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丁香文學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我是農(nóng)民,我就愛種地(散文)

精品 【丁香】我是農(nóng)民,我就愛種地(散文)


作者:閏土 舉人,4637.7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069發(fā)表時間:2024-06-25 23:14:30
摘要:我是個農(nóng)民,也是農(nóng)民的兒子,我就愛種地,愛種我那一畝三分地。現(xiàn)在,就算拿生金子換我的農(nóng)村戶口,買我那一畝三分地,打死我都不干。

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也是一個農(nóng)民。我愛種地,愛種我那一畝三分地?,F(xiàn)在,就算拿金子換我的農(nóng)村戶口,買我那一畝三分地,打死我都不干。
   我父輩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也不知多少輩了,就在這一畝三分地里摔打、磨煉、生活,那地也養(yǎng)活了我們祖祖輩輩不知多少代人。農(nóng)民就是農(nóng)民,我繼承了父輩的遺志,愛我的土地,愛我房前屋后的樹木,愛我家門前的小菜園,更愛伴我朝夕相處的親人以及出門嘻嘻哈哈的父老鄉(xiāng)親。
   作為一個農(nóng)民,我愛種地,這是我的天職,就好像蜜蜂采蜜一樣,這就是它們的職責。人如果沒有職責,就好像沒王的蜂。在那個論家庭成分、爭吃“皇糧”的年代,人人削尖腦袋都想跳出農(nóng)門,去吃“商品糧”。而我對這沒有多大的興趣,總認為農(nóng)民就是農(nóng)民,是種地的。反過來說,如果沒有農(nóng)民,人們吃什么,穿什么,戴什么。
   我家在喬山腳下的陜西寶雞晁留村,人都稱北山畔,是一個有山?jīng)]水、有地但不打糧的地方。用農(nóng)村話來說,這地是連狼都不去的地方。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特別是困難時期,人們根本連肚子都混不飽,野菜、粗糧也養(yǎng)活不了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每年除過交公購糧外,所分到手的糧食寥寥無幾。
   當時的隊長是一個一腳踢不出一個屁的好人,也不管事,村上人干啥都不賣力,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時做和尚還不撞鐘。
   改革開放后,天變了,地變了,就連巍巍的喬山好像也變了——山上的樹木郁郁蔥蔥,村莊的樹木突然之間好像也多了許多,大地好像也變得肥沃了,門前那棵杏樹掛的杏好像也多了,糧食產(chǎn)量也上去了,農(nóng)民再也不用為生活發(fā)熬煎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和農(nóng)村也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更喜愛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即使是門前的一棵小樹,或者澇池邊的一棵楊柳、村頭的一棵老槐樹,這都是村莊的象征,是村莊的靈魂,我更喜歡這一切的一切。
   地是農(nóng)民的寶貝,這話父親不止一次地對我說過,父親還對我說,做人要有底線,要有做人的標準,比如該行的情(上禮)沒錢,把褲子脫掉賣了都要上,這充分體現(xiàn)了父親的執(zhí)著和上輩人的精神面貌。
