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那年的粽子(散文)
端午節(jié)剛過,兒女就打來電話,讓我多買些粽子、油糕吃,他們郵寄回來怕壞,何況郵寄也不劃算。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慶食物之一。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農(nóng)歷五月初五,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江身亡。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此后,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屈原,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的由來。到了漢代建武年間,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fā)展為我國端午節(jié)食品。端午節(jié)包粽子是為了紀(jì)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表達(dá)了對屈原的懷念之情。
端午節(jié)是中國第一個入選非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時間是在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最初是驅(qū)趕瘟神的日子,后來逐漸變成了紀(jì)念屈原的日子。端午節(jié)一般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劃龍舟、放紙鳶等,在陜西關(guān)中一帶,還要給小娃合五色線繩(簡稱花花繩),可以驅(qū)趕瘟神等。
端午節(jié)是個大節(jié),買粽子、油糕的人很多,有些是自己做,有些是上街買,有些是女兒、女婿給丈母娘家送,所以我就多了個心眼,提前兩天去街上買粽子、油糕,反正自己吃,多少都行。說實話,要不是兒女多次打電話說,我還不真心買呢。
夏天的早上,天明得格外早,早上五點鐘就麻麻亮了,還沒有等我起床,院子里不知名的小鳥就嘰嘰喳喳地叫了起來,那叫聲既清脆又悅耳,我十分高興。常言道:“小鳥叫,喜事到。”夏天的衣服很單薄,我三下五除二地穿上衣服,敞開大門,那鳥兒睜大眼睛,望著我又叫了幾聲,沒有等我看清楚,便展開翅膀,不知向什么地方飛去了。
我起來伸了個懶腰,打開頭門天已亮了,東方出現(xiàn)一絲絲魚白色彩云,太陽還沒有升起的天空是那樣潔白無瑕。仰望天空,天瓦藍(lán)瓦藍(lán)的,一陣陣微風(fēng)輕撫,樹葉嘩嘩地響著,門前大片的田地,收割后的麥茬呈現(xiàn)出金黃色,格外好看。我忙刷牙洗臉,然后向門前公路上走去,散散步,呼吸一下清晨的新鮮空氣,領(lǐng)略一下夏天的美好風(fēng)光。
我騎上摩托車向大街走去,油糕攤位前早圍滿了人,形成了一個自然的隊形,我大體上掃了一眼,足足有八九個人等著。我擠到攤前,那油糕的香味迎面撲來,不大的油鍋內(nèi)漂浮著一層層黃燦燦的油糕,有十個左右。一男一女兩口子正忙碌著包,還有一個四十歲左右女人翻動著鍋里的油糕,從鍋里撈著那炸熟的,又從案板上向鍋里下包好的。一看顧客,個個都是熟悉的面孔,每人一買就是二十個,等輪到我,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
我又走向一個超市,想去那里買些粽子,油糕吃不上,多買幾個粽子也是可以的。誰知超市也是人滿為患,剛下過雨的大街上、超市內(nèi)人擠人,特別是賣粽子的地方,排隊的人比油糕攤前的還多,兩個營業(yè)員忙忙碌碌地幫助顧客裝粽子。我一推算,距端午節(jié)還有三天,怎么就這么多人來買了,反過來又想,天剛下完雨,人們忙罷也閑著,來趕個集,順便買些油糕、粽子,這也很正常嘛。
我看人太多,就買了些菜準(zhǔn)備回去,恰巧碰上我門份的三哥,他問我買不買粽子,順便捎些,我就讓他給我買了十個。
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不知是天氣炎熱還是其他原因,窗外的月光影影約約地從窗簾縫中透了進(jìn)來,街道上一片靜謐,不知誰家的貓時不時地咪咪叫著。我打開電腦,處理完一些事,又躺在炕上。老伴在西安管護(hù)孫子,我長期一人在家,但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縣上辦一些零零碎碎的雜事,過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不管怎么說,把肚子混飽就行。
兒時的記憶歷歷在目,回想起兒時的端午節(jié),我不由心潮澎湃。記得那時我上小學(xué)一年級,母親說端午節(jié)到了,家里買不起粽子、油糕,就和我二嫂托人在糧站拿糧票買了四斤大米,每人兩斤。母親又買了一斤黑糖,準(zhǔn)備放在鍋里蒸成甄糕,代替粽子,給外爺外婆送去。
母親整天念叨端午節(jié),我不知道端午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奶奶用五色線合成了花花繩,給我戴在雙手和雙腳上,用奶奶的話說,這就是端午節(jié),戴花花繩,是圖個吉利,碰不上蛇之類的東西。
那個年代生活困難,粗茶淡飯加野菜,馬馬虎虎能填飽肚子,有時還填不飽肚子,正長身體的我,吃飯常常狼吞虎咽,一頓趕不上一頓。那次,母親把蒸好的甄糕拌上黑糖,還加了幾個棗兒,滿滿做了一碗放在案板上,就不知做什么去了。從學(xué)校回家后,等了一會兒不見母親回來,我喉嚨里就像有手伸上來一樣,肚子里的饞蟲也趕來了。我顧不了許多,忙找來一雙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那甜甜的味道,軟軟糯糯的,使我忘記了一切,連棗核都咽到肚子里去了。
不一會兒,母親不知從什么地方回來了,看到我把一大碗甄糕吃完了,大吃一驚,她驚呼道:“這是我給你外爺外婆準(zhǔn)備的,你個饞貓,咋不懂事呢?”說著母親操起一個炕耙(燒炕用的工具)就準(zhǔn)備打我,我忙奪門而出,邊跑邊說:“我不知道呀,你放在案板上,我以為是給我吃的?!蹦赣H哭笑不得,追了一陣,看見我跑遠(yuǎn)了,也就回來了。后來聽說,母親只蒸了兩碗,連她都沒舍得吃,被我偷吃了一碗。她老人家去舅家時,只拿了僅有的一碗。聽說母親又買了一斤黑糖,算是端午節(jié)送給外爺外婆的禮。
后來日子好一點了,母親提早就在農(nóng)村的雨子壕邊,采摘些雨子葉,學(xué)著別人的樣子,買下棗兒,用糯米學(xué)做粽子。每年端午節(jié),母親總忘不了給外爺外婆送粽子。
日月流轉(zhuǎn),時光無限,也不知母親送了多少年的粽子、油糕。我只記得外爺婆相繼去世后,母親就不送了,但后來每到端午節(jié),母親還是念叨著。
多少年過去了,昔日我偷吃母親為外爺外婆做的那無粽葉粽子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原創(chuàng)首發(fā))
食之距今時不遙。
前半言今樣樣有,
臨末又把往昔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