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齊魯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齊魯·春】生活的痕跡(散文)

精品 【齊魯·春】生活的痕跡(散文)


作者:邵桂香 童生,579.78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804發(fā)表時間:2024-04-30 15:28:07

劉栓柱剛把媳婦劉紅梅從老家接來,當二牛聽說他們沒地兒住的時候,就帶著劉栓柱順著單身宿舍后面崎嶇的山路,七拐八拐地往上走。
   那是上世紀80年代初,一路上,半山坡間稍微平點的空地上都是密密麻麻,橫七豎八依著地勢蓋的破草屋,或是爛土坯墻的低矮房子??肯曼c的平地上,也有或紅磚、或藍磚修建的一排排整齊的家屬區(qū)。還有門口是弧形的,窯洞式的平房,那是礦上給有戶口的職工蓋的。窯洞式的平房是因為當?shù)厝讼矚g住冬暖夏涼的窯洞,里面也加固成窯洞的弧形屋頂,據(jù)說是當時按照蘇聯(lián)援建的模式建造的。由于房子較小,家家戶戶都在自家前面蓋有簡易灶房,屋后搭起煤棚,結果每一排的房檐都挨得都很近,有的地方剛能走過去一個人。
   這些一排排平房一般是相對蓋的,一大片連成一個大雜院,十分接地氣。墻壁隔音效果差,誰家兩口子打架,誰家小孩子哭鬧,聽得一清二楚,甚至連打嗝放屁都聽得見。私自蓋的廚房挨得很近,一到飯點,鍋碗瓢勺,叮叮當當?shù)慕豁懬线h都聽得到,從誰家門口經(jīng)過時,光從里面飄出來的味道就知道這家做的啥飯。特別是到了夏天,飯做好了,在門口的一小片空地上灑點水,壓住塵土不讓飛起來,搬來小方桌一家人就開始吃飯,鄰居也可以隨時端著飯碗過來邊吃邊聊。
   平房內(nèi)是沒有水管和獨立衛(wèi)生間的,一片才有一個水管和公廁,而且是建在平房最后面,距離較遠的地方。水是定點放的,平時水龍頭鎖著。一到放水的時候,放水員放開嗓門一聲吆喝,幾排人家都聽得到,于是,大家呼朋喚友,提著扁擔、大桶、小桶、水壺,叮叮當當去排隊接水,接滿后或擔或提的匆匆往回運,一路上都是濕漉漉的痕跡和鄰居互相打招呼的聲音。
   公廁一般蓋在平房后邊的空地上,大老遠都聞到臭味,上廁所比較麻煩,清晨和飯點后得排隊。到了夏天,蒼蠅亂飛,蛆蟲亂爬。
   每天一到放學時間更是熱鬧,一群群孩子湊在一起,在平房旁的空地上巷子里捉迷藏,跳方格,丟沙包,推鐵環(huán)、躲貓貓、打三角……叫喊聲、嬉笑聲、爭吵聲好不熱鬧。
   由于平房間的空隙很小,一下雨。雨水沿著房檐往下流,下面就成了小水渠,走起來十分泥濘,于是就有人放磚塊或墊爐灰。一到冬天,又結成厚厚的冰,走起來比較滑。
   劉栓柱他們沿著蜿蜒的土路再往上走,是清一色的草棚和墻壁坑坑洼洼的土坯房。低矮簡陋、破落不堪的土坯房,墻上一塊塊斑駁脫落的泥巴,像悠悠日月的碎片,記錄著歲月的滄桑和漫長。沿途,他們看到有人正在打土坯,準備曬干了蓋房用,他們好奇地圍著看了好一會兒。
   據(jù)說土坯房墻體厚實保暖,在土坯房里生火做飯,不怕煙熏,不怕灰塵,冬暖夏涼。蓋土坯房和磚房相比起來,由于土坯不用買,就地取材,雖然干起來累點,但能省不少錢。土坯一般都是自己打的,打的時候,先用四棱形的四根長條木棒做一個長方形的框子作為模具。其中三根用釘子結實地釘在一起,一根短的是活動的,不用釘在一起。這框子長,大約一尺半,寬是長度的三分之二,厚度差不多五公分。再做個石錘,就是找到一塊碗口大、平底的圓石頭,中間打個眼,穿一根鐵锨把樣粗細的木棍。打土坯的工具就做好,可以打了。
