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根與魂】【寧靜】潮州工藝(散文)
◎木雕
說起木雕,不得不提去年暑假去了潮州開元寺。據(jù)說,潮州開元寺里的木雕工藝,就是潮州木雕的起源,因為潮州開元寺在唐代開元年間所建的寺廟,被稱為“鎮(zhèn)國開元禪寺”。
當我走進開元寺的大門,游客眾多,香煙裊裊,時不時的鐘聲緩緩傳來,不覺心里多了一份寧靜之感。彳亍其中,感受佛家意境。
來開元寺除了祈福平安,最為重要的還有其建筑。開元寺用的是木質結構,在斗拱、屋檐等地方雕刻著簡單的紋樣。由于開元寺年代久遠,個別寺院都在修葺,我也就了了所見而已。不過,倘若想看最為精致的木雕,那必須來的就是海陽縣儒學宮,就是如今的潮州學宮,為古代學子上課的地方。走出開元寺,我來到了潮州學宮。
潮州學宮,宋代始建,明代重修,因此學宮里保留著明代宮殿的建筑風格。走進學宮,最值得一看的就是木雕,學宮的大成殿為抬梁式結構,以數(shù)根木梁支撐宮殿,木梁之間雕刻著蓮花龍頭、卷云等雕刻圖案。其實,潮州木雕在清代才步入鼎盛時期,由于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時期,國家經(jīng)濟得以發(fā)展,而潮汕地區(qū)開始以同姓氏興建宗祠,木雕工藝運用其中,多以金漆著木,彰顯宗祠的華麗富貴,呈現(xiàn)古色古香,金色輝煌的裝飾效果。
宗祠里的木雕樣式多種,裝飾眾多,其用途不同,用于祠堂的裝飾的有匾額、承柱等;用于家用則有屏風、茶幾等;用于祭祀的有神龕、燭臺等;用于觀賞陳列的有龍鳳、百鷹圖等大型木雕裝飾等。可以看出,潮州木雕題材眾多,有飛禽走獸,也有植物花卉等。
潮州木雕一般以樟木為雕刻木材。雕刻技法分別有沉、浮、圓、通和鋸通五種。這是潮州木雕手藝人經(jīng)過常年的日積月累所形成的工藝處理手法。在進行木雕之前,需要先設計好圖稿,再選擇木材,接著需要經(jīng)過三道工序,為鑿粗坯、細雕刻、髹漆貼金。但是有些木雕還需要上金漆畫,并和其中的髹漆貼金兩種工藝最為突出,再將這兩種與雕刻進行融合,形成了另一種雕刻技藝——鏤空雕。
潮州木雕工藝精湛,光彩奪目,精美絕倫,可用可欣賞和收藏的價值。正如藝術家張鑒軒先生所說:“細而不膩、大而不空、繁而不亂、艷而不俗?!睙o不對潮州木雕的高度贊美。
如今的潮州木雕歷經(jīng)一千多年的發(fā)展,形成了潮汕地區(qū)獨有的木雕風格,也成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陶瓷
陶瓷,眾所周知的陶瓷之都,應該是景德鎮(zhèn)。
但是,潮州陶瓷早在六千多前的新石器時代,潮州先民已經(jīng)有燒制陶器的歷史了。而燒制瓷器,則是在唐代高宗年間,因為在潮州筆架山窯址出土的瓷器與唐代窯址出土的青釉平底碗等同類瓷器進行對比,有相近之處。
足以說明,唐代潮州陶瓷也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而筆架山窯址也成了宋朝當時的官窯之一。
記得小時候,不知道父親從哪里得來一對一米來高的大型花瓶,花瓶肚圓大,瓶口窄小,瓶身有兩只孔雀,一只開屏站立,眼睛緊盯前方。另一只沒有開屏,低頭正在覓食。再仔細一看,眼睛、羽毛、孔雀爪等都是凸起的,著色鮮艷,看似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除此,還有一個“蟹籃瓷”,是不是叫這個名字我也不清楚,只記得這個瓷器更加精湛。瓷器整體為“背簍”形狀,瓶身有竹篾形成的條紋,凹凸不平,在瓶口還有一兩只“螃蟹”形瓷器,像是被抓進籃子的螃蟹又爬到籃子口一樣,真是惟妙惟肖,有血有肉。可是,意外發(fā)生了。小時候的一次從調皮,爬上放在“蟹籃瓷”附近的柜子,下來時不小心碰了“蟹籃瓷”,直接倒地碎了?,F(xiàn)在想想,真的太可惜了!