   那些年,父母領(lǐng)著我們種地,教會了我種地的基礎(chǔ)知識,我也學會和掌握了種地的基本要領(lǐng)。那時家里分的六七畝地都,是人工收割、碾打,后來有收割機了,收割就方便多了,糧食也增產(chǎn)了。父母相繼去世后,種麥、收割的擔子就壓給我了,但我愛種地,用老伴的話說,我一見地就沒命了。
   從六七年前開始,老伴就去西安管護孫子了,只有我一人在家,兒子、老伴讓我把地給別人種,然后一塊兒去西安生活,我不愿意。說實話,我過不慣西安大城市的生活,用親戚、熟人的話說:“我就是個窮慫鬼命、不會享福?!贝_實如此,就是在西安天天給我擺上七碟子八大碗,我都不喜歡,我就愛鉆在農(nóng)村,喝一碗拌湯,吃一碗漿水面,再弄個辣子夾饃。
   那幾年,我一人種了八九畝麥子,收麥時老伴會回來幫幾天忙。兒女都嫌我不但種了自己的地,還承包了別人家的地。老伴幾次向我提出抗議,如果再這樣她就不回來收麥了。不知為什么,人一上年紀就格外勤快,用農(nóng)民的話說,腳手不閑,放下杈把拿掃帚,更重要的是我愛種地。我口頭上跟老伴和兒子說種的地要減少,不承包別人家的地種了,但是那年土地小調(diào)整,我又偷偷承包了村上個人的、集體的地,屈指細細一算,竟有十八畝半地,呀!我自己都大吃一驚。
   我也是人常說的“黃連樹下拉二胡——苦中作樂呢”。種地有苦也有樂,在我看來,往往樂大于苦,我是實心實意愛作務(wù)地。
   十八畝半地呀,我自己都偷偷吐著舌頭,不禁打了個冷顫,這對我這個年近七旬的人來說都是難以置信的。那年,村組讓大家在群里報各家種麥的實用面積,嚇得我都不敢實報,怕人罵我是個“洋來”“老二球”,后來我把地畝數(shù)壓縮了近一半才報了上去,怪不得老伴罵我“見地就沒有命了”。雖說現(xiàn)在有收割機割麥,旋耕地播種,但十八畝多地,還分為近十片,忙天時就是追收割機也夠忙的,幸好我有一輛農(nóng)用“蹦蹦車”,拉麥方便多了。
   記得那年麥子大豐收了,一畝地平均產(chǎn)量達一千三四百斤,十八畝半地,那麥多得要晾曬的地方都找不到,公路邊就成了我長長的曬麥場,一溜鋪開,長得嚇人,家里門口、不遠的村口,到處都是我的麥。那幾天,我都不知道肚子饑是什么感覺,下午我早早約上一兩位相好的朋友幫忙裝麥,用“蹦蹦車”把麥拉回家壘好。有一次,在街上我一次性就買了一百個袋子,到最后,我都不知道這兩百多袋子麥是怎么拉回來的。
   收割、裝袋把老伴累得瘦了一圈,也曬成了“黑人”。老伴埋怨,說我欺騙了她,口頭上說沒種多少,實際上種了那么多麥子。記得那年收割完麥子,我給了老伴五百元,作為辛苦費。
   那年十八畝半地的麥子,粗略估計能打兩萬多斤。
   老伴對我的好,讓我少種麥的叮囑,我都記在心里。這次實在瞞不住,我就好言相勸,說現(xiàn)在都是機械化操作,不出力,我這樣干也是為了鍛煉身體。這十八畝多麥子,我種了好幾年,去年土地大調(diào)整,在老伴、兒女的“威逼”下,我忍痛割愛全扔了,現(xiàn)在只種了我和老伴兩個人的地,三畝一分,沒有過去的一個零頭多。那兩百袋左右的麥,把我中間房子的客廳、后院、門道全都壘滿了,家里到處是麥子,每次我從縣上回來,看到這滿滿的麥壘子,心里不知有多高興,正應(yīng)了過去父親那句老話:“手里有糧,心里不慌?!?br />   前年麥子每斤一元六角二我都沒有買,導致現(xiàn)在的價格大跌。為此老伴不知和我吵了多少次架,但對于我來說,錢是小事,關(guān)鍵有這麥子,我心里踏實。 有人說種麥子貼錢,沒有利,也有些人勸我別勞命傷財了,我不愛聽這話,固執(zhí)地對他們說了一句諺語:“一個錢掉到井里,拿十個錢撈,這事我愿意。”
   我愛種地,在我村有了名頭,隊上公墳?zāi)且环值厥欠纸o我的,我都沒有舍得讓給別人,每年收種再麻煩我都種著。你還別說,就這一分地,一種就三十多個年頭,每年都是我拿鐮刀人工收割,然后放在大路上一碾。許多人都說我:“年輕時是個逛山,老了老了才知道過日子,一人種了那么多麥,就連那一分地也不放過?!蔽掖逵幸粦羧思疫€說道:“我老兩口比他年輕得多,才種了五六畝麥,他整天不在家,還種那么多麥?!?br />   去年春節(jié)前,我出了點事故,腿臏骨粉碎性骨折,十多名文友來看我,看到我家里兩年的麥,除過賣掉少量的,還有兩百多袋子存放著。他們都羨慕我,紛紛用手機拍照,都夸我會種莊稼,攢下了那么多麥。