   找一個土層比較厚實的地方,用鐵锨和撅頭除去上邊一層熟土,露出潮濕的生土就可以用。再找一小塊平整的地方,把做好的木框子放在上。打的時候得弄一筐子生石灰,先撒些生石灰在底部,是為防止土坯打好以后粘連,再用鐵锨鏟幾锨半干的土往磨具里頭放,然后用石錘在上面用力砸,把松軟的土砸瓷實,砸平整,用腳剔除多余的土之后,踢開活動的那根木頭,再把其余的框子取下來,就出現(xiàn)個類似大磚頭樣的土坯模型,這就是打好的土坯,把潮濕的土坯輕輕搬起來,橫著立起來放到一起,每塊之間要留空隙,防止黏連,也為了通風,干的快些。土坯曬干后就可以蓋房子用了。有條件的可以在打土坯的時候,在土里摻點切碎的麥草、稻草、頭發(fā)什么的,增加強度,這樣打出來的土坯更加結實耐用。
   由于黃土高原黃土的粘性比較適合打成土坯,所以很多地方,特別是農(nóng)村,都可以看到土坯蓋的房子和圍墻。
   劉栓柱他們站那看了很久,看得躍躍欲試,很快學會了。過了一會兒,大家繼續(xù)再往上走,在通往山頂?shù)男逼律峡吹揭粭l岔道。二牛領著大家又順著岔道進去,這岔道實際上是一條路,中間被一條兩三米寬的水溝隔開,也把路分成兩條。水溝兩側是順著水溝形成的蜿蜒小路,再往里,兩側是高聳,裸露著黃土的山脈。山根下稍微平整點的地方都打有一兩孔窯洞,窯洞口被煤煙熏得黑乎乎的,里面住著的人家,不用說,都是煤礦工人的家屬,二牛的哥家在這條叫東溝的中間住著。
   劉栓柱想在這溝里找間房子或窯洞住,但是根本沒有多余的,這讓他很失望。回去后和張紅梅商量這件事,紅梅也很失望。但是,每天和幾個單身大老爺們擠在一起總不是事兒。她想,別人能自己蓋房子,自己為什么不行呢?可又想到,栓柱每月下井的工資的確不少,但是老家還有一群老小,日子艱難,還等著他們接濟呢,蓋房子得一大筆錢。這樣想著,突然又想到,何不讓栓住自己也打孔窯洞住呢?她把這想法給栓柱說了,劉栓柱高興地叫到:“我怎么沒想到呢?!”
   第二天下班,劉栓柱把紅梅的想法給他一個堂哥說了,堂哥是個熱心人,愿意幫他出謀劃策一起干。溝前面平點兒的地方都住有人家,他們只好在溝的最里頭找到一塊平坦的地方,看著結實高聳的土山崖比較適合打兩孔窯洞,就確定下位置。
   說干就干,劉栓柱他們找來撅頭、洋鎬、筐子、草帽、鐵锨、高低凳子、架子車等工具,劉栓柱和堂哥規(guī)劃好尺寸,仿照著鄰居的窯洞開始大干起來。每天下午下班吃過飯,他們就來挖上幾個小時。
   山坡土質(zhì)粘硬,挖起窯洞來很費勁,有時候一撅頭下去只挖到山杏般大的一小塊硬邦邦,深黃色的土塊下來。這倒是好事,土質(zhì)硬,說明挖的窯洞才結實。兩個二十來歲的漢子,天天流著黑汗,干了兩個多月才打好了兩孔四米長,三米多寬的窯洞。期間,張紅梅也不斷地抱著兒子劉勝利,來看窯洞的進展,經(jīng)常送點開水,干糧什么的。窯洞打好后,劉栓柱又借來大石錘把屋內(nèi)地面砸瓷實了,又買來紅磚鋪上。院子用鐵锨鋤頭收拾平整。等兩孔窯洞打好,也到了秋天,為了防止窯里太冷,把兩孔窯洞從中間打通,右邊的那孔整個搭成了個將近一米來高的土炕,窯門整個封死,門口盤個大土爐子用來燒炕。后來等兒子劉勝利長大點,又在炕上用單磚隔一道墻,左邊留個小門。晚上,劉栓柱兩口子睡里面,兒子劉勝利睡外面,這是后話。
   劉栓柱一家三口歡天喜地搬進新窯洞,這個冬天,他們就在窯洞里過了個溫馨年。
