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承】破洞新潮(隨筆)
新衣服上故意磨出洞來,使其破爛不堪,便成了“破洞牛仔服”。據(jù)說這是從美國傳來的,是美國年輕人的一種時裝追求。這衣服雖然破爛,但其中蘊含的有效勞動卻比那些新衣服要多得多,是在新衣服的基礎上增加機器或人工打磨工藝后制成的。
這種衣服穿在身上,和街頭流浪漢形成了一種沒有反差的巨大反差。沒有反差是這衣服和流浪漢身上的衣服的表面臟破程度看起來都差不多,反差巨大是他們眼睛里的光芒不同:流浪漢的眼睛里發(fā)著呆滯、仇恨、自悲、暗淡的光芒,而“破洞牛仔”們的眼睛里發(fā)著的是冷酷、高傲、頹廢、摩登的光芒。
為什么要把新衣服磨破做舊,很多人都弄不明白其原因,因為實在太復雜,政治的、經(jīng)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家庭的,乃至個人學識、閱歷、興趣和偏好,可能都參雜其中。我的看法,這些因素都是存在的,但個體個性價值的彰顯與社會等級分化和貧富差距的加大之間的沖突,不能不說也是一個原因。
美國是一個標榜民主、自由的冒險家的樂園,又是一個貧富差距巨大的國家。到拉斯維加斯的機場和賭場逛逛,就能感受到這種差距。紐約、華盛頓、休斯頓的大佬們,下午開著飛機來這里消費,賭到興盡,再開著飛機返回,和國內(nèi)同城打的出去吃頓飯一樣。而那些中低產(chǎn)階層的人,不用說專門出去賭博,就是出去旅行一趟,也要算計算計當月的收入。我的幾個同學在美國生活,他們雖然比國內(nèi)過得富裕,但一家三口回趟國的機票錢也是需要計劃的。
富人不僅有自己的飛機、游艇、莊園、別墅和保鏢,還有自己層次的生活方式。比如穿衣服,有的人只看到美國的馬克斯、比爾蓋茨穿著一件汗衫,但實在不知他們那汗衫的價值。我曾想在紐約曼哈頓大街的衣服店買幾件汗衫,帶回家作為給妻子和孩子的出國禮物,最便宜的一件99.9美元!好一點的199.9美元,1999美元的也赫然掛在那里。陪同的翻譯和我說:“買幾件吧,機會難得,下次還沒準什么時候來呢。這汗衫絕對貨真價實,大人物和明星們都把這當作一次性用品店呢?!彼脑挵盐殷@得只吐舌頭,購買的念頭一下飛到了九霄云外,這也太貴了吧,還是一次性用品?那時的匯率是7元,將近700塊錢買一件汗衫,即便我舍得買回去,家人也舍不得穿。
這就是差距。美國是一個個性張揚而且個性自由的國家。有錢的,可以把1999美元一件的汗衫當作一次性用品使用,每天換一件;沒錢的,一件廉價的汗衫會穿很長時間,直到破出洞來。相比之下,沒錢的就對這社會、對這有錢的產(chǎn)生出阿Q精神般的不屑,生發(fā)出一些內(nèi)心不平衡,但卻能平等對抗的念頭來。怎么對抗?除了提溜著槍到處惹是生非外,也不乏心理較量的手段。你富人可以每天穿新衣,我沒有每天穿新衣的經(jīng)濟實力,我就每天穿破衣,并且我把新衣先磨破了,這種勇氣、志向,再籠罩上頹廢藝術的氛圍,自然會得到社會的同情甚至鼓勵,一些底層打拼上來的明星也推波助瀾,“破洞牛仔服”也就形成了潮流。
這種潮流實際上是一股抵制主流社會的潮流,與主流社會的生活格調(diào)是格格不入的,也絲毫影響不了富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只不過給富人的天堂添點堵罷了。
美國的街頭到處可見穿破洞衣服的嬉皮士,但國會大廈的會議廳里,重大商務活動現(xiàn)場,重要聚會、集會的現(xiàn)場是見不到的,甚至禁止破洞牛仔人員進入高檔賓館。漸漸地,在美國的流行程度也就越來越低,破洞牛仔服的市場也越來越小。
奇怪的是,前些年這漸將轉弱的潮流卻出現(xiàn)了回潮,沒有經(jīng)過多少奮斗就腰纏萬貫混入上層的公子哥和大明星們參與了進來,身上的一條上萬美元,看起來幾個月沒洗、布滿污垢與破洞的牛仔褲,成為一種“無所謂”的精神標志。通過這樣的穿戴,來彌補精神世界的空虛以及對父輩們代表的主流社會的叛逆,實際上還是一種對社會的逆反心理的衣妝表現(xiàn),也是這個國家自由、消極、奢靡且頹廢的時代文化的反應。
這膚淺的見解,可能偏頗甚至錯誤,但畢竟是一種對現(xiàn)象的認識。
美國流行熱度降下來之后,破洞牛仔服卻在中國流行了起來,這也是中國主流社會沒有預料到的事情。按道理牛仔服是美國人的專利,在中國多少會有點水土不服,這和唐裝、旗袍在美國水土不服應該是一個道理。但這“破洞”潮流卻令人咂舌,竟然能夠在國內(nèi)也形成一種消費趨勢。不過這種時裝畢竟是西方引進的,雖成趨勢,但總有東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所以在中國做起“破洞牛仔服”來,不論是選料,還是工藝,都和國外有所區(qū)別。據(jù)說最普遍的做法是兩種,一種是參上沙子,在攪拌機里攪拌,從而把新衣快速變舊。另一種就是用砂紙打磨。不少年輕人就是買上一件新衣服,自己用砂紙將其磨破,從而體現(xiàn)摩登效果來。還有傳言,在一些高檔時裝店售賣的破洞牛仔服,不少是用回收的舊衣服翻新的,這也是一大創(chuàng)造。依舊做舊,更不失舊衣的風采,不論是從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還是創(chuàng)新藝術水平,滿足消費者精神需求的角度,其性價比都是獨一無二的。不過把追求時尚的年輕人可就坑苦了,這也算中國特色。
