(luò)繹不絕,尋石梯蜿蜒陡峭而上,寺廟不高,位于半山腰上。不一會兒也就到了,一個小小的寺門,只能容兩人并行,走進一看,寺廟像是正在修葺一樣,并無游客點香禮佛,而那銅鼎香爐也都蓋著鼎蓋,擺著禁止的標(biāo)語。心想,莫不是這是新建的寺廟嗎?
其實,香山寺并不是新建的寺廟,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廟。
香山寺,始建于北魏時期,印度高僧地婆訶羅法師來唐,是當(dāng)時的譯師之一,圓寂之后,就葬在香山。而香山寺在武周時期也開始擴建,后來武則天也常來到這香山寺,因開辦龍門詩會,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
在唐大和六年時,白居易也捐贈六七十萬貫錢,重修香山寺,并撰寫《修香山寺記》一文。后來經(jīng)過宋金兩朝,寺廟依舊,直至元朝末年開始荒棄。再次修葺是清朝康熙年間,后乾隆皇帝來洛陽游龍門石窟時,也來到香山寺,被香山這座寺廟的小巧精致所吸引,寫下《香山寺二首》,開頭便是:“龍門凡十寺,第一數(shù)香山……”乾隆御碑,時至今日還依舊聳立在香山寺里,成了香山寺一景。
寺廟雖小,但其名聲大噪,留下了許多文人墨客的詩句,如有武元衡的:“眾香天上梵仙宮,鐘磬寥寥半碧空?!眱H僅首句,將香山寺寫得猶如佛家世界,梵音裊裊不絕之境,讓人神往。更有白居易的:“夜來風(fēng)月好,悔不宿香山?!痹娋錈o不對香山月夜美景的稱贊,更是一處歸隱山林的好去處……
在乾隆御碑下方,還有一“別墅”,由于房門緊閉,無法看到房里的布局,只有門匾上寫著“蔣宋別墅”四個大字。原來在1936年,蔣介石和宋美齡在此“避壽”,說是“避壽”實則重要的是壽宴背后的政治軍事。而夫妻二人僅僅在香山寺住了一個來月,別墅便閑置了起來。
香山寺看似不起眼,可卻在這里演繹了過往古今的歷史,從建寺開始至今也修葺了五次,如今的香山寺也煥然一新地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而它承載的歷史故事也逐漸被后人所知……
◎千古詩人的香山居士
從香山寺沿著階梯而下,往出口方向走,右邊便是白園。
白園,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陵墓。
白居易,號香山居士。香山便是龍門的香山,也是白居易晚年定居的地方。
走進白園,也是摩肩接踵,特別是進園的游客很多。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處翠竹,邊上有一蜿蜒小路,曲徑通幽,走臺階而上。小路的兩旁還有依稀白雪沒有化凈,不覺給人一股寒意。這時,左邊有聽泉居,應(yīng)該是居前有一條小溪潺潺流水命名的吧。再繼續(xù)前行還有樂天堂,是介紹白居易的生平,白氏碑刻則是用石碑雕刻著詩句。
最后來到白居易的墓園,墓碑寫著“唐少傅白公墓”,墓園四周是白氏后人雕刻的石碑。有白居易五十三代孫媳、五十四代孫、孫女立石的詩篇,還有新加坡、韓國、日本等白氏后人的立石紀(jì)念碑。從石碑可以看出來,白居易對后人有著深遠的影響力,因此他與李白和杜甫被稱為唐代三大詩人。
唐朝,以詩詞最為盛行,能將詩詞推向鼎盛,白居易是其中一人。白居易一生創(chuàng)下了大量詩歌,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詩篇,如“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币蛭湓庥龃躺硗觯鲝垜椭蝺词?,被說越職,后又遭誹謗被貶江州。因此,他任職多地官員,在蘇州任職時修筑西湖提防,在杭州任職時疏浚古井……他的出現(xiàn),不管是在詩詞上,還是政治上,都在唐朝留下了厚重又濃墨色彩的一筆,因此他的生平也被后人所稱頌。
他在晚年仍舊以“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在龍門時出錢去除伊河的淤泥,讓行船通航;為好友元稹撰寫墓志銘得到的錢,也都如數(shù)修建香山寺。如今香山寺中的老九會堂中,也雕刻著他的石像。
白園成了白居易最終的歸宿,也成為了后人停足懷念他的地方,他生平的影響,還依舊在繼續(xù)被傳頌著,畢竟他可是唐朝“詩王”的存在。
◎結(jié)語
此次洛陽龍門之行,我領(lǐng)略到有著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石窟,有著歷史過往的香山寺,香山更是成為了“詩王”白居易晚年定居的地方。目之所及,皆是景色,更是震撼。
奈何我筆墨尚淺,寫不出它的雄偉壯觀,道不明它的歲月蹁躚。只有了了所見,寫下真情與實意。而龍門石窟的自身光芒,依舊閃爍在祖國的大地上,更是呈現(xiàn)在世界的頂端里……有幸所見,我是驕傲的,更是自豪的。作為華夏兒女,這樣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需要我們不斷地去保護與弘揚!
(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