   等到兒子劉勝利長大點的時候,為了能多掙點錢,增加收入,張紅梅在礦上報名干起了拉架子車的臨時工。工作任務就是在選煤樓旁的矸石山上,把自燃變紅的矸石裝到架子車上,拉到溝邊倒到下邊等著運走的卡車或馬車上。據(jù)說卡車把這些紅石矸拉到水泥廠做城建筑材料——水泥。張紅梅每月能掙上二三十元補貼家用,頂上劉栓柱大半個月的工資。
   劉勝利在這個溝里度過了他快樂的童年、少年、甚至一段青年時光。
   劉栓柱他們住的那條溝在梅園礦的東面,所以叫東溝。東溝不很長,中間是條不寬的水溝,以水溝為界,兩側的土山坡窯洞里各住著二三十戶人家,兩邊合起來也就五六十戶。
   進溝的路是一路慢上坡的土路,坡倒不陡,越往里走,路越窄,一直延伸到溝的盡頭。越往后,住的人家越稀少,以至于到最后,水溝沒了,也沒有了人家,只剩下窄窄的一條小土路,被光禿禿的山擋住。這條路晴天還可以,家家戶戶門前的院子都掃得干干凈凈。但是,一遇到雨雪,道路泥濘難走,到處是水坑和稀泥灘,必須穿橡膠雨鞋,否則的話,穿著布鞋的腳陷入泥里,拔都難拔出來。經(jīng)常都是,腳是從泥里拔出來了,鞋卻陷在泥里,甚至被泥埋住了找不到。
   當時,幾乎家家都把火塘里燒過的,冒著煙、沒冒煙的爐灰,灑在門口,墊在泥坑里,堆進水坑里,防止路滑。冒著煙的爐灰倒進泥坑,“呲呲”地響著熱氣,一股熱浪立刻升起,然后消散,干燥的爐灰迅速吸收了泥水變濕,腳踩在吸飽了雨水,濕的爐灰上,酥軟、松散的灰渣沙沙作響,鞋子就不會陷進泥里。也有的人家用爛磚塊、石頭,在泥濘的路上擺上歪歪扭扭的一溜,方便鄰居們行走,可是在沒有住戶的地方還是很泥濘。
   溝里的住戶絕大多數(shù)是礦上的職工,老婆孩子沒有戶口,即便是有戶口也是臨時戶口。那時候買糧憑的是糧本,糧本是用戶口本辦的,沒戶口本當然也就沒有糧本,沒糧本就得買高價糧,高價糧比糧本買的平價糧貴出許多。臨時糧一般供應的比較少,人口多的家庭常常不夠吃。
   雖然東溝住的大多數(shù)人家生活條件都很差,但那里卻是個美麗的地方,是孩子們的天堂,從小生活在那里的劉勝利,童年是快樂的。
   那時候,漆水市才成立不久,隨著西北大開發(fā)的進展,各地的打工者和建設者源源不斷地涌來,市政各種設施難以跟上。學校也是一樣,教室不夠用,桌凳也不能滿足。沒有桌子,小學一至四年級學生都只上半天課,功課很少。雖然一個年級有好幾個班,可是一二年級和三四年級是互相搭配著,兩個班共用一個教室。這周一個年級早上上課,另一個年級下午上,下周換過來。這樣都只上半天課,有一半玩的時間,小學生也不覺得累,很少有厭學的。那時候小學沒有六年級,到了五年級,是畢業(yè)班,學校抓的比較緊,全天上課。
   每天,劉勝利背上張紅梅給他做的粗布小書包,提著兩條腿的簡易小板凳,和溝里的一大群大大小小的學生出溝,過鐵路,穿馬路,走上快半個小時一起去上學。他們書包里一般只裝著兩三本薄薄的課本和兩三個作業(yè)本。書通常只有語文和數(shù)學,都是本省自己編的教材。本子也只是生字本,算數(shù)本。到了三年級,增加了美術和常識課,學校還教寫毛筆字,于是又加上大字本和美術本,作業(yè)又少又簡單。到學校后,坐自己帶的小凳子,學校的長條凳子當桌子,兩個小學生共用一條長凳子,書包往長凳子自己這邊的一頭一掛就開始上課。
