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父與子論(隨筆)
小時候父親是天,無比高大;小時候父親是山,無比偉岸;小時候覺得父親像軍人,無比威嚴。
在兒子眼中,父親就是無與倫比的存在。
幼小的時候,父親掌控著你,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他說了算,雖然有時候他也會尊重你的意見,但如果你的意見與他相左,而且他又覺得他的意見十分正確時,基本上都得聽他的。
至少年時代,兒子雖然也想跟他分庭抗禮,但是明顯力量不夠,兒子的經濟上不獨立,兒子的思想也不夠成熟,兒子的為人處事不夠干練,兒子的表達不夠準確。這時候的兒子如同一棵生命力旺盛的小樹,而父親就像圈著兒子的一道石墻,既扶持著兒子,又不讓兒子恣意生長,兩股強大的力量僵持著。
到了青年時代,兒子這棵小樹已然長成了大樹,而且明顯突破了父親圈著的那道石墻,而石墻對于大樹支持和束縛的力量都越來越小,倒是那棵樹顯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父親如一只老鳥,兒子是一只剛成年的鳥,父親雖然也想干涉,但是兒子的翅膀已經硬了,只是兒子有時候飛翔的姿勢不夠正確,他仍然會給你中肯的建議。
等兒子到了中年時,父親已經老了,而兒子也已經為人之父了。那圈著兒子的石墻已經破碎,它已經沒有了再禁錮兒子的力量,也缺少了支持兒子的能力,兒子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老了的父親仍然想掌控能夠掌控的東西,但是他也顯明感覺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兒子比他更強大,懂得更多,父親更多的時候只能保持沉默;甚至有時候因為意見不正確被兒子反駁,父親也終于明白自己老了。
兒子在走向老年時,而父親已經垂垂老矣。那些曾經支持和禁錮兒子的石墻已經完全散落,化為了沙子,兒子以為不會再受到那些由石墻風化而成沙子的影響,實際上兒子還依然還從那些沙子中不知不覺地汲取著營養(yǎng),父親的影響實際已經滲入兒子的血脈。
父親曾經掌控著這個世界和兒子,父親又最終會被淘汰;但是父親這個角色永遠都在,因為曾經的父親雖然會老去,但是曾經的兒子卻會成為父親。父親與兒子的強大是一個此消彼漲的關系,人生就像一條拋物線,從弱小到強大,然后又會變得弱小。
父親與兒子是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幼小時,父親是那樣強大,如同一棵大樹為兒子遮蔽風雨;像一頭雄壯的獅子,處處保護著兒子;但是當他老去,又成了兒子保護的對象。父親與兒子的矛盾一直都在。父親有父親的思想,兒子有兒子的觀念,而這個世界上思想是難以統(tǒng)一的。父子最和諧的時候大概是在兒子小的時候和父親已經很老的時候,這兩個時間段剛好是兒子力量最弱小而父親最強大,父親力量最弱小而兒子最強大的兩個極端時間點,對方剛好充當了保護的角色,因而矛盾倒是最少的時候,相反在兒子成長及兒子成年時,父親兒子兩者都顯得很有力量時,那種對抗會成為最大的對抗,以至于成為父子間的戰(zhàn)爭。
德國漫畫家埃·奧·卜勞恩創(chuàng)作的連環(huán)漫畫《父與子》曾經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是幽默與親情的漫畫代表作。我深刻記得小時候看的當時很流行的《故事會》里就經常刊登《父與子》漫畫,我當然不知道是一個德國人畫的,也更不知道它產生的歷史背景,而且時至今日,連《故事會》也尋覓不到了……漫畫里的兒子年齡設定為三歲,也是最好玩的時候,所以父子之間顯得而溫情而有愛。
父親眼中的兒子時常變化著,從襁褓里的嬰兒,到蹣跚學步的幼兒,從背著書包的小孩到英俊瀟灑的少年,再到風姿卓越的青年,上個月還不會走路,可是這個月就會了,前幾天還不會做的動作,現(xiàn)在卻會了,昨天還沒有聽他說過的詞,今天卻從他嘴里冒出來了……兒子稍有些進步,父親就以為兒子能成大才,專才,跑得快就以為可以成運動員,會唱歌就驚喜將來家里會出一個歌唱家,可是兒子一犯錯誤,叛逆,父親又感到煩惱,困惑,如果兒子完全超出了父親忍受的底線,父親又不免要懷疑人生了。