   我哈哈一笑說道:“我是農(nóng)民,我就愛種地,就愛攢糧食?!?br />   (原創(chuàng)首發(fā))
  

共 2624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我哈哈一笑說道:“我是農(nóng)民,我就愛種地,就愛攢糧食?!薄弊詈笠痪涫瘴?,寫的多么好呀?真乃畫龍點睛,寫出了農(nóng)民的心聲。通讀社長的文章,滿滿的正能量,一個愛地如命的農(nóng)民站在讀者面前,還有祖輩留下的諺語。“手里有糧,心里不慌?!钡鹊?。“在那個論家庭成分、爭吃“皇糧”的年代,人人削尖腦袋都想跳出農(nóng)門,去吃“商品糧”。而我對這沒有多大的興趣,總認為農(nóng)民就是農(nóng)民,是種地的,反過來說,如果沒有農(nóng)民,人們吃什么、穿什么、戴什么。”“ 地是農(nóng)民的寶貝,這話父親不止一次地對我說過,父親還對我說,做人要有底線,要有做人的標準,比如該行的情(上禮)沒錢,把褲子脫掉賣了都要上,這充分體現(xiàn)了父親的執(zhí)著和上輩人的精神面貌。”寫出了地的重要性。更寫出了農(nóng)民以農(nóng)為主的堅強性念。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敘述的好,寫出了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十八畝半麥,令人咋舌,不得不對作者(閏土社長)肅然然起敬?!澳莾砂俅笥业柠?,把我中間房子的客廳、后院、門道全都壘滿了,家里到處是麥子,每次我從縣上回來,看到這滿滿的麥壘子,心里不知有多高興,正應(yīng)了過去父親那句老話:“手里有糧,心里不慌?!薄焙梦木褪呛梦?,推薦精品,閱讀欣賞?!径∠憔庉嫞憾我悺俊窘骄庉嫴?精品推薦F202406300005】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段引麗        2024-06-25 23:20:04
  《我是農(nóng)民,我就愛種地 》題目起的好,拉住了讀者的眼球,寫出了農(nóng)民種地的酸甜苦辣,更寫出了社長的付出。“作為一個農(nóng)民,我愛種地,這是我的天職,就好像蜜蜂采蜜一樣,這就是它們的職責,人如果沒有職責,就好像沒王的蜂。”寫的多么感人。
回復1 樓        文友:閏土        2024-06-26 18:06:36
  謝謝總編編輯文章,且編按寫的捧,語言樸實,寫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寫出了文章的核心。
2 樓        文友:段引麗        2024-06-25 23:22:16
  “有人說種麥子貼錢,沒有利,也有些人勸我別勞命傷財了,我不愛聽這話,固執(zhí)地對他們說了一句諺語:“一個錢掉到井里,拿十個錢撈,這事我愿意。””寫的多么樸實,感人、打動讀者的心。
回復2 樓        文友:閏土        2024-06-26 19:19:45
  種麥有利沒有利,都要種,即是再虧本,也不種不行,人張嘴就要吃飯,吃飯就要種糧。
3 樓        文友:段引麗        2024-06-25 23:26:51
  讀社長文章、編輯,真好像品嘗一杯吳酒,回味無窮,說實話,我就愛編社長的文章,也對我水平提高了不少。“我也是人常說的“黃連樹下拉二胡——苦中作樂呢。”種地有苦也有樂,在我看來,往往樂大于苦,我是實心實意愛作務(wù)地。”
回復3 樓        文友:閏土        2024-06-26 19:21:48
  謝謝段引麗總編編輯,農(nóng)民就是農(nóng)民,就要吃喝,寫出了農(nóng)民的苦與樂。