   每天放學后,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和鄰居家的孩子們瘋玩。春天里,溝畔上凡是能長草的地方都開始泛青,不久便碧草盈盈,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整條溝都朗潤起來。間或住戶們在窯洞門口種的一兩棵槐樹、楊樹、柳樹、梧桐,身姿婀娜,給各戶遮陰擋風。孩子們慢慢脫去棉衣,身子輕快起來。
   三月,當春風裊裊,楊柳依依,斜陽杏花翻飛的時候,劉勝利他們開始放風箏。有的家長打起糨糊,幫著自家的孩子,用從掃帚上拽下來細竹棍或草棍,用線繩綁在一起搭成風箏的骨架,再用報紙、書本、作業(yè)本的紙張粘在上面,糊成風箏。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風箏都是孩子們自己做。有條件的還會花上一兩角錢買點五顏六色的彩紙,做個與眾不同的彩色風箏。風箏做好后,拉到東溝兩側山上塬畔的麥田里放。于是,色彩繽紛的大小風箏拖著長長的尾巴在藍天上飄揚,下面看的、叫喊的、歡呼的、跟著風箏使勁地跑呀跑的,甚是熱鬧。
   有曲曰:
   【仙侶一半兒放風箏】
   春風送暖草常青,細雨催花花易盈。手拽風箏塬畔行,放風箏,一半兒追隨一半兒領。
   在那缺吃少穿的歲月,每年到了夏秋,山上的農(nóng)民可就遭殃了。一群一群礦上破衣爛衫的孩子們跑到山上偷桃、摘梨、揪麥穗、甚至偷玉米棒子。農(nóng)民看得很緊,也常常把偷東西的孩子攆得四處亂竄,也有逮住的,逮住的通常是挨一頓暴打。老實的孩子會跟在家長后面薅野菜、拾麥穗補貼家用。劉勝利就是這樣的孩子,他從小就柔弱、膽小、靦腆。他不會和東溝里的孩子們爭斗,也絕不會給張紅梅添亂。在大人眼里,他是個叫人省心的好孩子。
   每年五月左右,洋槐花開的時候,漫山遍野便蹦發(fā)出盎然生機,那四溢的清香,真令人陶醉。在槐花還是米粒般大小花骨朵的時候,貧窮的礦工家屬就開始摘下帶著嫩葉子蒸著吃了。
   其實我國不少地區(qū)有蒸食槐花的習慣,槐花不但可食,也是一味良藥。有些中藥里就含有槐花。醫(yī)書上說,槐花性涼味苦,有清熱涼血、清肝瀉火、止血的作用。富含蘆丁、槲皮素、槐二醇、維生素等物質(zhì)。蘆丁能改善毛細血管的功能,保持毛細血管正常的抵抗力,防止因毛細血管脆性過大,滲透性過高引起的出血、高血壓、糖尿病,服之可預防出血。還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適用于大腸癌患者引起的便血,血色鮮紅,以及癌術后便血等癥。
   槐花剛開的時候,那嬌小淡綠的洋槐花點綴在綠葉間,那耀眼的白色,隨著日子漸進,槐花在碧綠的葉子間,顯得清麗素雅。清晨,縷縷清香裹著暖暖的朝陽,在晨風中氤氳,勾引著饑腸轆轆的人們,令人讒涎欲滴。梅園礦附近住的家屬們,從槐樹剛結出淡黃色,米粒大小還泛著綠的花骨朵開始,就有人爬到樹上摘,等不到滿山清香的時候,花已經(jīng)被饑腸轆轆的人們連同嫩葉一起摘下來,摻著面粉撒上鹽蒸熟了塞進饑餓的肚子里去。

共 11913 字 3 頁 首頁123
轉(zhuǎn)到