瓷器最為重要的就是其雕刻技術,而潮州陶瓷最為精湛的瓷器藝術品就是雕塑鏤空與提花雕刻技術融為一體,被稱為“通花瓷”。制作“通花瓷”首先在瓷坯體上雕刻需要的圖紋,有花卉、動物與人物等,經(jīng)過高溫煅燒后,再彩繪裝飾花紋,經(jīng)烤花窯繼續(xù)煅燒而成。瓷器彩繪,有釉下的五彩之外,還不斷吸收和引入新的形式和技法。潮州彩瓷顏料逐漸豐富,工整細膩等,后來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陶瓷,也被譽為“潮彩”。
如今的潮州陶瓷種類繁多,也普遍出現(xiàn)在百姓家里了。有日用瓷,如有瓷碗、瓷碟等。還有衛(wèi)生瓷器,如有坐便器、洗手盆等。除此,潮州陶瓷在全國瓷器比賽中多次獲獎,多件瓷器被當做國禮送至國外領導人,榮獲“中國瓷都”稱號,還以陶瓷的大小、輕重等多件工藝品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
潮州陶瓷,是潮汕地區(qū)具有的一種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陶瓷藝術品。
◎刺繡
潮繡和廣繡合稱為粵繡,粵繡也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潮繡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始于唐朝,盛于明清。在潮汕地區(qū)最為常見的繡品是在潮汕寺廟、殿宇里供桌的垂布,有黃布上繡著著童男童女,紅布上繡著祥瑞,或是花卉等等。
據(jù)說,潮州刺繡曾在南京舉行了全國第一次勸業(yè)會中,有《蘇武牧羊》《郭子儀拜壽》等繡品獲獎,其中二十四人參與此次比賽,皆為男繡工,被譽為“刺繡狀元”。
潮繡繡品種類繁多,有天上飛,水里游的,地上走的,各種各樣的植物花卉。繡品分為日用品、祭祀品和戲劇服裝。潮繡還跟其他刺繡有兩點不同,這兩點也成為潮州刺繡最獨一無二的。
一是,有獨特的浮雕墊高繡法。除了傳統(tǒng)的其刺繡工藝分類有絨、線、金銀線、金絨混合繡四種。有繡法繡、墊、貼、拼、綴五種,針法有墊棉過金針、雙丁鱗等二百余種。在潮繡中,經(jīng)過多代傳統(tǒng)手藝人的摸索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浮雕墊高繡法。此繡法粗獷雄渾、金碧輝煌,裝飾性強。如潮繡代表作《九龍屏風》除了用到的五種繡法,其中就含有浮雕墊高繡法,使繡品龍的形象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
二是,潮州抽紗。潮州刺繡融合西方刺繡的抽通技藝,經(jīng)過不斷探索與實踐,最終中西合璧結合一體,形成如今的潮州抽紗工藝。潮州抽紗技藝精巧,輕盈淡雅,圖案栩栩如生,可繡品絲巾、床罩等日用品,也可以作為陳設品等。如在1972年,周恩來總理把潮州抽紗中的玻璃紗臺布,作為國禮送給伊朗王后。
英國藝術家波西爾在《中國美術》中寫道:“中國人長于刺繡花鳥,而廣東人于此技術尤為專長……”可見潮繡已聲名遠揚,遠至海外。
◎花燈
潮州上元節(jié)鬧花燈,源于隋朝,經(jīng)朝代更替,逐漸成為潮州地區(qū)的民間工藝品。
上元佳節(jié)鬧花燈,似乎在每個地區(qū)都有的活動。但是潮州上元節(jié)鬧花燈可不是僅僅三五天,而是十來天,且花燈樣式繁多,形態(tài)各異,圖案不一,各有寓意。
潮州花燈有兩類,一是掛燈,二是屏燈。掛燈就是掛在房門懸梁等處,而屏燈就是大型陳設的花燈。這兩種花燈的制作還不大相同,制作掛燈,采用竹篾、鉛絲、板條等材料,再扎作、搭制成各種燈色骨架。比如圓燈籠骨架、宮燈骨架等。接著再糊上白紙、紗綢等,最后再著色其燈上。
屏燈制作先弄屏座,再用玻璃框罩按進屏座,或是用竹條框邊,搭成需要骨架燈,其中最為精湛的屏燈,就是“花瓶”燈,其燈外表為曲面,制作更為復雜,制作完成后有將近一人之高呢!弄好框架之后,就進行彩扎、繪畫等,外表多以山水、樹木山石、亭臺樓榭,也有的人物故事等。制作好的屏燈就像是一幅立體的山水畫、抑或是一個歷史人物故事。
去年暑假,我回潮州去姐姐那小住了幾天,有一天晚上姐姐說閑來無事,就帶我去她們隔壁鎮(zhèn)上公園逛逛。那時恰逢暑天,公園里人山人海,但在人群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公園正中間的那盞大屏宮燈了。屏燈散發(fā)出靚麗的光芒,燈身有多面,繪畫的有人物、山水、植物花卉、還有詩句等。我仔細一看,這詩句不就是韓愈所寫的嗎?經(jīng)過詢問附近的長輩才知道,這盞大屏宮燈就是為了紀念韓愈的,畢竟他在潮州為官八個月,為潮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紀念他是應該的!
在今年春節(jié),在汕頭小公園舉辦了元宵燈會。有驚艷的掛燈、有栩栩如生的龍柱、還有中山紀念亭變成了大型的“走馬宮燈”等等。不禁吸引了無數(shù)人前往,有的還換上古裝,不覺讓人夢回古時,感受古時的燈會盛宴……其實,這樣的元宵燈會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曾出現(xiàn)過,在《班曲荔鏡戲文》有句“三街六巷好燈棚……”等唱詞,可以看出當時的潮州花燈是何等繁盛。
如今的潮州花燈,早已成為潮汕地區(qū)特有工藝藝術品,在2008年也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
(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