4 樓        文友:快樂的兔子        2024-06-26 00:05:13
  種糧是件大事,吃自己的糧踏實。一位有文化的農(nóng)民,對種地更有感情。我的鄰居老爺爺在世時,家里十幾個大缸,全部裝滿糧。兩三年不準賣。他去世后,翻蓋老屋,賣了上萬斤麥子。我小時候,一過麥,屋里一半是裝滿糧食的袋子,我喜歡上坐在第二層袋子上玩。父親見了,怕我摔下來,就把上面的袋子橫排,邊上留出一袋的空。這時我也不上去玩了,因為我的小肚皮上起了一片片的紅斑,癢的很。母親用濕毛巾給我擦身體,紅斑處用蒜瓣涂抹,才慢慢止癢。后來蓋了新房,在屋檐下的臺子上弄了一個鐵皮囤,下面還有一個小口,閘門一開就放糧食。一個囤能放幾千斤。也有五六個大缸,除了一缸谷子,其他都是麥子。麥子要曬上一兩次才裝囤,或倒進缸里。因為蓋新房欠了債,父親也租了別人的地種,麥子多,要分幾批晾曬,所以要裝卸、晾曬好幾次。特別辛苦,賣的時候還要再費一回力,把麥子運到售糧點??傊?,種地就是來回折騰。種麥子要澆地、施肥,除草打藥。種谷子、玉米還要剔苗、耘地,種棉花還要打花杈,捉棉鈴蟲。一畝地要捉上千蟲子。晚上用探照燈捉蛾子,一個隊能捉幾十斤。有一兩年蟲害特別嚴重,假農(nóng)藥特別多。不僅蟲子死不了,有個婦女因家庭糾紛一生氣喝了農(nóng)藥,結(jié)果是醬油醋的味道,啥事也沒有。老天不讓死,她也想開了。
快樂的兔子與江山文學結(jié)緣,便有了快樂的文學。
回復4 樓        文友:閏土        2024-06-26 19:25:06
  快樂的兔子留言長而感人,那個年代,最苦的是農(nóng)民,種糧食而吃不飽肚子,饑寒交迫,痛不欲生。老師留言真好,學習了。
5 樓        文友:閏土        2024-06-26 08:19:58
  地是農(nóng)民的寶貝,有地才能打糧食,有糧食才能國泰民安,寫出了地的珍貴,更寫出了糧食的珍貴。
6 樓        文友:閏土        2024-06-26 11:35:51
  文章語言精練,描寫生動感人,寫出了對土地的深厚感情!對土地的一片熱情。
7 樓        文友:吳雪兒        2024-06-26 11:46:02
  熱愛勞動,鐘情土地,滿心滿眼里都是莊家地,描寫細膩,好文章,拜讀學習了
回復7 樓        文友:閏土        2024-06-26 19:26:36
  種地是農(nóng)民的天職,農(nóng)民不種地吃什么,老師留言相當不錯不錯,向您學習。
8 樓        文友:西南之南        2024-06-26 13:19:08
  農(nóng)民一生對土地的熱愛與敬畏,有土地才有莊稼,有莊稼才有糧食,老師的文章語言表達精練,深動樸實感人,學習問好閏土老師!
回復8 樓        文友:閏土        2024-06-26 19:28:02
  您留言好,互動一下,可見老師水平非同一般,向老師們學習。
9 樓        文友:扶風王宗合        2024-06-26 15:40:46
  春風秋雨夏陽長,
   去到冬寒亦豪情。
   喬山腳下十八畝,
   直拍胸膛底氣揚。
回復9 樓        文友:閏土        2024-06-26 19:29:59
  老師打油詩寫的真好,用這個留言,能提高閱讀量,也寫出了農(nóng)民的不易,種地就要吃苦耐勞。
10 樓        文友:張若俞        2024-06-27 22:40:57
  正如溫鐵軍教授所言,農(nóng)業(yè)是中華民族的根脈,農(nóng)村是共和國的搖籃。過分的城鎮(zhèn)化鼓吹必將是死路一條。作者扎根基層,深愛著土地,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共 16 條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