【編者按】被時光暈染過的年代,總是分外動人。那些遙遠歲月里的人,事兒,花香,在筆下漸次走出時,已經(jīng)有了不同的意味。那是懸掛于心頭的一抹柔情與牽掛,不管痛還是歡樂,都值得一品再品,永久珍藏。文章有著分明的質(zhì)地,飽滿的內(nèi)蘊,讀來溫潤怡人。窯洞、綠皮火車、如海般的槐花,香辣的蒜泥味兒,深入一個人的骨髓,成為他一生抹不去的痕跡與獨特記憶。作者的文筆曠達鮮活,敘事流暢從容,對環(huán)境的描摹尤其真實周到,一個個鏡頭的轉(zhuǎn)圜切換間,給人以強烈的現(xiàn)場感。寫作猶如烹飪,能夠把各種不同的素材,各種不同的場景,不同的人物,糅合至一處,卻不顯凌亂,反而色香味俱全,還能凸顯出素材各自的特性與特色的,便是成功。顯然,這篇作品做到了。無論是對平房環(huán)境的描寫,還是對人物狀態(tài)的拓印,都有著不俗的表現(xiàn)。一篇生活氣息濃郁,有著原汁原味人生況味的作品。推薦賞閱!【編輯:紫玉清涼】【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05020005】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紫玉清涼        2024-04-30 15:30:09
  特別喜歡這篇散文,洋洋灑灑萬字,卻肥瘦相宜,讀來過癮。對老時光的駐足并記錄,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兒。祝福老師,期待更多佳作!
紫玉清涼
2 樓        文友:紫玉清涼        2024-04-30 15:32:10
  生活的痕跡,生命的痕跡,都值得我們?nèi)ビ涗?,去懷念。老師文中的一些提及,讓我想起一段不平凡的日子,本來已?jīng)深埋時光深處,現(xiàn)在忽然都想起來了。拜讀老師佳作,遙祝一切安好!
紫玉清涼
3 樓        文友:成敏        2024-04-30 19:24:55
  生活,是一團麻,總有那解不開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杯酒,包含著多少酸甜苦辣。一篇佳作暖文,非常耐人尋味,點贊!感謝老師賜稿,問好遙握!
4 樓        文友:土木禾刀        2024-05-01 20:42:25
  生活是值得記憶的,過去是值得留戀的。那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村一路,都值得你去回味,你去咀嚼。平凡又平淡的生命,卻能給人以感觸,給人以感動。邵桂香老師的這篇散文,灑灑萬言,讀來卻不覺得拖沓,反倒越讀越有味道。熟悉的事情,真切的感情,自然的文筆。欣賞老師佳作。
5 樓        文友:萬重山        2024-05-03 13:14:20
  作品通過敘述這五個故事:1,二牛幫劉栓柱夫婦找住房;2,沒有多余的住房,劉栓柱堂哥幫他們夫婦挖窯洞做住房;3,劉勝利只上半天課;4,劉勝利與小伙伴玩風箏,做風箏;5,礦工家屬把槐樹的花和嫩葉作為物質(zhì)匱乏年代的填飽肚子的食物。反映了上一個世紀八十年代物資匱乏時,老百姓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是仍然保持一種不被困難嚇倒的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作品結構清晰明了,語言流暢精煉。主題充滿正能量。
   佳作欣賞學習點贊。
6 樓        文友:陳雨        2024-05-14 16:33:06
  這散文真長
始終相信,只有文字才是點燃生命的火柴。
共 6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