有時我想,這需要破洞牛仔服的人,為什么不買上新衣先讓窮人穿?穿破后,自己再接著時裳,這樣,又節(jié)省了加工工藝和加工成本,還能收到慈善社會的效應。不過這想法實在齷齪,只能自己想想而已。
在美國,人們把衣服穿得再怪異,甚至不穿衣服在街上溜達都不足為奇,都不會引起人們的驚訝和圍觀。但在中國不行,人們衣服的穿著,常常被長輩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所約束,稍微不入老人法眼,或者社會主流者的法眼,就會被戴上“奇裝異服”的帽子。清末,一些年輕人剪辮子,穿西服,戴禮帽,就被老人們斥責為“奇裝異服,不屑之子”,有的甚至被驅逐出門。政府更是不干,誰要剪辮子穿西裝,誰就是對朝廷的不敬,甚至被戴上“革命黨”的帽子被砍掉腦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青年中一下流行起了喇叭褲,蛤蟆鏡,也是從美國傳來的。不過傳到中國的時候,美國的流行已經(jīng)到了尾聲,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演出服裝出現(xiàn)的,但中國的青年趨之若鶩。家長們、領導們都以家中或單位出了一個穿喇叭褲的而惶恐不安。1978年到1983年那幾年,是喇叭褲最盛行的時候,也是家長領導最操心的時候。單位的領導每天上班都站在大門口,制止穿喇叭褲的人員入內(nèi),有的領導干脆手里拿把剪刀,直接把褲子剪掉。
阻止、厭惡喇叭褲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穿喇叭褲的人在當時是一種逆社會潮流而動的代表。一些年輕人以喇叭褲為形式,向社會的恭良秩序發(fā)起挑戰(zhàn),試圖以此打碎束縛在精神上的枷鎖。喇叭褲雖然從西方轉道香港進入大陸,但也帶有西方張揚個性,張揚自由的文化特性。這和社會文化矛盾的對立、沖突和尖銳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喇叭褲的產(chǎn)生、流行和消失,遠遠不是一種衣服樣式可以說清楚的。
這破洞牛仔服雖然在中國流行了起來,但和美國一樣,也沒有走入上層的生活。人們沒見過許家印那樣成功的企業(yè)家們穿著露著胳膊腿的牛仔服經(jīng)營企業(yè),也沒見過章子怡那樣的明星們穿著破襟破袖的破洞牛仔服在紅地毯上握手擁抱,更沒見過那個領導穿著破爛不堪的牛仔服在主席臺上作報告。所以這破洞衣服,只能是希望彰顯個性,但工資不高,還要背負房貸、教育費用、醫(yī)療費用負擔的年輕普通百姓們,釋放壓力,彰顯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的時尚。
說到底,把新衣服弄破了再穿,并且還能標榜出時髦來,還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達了。如果是在上世紀80年代,嶄新的牛仔褲可以流行起來,但破洞牛仔服是說什么也不會在中國出現(xiàn)的,因為那時的生活物資總體供給水平還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整個社會還沒有把破衣服當時尚的物質(zhì)條件。
很難預料這破洞衣服的發(fā)展趨勢,會不會在中國形成一個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不過,要形成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必須有中國的公子哥們和大明星們的加持,沒有他們的圍觀和吃瓜,破洞牛仔服的前途一定會越來越暗淡。
當然非常希望中國的旗袍、唐裝也形成潮流,不但席卷中國,也去席卷一下美國,席卷一下歐洲,讓美國的總統(tǒng)選擇穿唐裝發(fā)表就職演說,讓美國的瑪麗蓮?夢露、凱瑟琳?赫本一類的大明星們穿著旗袍到好萊塢領獎,這也不失為中國文化國際化的預見。
2024.6.10
這篇小文,也是受到了家里孩子穿著的啟發(fā)起意的,我沒有責備孩子們的意思,反而很欽佩他們的追求。社會有矛盾,必然先通過一些社會現(xiàn)象彰顯出來,越是我們老家伙們認為反常的現(xiàn)象,說明隱藏的社會矛盾越是尖銳深刻并令人擔憂。這文章沒有主題思想,能引發(fā)讀者的一點思考便是主題。再次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