兒子眼中的父親卻是一成不變的樣子。兒子看父親,幾天來,幾月來,甚至幾年來,都是這個樣子,對于孩子來說變化實在太小太少了,直到有一天自己長大了,而父親已經很老了,兒子才真正的感覺父親是真的老了,好像變化僅僅如此——父親就是在不停變老但卻找不到其他的變化。父親并非沒有變化,其實他隨著兒子的成長而變化,他也成長著,好學的父親會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父親,他要跟上兒子的腳步,在不同的年齡段跟著兒子一起進步,而只是兒子沒有覺察到罷了。
父親的愿望是傳承,兒子卻希望改變。我們在許多文學作品和歷史人物中看到,父親大都希望子承父業(yè),特別是那種比較成功,有些產業(yè),有所作為的人;兒子如果弱于父親,他有可能聽從,但是強于父親,則可能更希望改變,于是矛盾就產生了,甚至走向尖銳化。
父親喜歡為兒子規(guī)劃,兒子卻渴求擺脫束縛。父親有時會把兒子當作私有物品,既然是自己的,那就得聽自己的,你不聽我的,那對不起,首先我可能對你經濟上進行斷絕,你還不悔改,那有可能連父子親情都斷了,以這樣的籌碼來逼兒子就范,有的兒子可能妥協(xié),但有的兒子卻不一定妥協(xié),矛盾的產生就不可避免了。父親總是以自己既有的經驗對兒子進行規(guī)劃,現(xiàn)在某個行業(yè)不錯,將來兒子就從事某方面的事業(yè)最好,但是事易時移,社會在變化,兒子在長大過程中,接受的有可能是完全異于父親的觀點,哪里會聽父親的安排呢?
我們看古希臘神話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幾代神王都被他的兒子取代。第一代神王烏拉諾斯,因為預言他將會被自己的兒子取代,所以他將自己的兒女一出生就送進了地獄,但是他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兒子克洛諾斯推翻,并被他閹割;但是克洛諾斯也遭受著同樣的命運預言——他也將被自己子女推翻,于是克洛諾斯在自己的子女一出世之后就將其吞進自己肚子里,但是幸運的是宙斯得到了母親庇護而幸免于難,宙斯用計謀取得克洛諾斯信任,并給克洛諾斯喝下特制藥水,克洛諾斯最終吐出了吃進肚子里的孩子,幾個孩子聯(lián)合起來推翻了克洛諾斯的統(tǒng)治,宙斯成為了新一代的神王。后來普羅米修斯也預言宙斯將與一位女神結合而生下兒子,從而被兒子取代,宙斯擔心預言真的實現(xiàn),想盡辦法讓普羅米修斯說出那個女神的名字——海洋女神特提斯,宙斯雖然是個花心大蘿卜,也對特提斯唾涎三尺,但是為著權位計,他最終克制了自己的情欲,也避免了預言的發(fā)生。
父親與兒子竟然不能共存,這實在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為什么希臘神話對父親與兒子的關系要做如此的命運安排,我個人的理解大抵是古希臘人也意識到了傳承與變異的關系,變異的力量大于傳承,父親被兒子取代是不可逆變的事實,即便父親知道自己將會被兒子取代他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雖然父親曾經強大過,但他還是要衰弱下去,最終被兒子取代,一代一代的螺旋發(fā)展,這是必然的規(guī)律。
我想,自然界、社會之所以如此安排,大約是為了生物與人類的更好進化與發(fā)展。
在父子相處上,我們懂得這些父子關系,更好地處理之,避免沖突,希望在柔性相處的過程中,更迭進化,這是我們能夠接受的方式。沒有傳奇式的父子關系,一樣可以得到最好的相處和變化。做一個好父親,也做一個好兒子,這個“好”,一定是不斷改變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